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及燃气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52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包括:灯板组件,位于旋钮组件底部,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用于以显示电器工作状态界面的显示器;转筒,套设于所述灯板组件外壁;控制盒,套设于所述转筒外壁,以保护所述圆筒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旋钮组件的燃气灶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显示单元集成在旋钮内部,相比原有的分离设置的方式,减少了元器件体积,且也避免了传统的触摸式按键因高温无法接触影响客户体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及燃气灶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及包含该旋钮组件的燃气灶具。
技术介绍
近些年为满足用户蒸煮、煲汤、烧水、煎炸等不同烹饪时间及火候的智能化需求,各大品牌纷纷将重点放在了智能模块的研究与开发。伴随智能模块的应用,带显示界面的家用燃气灶具使用日趋广泛。一般而言显示模块的设计大多集成在智能模块电路上,其透过面板透视窗口实现显示状态和特征。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带显示界面的家用燃气灶具,显示窗口与控制键均为独立模块,控制键一般有按键式或旋钮式两种。但具有如下局限性:一是带显示界面并采用按键式操作的家用燃气灶具,由于家用燃气灶具在灼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在高温环境下,按键部位表面温度较高,手不能长时间接触,在实际使用中不能快速操控器具,导致器具无法迅速改变状态,操作体验不如旋钮式;二是带显示界面并采用其它方式控制的家用燃气灶具,显示界面与控制键均为独立模块,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利于产品创新发展;基于提升产品操作体验及改善产品同质化考虑,技术上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将旋钮和显示界面集成为一体,方便用户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包括灯板组件,转筒,控制盒,面板及旋钮;其中,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灯板本体、编码器和显示器,编码器和显示器分别固定在灯板本体上;编码器为中空旋转编码器,包括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显示器设置在中空旋转编码器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转筒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第一套管内壁设置有凸筋,凸筋与中空旋转编码器第二圆管外表面的凹槽相匹配,第二套管顶部设置有卡孔,卡孔可以为3-6个;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包括平板和柱管,柱管上端设置有向内一圈的环形凸缘;设定环形凸缘内径为D1,转筒第一套管外径为D2,转筒第二套管外径为D3,三者关系是:D2>D1>D3;所述柱管外径穿入面板操作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柱体和显示窗,显示窗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显示窗包括圆板和卡扣,卡扣和转筒第二套管卡孔相匹配,卡扣可以为3-6个,卡扣和卡孔匹配设计的目的是避免用户拆装导致水进入电路板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燃气灶,该燃气灶包含前述的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还可以包含电磁炉等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将显示器与旋钮结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传统的触摸按键因燃烧灶面板温度过热影响触摸效果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的旋钮和显示屏分离设置,占用面积大,元器件分散,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旋钮,即可控制燃气灶具的启闭,并通过具有透明盖的旋钮下方的显示器来显示燃气炉的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圆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圆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灯板组件,11-灯板本体,12-编码器,121-第一圆筒,122-第二圆筒,123-凹槽,13-显示器,2-圆筒组件,21-第一套管,211-凸筋22-第二套管,221-卡孔,23-第三套管,3-控制盒,31-平板,32-柱管,33-环形凸缘,4-面板,5-旋钮,51-柱体,52-显示窗,53-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包括:灯板组件1,转筒2,控制盒3及旋钮5,控制盒3位于操作面板4的开孔内,顶板组件1位于底部,旋钮5位于顶部,凸出于面板4设置。灯板组件1包括灯板本体11、编码器12和显示器13,编码器12固定在灯板本体11上;编码器12为中空的旋转编码器,显示器13从中空的编码器12的空隙处也固定在灯板本体11上,其包括第一圆筒121和第二圆筒122,第二圆筒122外表面上设置有条状的凹槽123,第一圆筒121和第二圆筒122同轴心设置。编码器是属于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通过旋转比较,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转筒2包括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和第三套管23,它们三者形成台阶状,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和第三套管23和前述的第一圆筒121、第二圆筒122均同轴心设置。第一套管21位于最外侧且最下方,第二套管22位于台阶中部,第三套管23位于顶层且最内侧,第二套管22与旋钮固定,通过旋转旋钮的主体51,进而带动转筒的转动,最终带动编码器的转动,第一套管21内壁设置有向下的凸筋221,凸筋221与中空的旋转编码器的第二圆筒122外表面的凹槽123相匹配,第二套管22顶部设置有卡孔,卡孔可以为3-6个,第二套管22顶部与旋钮固定。通过凹槽123与凸筋221的配合,实现转筒与编码器的联动。控制盒3包括平板31和中空的柱管32,柱管32顶端设置有向内一圈的环形凸缘33;设定环形凸缘33的内径为D1,转筒的第一套管21的外径为D2,转筒的第二套管22的外径为D3,则它们关系是:D2>D1>D3;柱管32的外径穿入面板4的操作孔内,平板31与面板4的下壁紧固,凸缘33搭接在转筒2的第一套管21顶部与第二套管22底部形成的台阶上。旋钮5包括柱体51和显示窗52,显示窗52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结构的圆板52和卡扣53,卡扣53设置在显示窗52底部边缘,卡扣53和转筒2的第二套管22上的卡孔相匹配,卡扣53从卡孔内穿进去,卡扣可以为3-6个,卡扣53和卡孔匹配设计的目的是避免用户拆装导致水进入电路板内卡扣53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灯板组件,位于旋钮组件底部,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用于以显示电器工作状态界面的显示器;/n转筒,套设于所述灯板组件外壁;/n控制盒,套设于所述转筒外壁,以保护所述圆筒组件;/n旋钮,位于旋钮组件顶部,连接所述转筒,以控制所述电器的启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板组件,位于旋钮组件底部,所述灯板组件包括用于以显示电器工作状态界面的显示器;
转筒,套设于所述灯板组件外壁;
控制盒,套设于所述转筒外壁,以保护所述圆筒组件;
旋钮,位于旋钮组件顶部,连接所述转筒,以控制所述电器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组件还包括中空的、呈圆环状的旋转编码器,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内并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器和显示器均固定在下方的灯板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位于第二圆筒内侧,所述第二圆筒外壁开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显示集成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套管、中间的第二套管和内侧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形成台阶状,所述第一套管内壁凸设有凸筋,所述凸筋插入所述第二圆筒外壁的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春谢昌华陈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广州市红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