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561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包含轨道梁和支座,所述支座包含支座板和两个顶升部件,所述支座连接于所述轨道梁和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均设于所述支座板和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分别设于所述支座板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顶升部件用于使所述支座板的对应侧升高或降低,以使所述轨道梁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升高或降低。采用本装置能够有效对单段轨道梁安装精度和使用精度进行调整,降低承重梁及下部结构的加工、安装精度,降低轨道梁的安装难度,降低成本,便于轨道梁设计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有利于在运营过程中保证磁浮线路的运行速度和乘坐舒适度,提高磁浮轨道的可靠性,尤其对我国高速磁浮的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
本技术涉及磁浮轨道梁
,特别涉及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高速磁浮列车(如时速超过400km)系统对轨道提出了较高的设计与制造要求。比如,在结构刚度方面,要求单跨简支轨道梁静车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小于L/4800(L为简支梁跨径),远高于公路及铁路要求的L/600~L/800。此外,对于轨道三个功能面的制造安装精度也要求控制在1mm以内。而这些设计要求,直接取决于轨道结构形式以及后期的调试安装。现有高速磁浮系统的敷设方式主要有:低置线路结构与高架线路结构两种型式。其共同的结构特点是,将刚度较小的轨道梁系统固定安装在结构刚度较大的下部支撑结构(如承重箱梁)上,下部支撑结构通过调整支座与结构基础(如地面)连接,磁浮系统功能面的精度保证主要通过调整结构刚度较大的下部支撑结构来实现,即通过调节下部支撑结构下的调整支座,使轨道梁所需的使用精度得以间接保证。然而,该调整主要针对安装时的精度控制,难以保证后期运营维保节段的持续的精度微调需求,并且无法针对单段轨道梁的使用精度进行调整,导致运营时间越久,越难以保证其设计时速;其次,下部支撑结构底部的调整支座既要承受下部支撑结构与轨道梁的重量,还要保证调整精度,现有支座的设计及加工难以保证上述要求,成本很高,安装过程复杂,精度控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磁浮轨道梁的精度通过下部支撑结构下方的调整支座来保证,不仅设计加工困难、额外增加成本,安装精度控制要求高、无法满足运营阶段的精度调整需求和单段轨道梁的精度调整需求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包含轨道梁和支座,所述支座包含支座板和两个顶升部件,所述支座连接于所述轨道梁和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均设于所述支座板和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分别设于所述支座板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顶升部件用于使所述支座板的对应侧升高或降低,以使所述轨道梁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升高或降低。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包含轨道梁和支座,所述支座连接于所述轨道梁和承重梁之间,所述支座可以位于所述轨道梁两端的下方,便于调整相邻轨道梁间的高差,以及利于对上坡或下坡线路的精度进行控制调节,或者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如轨道梁中部出现下挠,增设所述支座能够改善下挠,降低变形量,由于轨道梁系统具有可调支座,所述承重梁的安装精度和轨道梁的安装精度能够独立开来,有效降低承重梁及下部结构的加工、安装精度,降低桥梁支座的设计及加工要求,轨道梁的精度调整和承重梁的精度调整相互独立,显著降低高速磁浮全线轨道梁的铺设难度和维护强度,大幅降低成本,而可调支座能够根据需要采用不同高度的支座板,或采用顶升部件调整支座板的高度,来调节不同段的轨道梁的高度,同时,配合两个顶升部件能够分别调节所述支座板的相对两侧的高度,进而使所述轨道梁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升高或降低,即轨道梁两侧高差能够微调,利于对曲线段轨道的精度进行控制调节,调整完毕后再将所述支座板分别与轨道梁和承重梁连接固定,采用本装置利用两级调节机制对单段轨道梁的整体高度和两侧高差进行调整,以此调节轨道梁的安装精度和使用精度,有效降低承重梁及下部结构的加工、安装精度,降低桥梁支座的设计及加工要求,显著降低高速磁浮全线轨道梁的铺设难度和维护强度,大幅降低成本,有效满足轨道梁各种应用场景下的调整需求,便于对轨道梁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设计,有利于在运营过程中保证磁浮线路的运行速度和乘坐舒适度,提高磁浮轨道的可靠性,保证全线范围长期维护的可能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我国高速磁浮的运营具有重大意义。优选的,所述轨道梁包含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所述支座板顶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下翼缘的尺寸适配,所述下翼缘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腹板两侧分别设有压板,两个所述压板均位于所述支座板顶面并与所述支座板连接,每个所述压板上连接有压紧螺栓,每个所述压紧螺栓穿过对应的所述压板抵接于所述下翼缘对应侧顶面上的垫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翼缘的底面具有弧形面一,所述凹槽的顶面具有弧形面二,所述弧形面二的形状尺寸均与所述弧形面一的形状尺寸适配,所述弧形面一的弧长方向沿所述下翼缘的宽度方向设置。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所述下翼缘位于所述凹槽中,连接更稳定,两个所述顶升部件的间距更远,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更适于曲线段的精度调节;其次,能够利用两侧所述垫片的厚度不同来对所述上翼缘顶面的倾斜程度进行微调,即增加了第三级调节机制;同时,所述下翼缘的底面具有弧形面一,所述弧形面一可以是上拱也可以是下弯,有效增加倾斜调节下的接触面积,利于固定倾斜微调的效果,保证轨道梁顶面调节的精度。优选的,所述支座板通过地脚螺栓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压板和承重梁。优选的,每个所述顶升部件包含顶升块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上设有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所述左楔形块的斜面和所述右楔形块的斜面相向设置,驱动所述传动部件能够使所述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相对靠近或者相对远离,以使对应的所述顶升块升高或降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杆件,所述杆件上设有左旋螺纹段和右旋螺纹段,所述左旋螺纹段和所述右旋螺纹段同轴设置,所述左楔形块螺纹连接于所述左旋螺纹段,所述右楔形块螺纹连接于所述右旋螺纹段,所述杆件上设有锁定部件。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所述顶升块位于所述左楔形块的斜面和所述右楔形块的斜面上,保证所述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同时上升或下降相同的距离,以保证顶升部件与支座板底部的稳定接触,采用横向的杆件转动来使所述顶升块在竖向上升高或降低,顶升平整度好,便于顶升部件的更换,防退性好,无需对轨道梁的结构进行过大的设计修改,就能够应对轨道梁在运营环节出现下挠或上挠的变形现象,确保行车速度和舒适度。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顶升部件外设有壳体,每个所述壳体均连接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均设于对应的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壳体顶面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的形状尺寸与所述顶升块的形状尺寸适配,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面还设有通孔二和通孔三,所述通孔二和通孔三用于穿设所述杆件,所述壳体包含可拆卸连接的壳体一和壳体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螺栓连接于所述承重梁顶面上。采用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二两部分拼装形成所述壳体,便于将传动部件安装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顶升块的侧面设有刻度标记。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根据所述顶升块的侧面凸出所述壳体顶面的刻度标记,便于对所述轨道梁宽度两侧的顶升高度进行精确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调整精度。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顶升部件的所述左楔形块斜面的斜率和右楔形块斜面的斜率相同,所述左旋螺纹段的螺距和所述右旋螺纹段的螺距相同,所述左旋螺纹段和所述右旋螺纹段的长度相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旋螺纹段和所述右旋螺纹段均为梯形螺纹。梯形螺纹刚度大,不易损坏。优选的,所述轨道梁为空心结构,所述轨道梁的长度为6-8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轨道梁(2)和支座,所述支座包含支座板(1)和两个顶升部件,所述支座连接于所述轨道梁(2)和承重梁(3)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均设于所述支座板(1)和承重梁(3)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分别设于所述支座板(1)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顶升部件用于使所述支座板(1)的对应侧升高或降低,以使所述轨道梁(2)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升高或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浮轨道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轨道梁(2)和支座,所述支座包含支座板(1)和两个顶升部件,所述支座连接于所述轨道梁(2)和承重梁(3)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均设于所述支座板(1)和承重梁(3)之间,两个所述顶升部件分别设于所述支座板(1)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顶升部件用于使所述支座板(1)的对应侧升高或降低,以使所述轨道梁(2)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升高或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2)包含上翼缘(21)、腹板和下翼缘(22),所述支座板(1)顶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下翼缘(22)的尺寸适配,所述下翼缘(22)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腹板两侧分别设有压板(81),两个所述压板(81)均位于所述支座板(1)顶面并与所述支座板(1)连接,每个所述压板(81)上连接有压紧螺栓(82),每个所述压紧螺栓(82)穿过对应的所述压板(81)抵接于所述下翼缘(22)对应侧顶面上的垫片(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22)的底面具有弧形面一,所述凹槽的顶面具有弧形面二(9),所述弧形面二(9)的形状尺寸均与所述弧形面一的形状尺寸适配,所述弧形面一的弧长方向沿所述下翼缘(22)的宽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板(1)通过地脚螺栓组件(7)分别连接于所述压板(81)和承重梁(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升部件包含顶升块(4)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上设有左楔形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杨国静蔡文锋徐银光张茂帆郑晓龙杨阳宋晓东吴晓魏德豪吴柯江孙向东周一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