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520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包括:通过食品溯源模块获取食品相关数据;通过样品获取模块选取待检测植物源性食品样品并进行处理;通过风险因素确定模块确定植物源性食品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类统计,同时输出风险分析表;通过食健康风险评估模块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最后进行健康数据的存储和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快捷,检测结果准确,能够检测重金属、农药、放射性化学污染;能够基于检测到的化学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输出风险分析表,全面准确掌握不同类型的食品在不同产地、不同运输过程、不同存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类别,有利于食品安全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当今世界人类在促进工业、农业和经贸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和食品造成了污染。如植物源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和农业化学品残留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引起人体中毒;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等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有害生物等也将影响植物源性食品的品质,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展植物源性食品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对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提高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健康风险、加强食品安全的防治、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有植物源性食品的化学污染检测方法或相关检测技术,都只能单一的对重金属或是化学污染进行检测,无法实现二者的同时检测;现有技术检测精准度不高,无法对食品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无法对放射性污染进行有效检测。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植物源性食品的化学污染检测方法或相关检测技术,都只能单一的对重金属或是化学污染进行检测,无法实现二者的同时检测。(2)现有技术检测精准度不高。(3)无法对食品健康风险进行评估。(4)无法对放射性污染进行有效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所述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食品溯源模块利用数据采集设备根据食品标签获取食品类型、食品来源、食品运输、食品存储的相关数据;通过样品获取模块利用样品获取装置随机选取待检测植物源性食品样品。步骤二,通过样品预处理模块利用样品处理设备对干性食品样品与湿性食品样品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通过主控模块利用主控器控制所述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步骤三,通过风险因素确定模块利用风险因素确定程序针对预处理后的样品采用相关检测分析方法,确定植物源性食品的风险因素;所述风险因素确定模块包括食品来源风险确定单元、重金属污染风险确定单元、农药残留污染风险确定单元以及放射性污染风险确定单元。步骤四,通过风险因素评价模块利用风险评价程序基于确定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所述指标评价体系中包括多个评价指标。步骤五,获取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各个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根据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各个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权重,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的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步骤六,根据步骤五得到的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的风险结果。步骤七,通过风险统计模块利用风险统计程序基于食品类别、食品来源地、食品运输条件、食品存储条件、污染物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输出风险分析表。步骤八,通过食品健康风险评估模块利用风险评估程序基于重金属、农药每周可耐受摄入量以及放射性污染每周可耐受接触量作为评价标准,对重金属、农药、放射性污染的摄入或接触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步骤九,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析表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通过结果输出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输出并显示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析表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实时数据。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对干性食品样品与湿性食品样品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方法,包括:将干性样品制备成粉末状常温保存;将湿性样品利用粉碎机粉碎成均匀试样后于0~4℃冰箱中保存。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通过气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包括:第一,有机磷农药检测:首先,称取样品,干性样品加入适量乙腈,湿性样品加入适量氯化钠,震荡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再次混匀,以5000-6000r/min离心10-12min,取上清液;残渣再用定量乙酸乙酯提取2次,合并3次提取液,于氮吹仪上在38-40℃下浓缩至1.0mL,利用活性炭柱净化,将活性炭小柱安装于固相萃取真空抽滤装置上,用乙酸乙酯淋洗小柱3次,将浓缩过的提取液过活性炭小柱,再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液淋洗2次,收集全部洗脱液,于氮吹仪上在38-40℃下浓缩至1.0mL,气相色谱仪上机;所述色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氢气流速为65mL/min,空气流速为115mL/min,进样量1μL;载气:高纯氮气,流速为1.2mL/min;其次,配制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对质量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根据3倍信噪比结合检测方法计算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第二,种衣剂农药检测:称取样品加甲醇与水定容,超声提取30-40min后,混匀,取少量提取液8000-9000r/min离心5-6min,过0.2μm微膜,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机;色谱条件:柱温50℃保持1min,再以25℃/min升温至250℃保持4min,以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2mL/min;在电子轰击质谱中进行电离能量70eV的电离,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00℃,接口温度260℃。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包括:取一定量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3mL浓硝酸,2mL30%过氧化氢,180-200μL氢氟酸进行微波消解;消解完毕,冷却,取下消解罐,置于电热板上150℃将酸赶至近干,用2%HNO3冲洗消解内罐,将消化液转入25mL容量瓶中,2%HNO3多次洗涤消解内罐,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步做空白对照和标准样品校准对照,使用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仪测定重金属残留。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放射性污染确定方法包括: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对食品辐照前后ESR波谱形状和信号强度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分析ESR信号强度与辐照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贮藏时间对ESR信号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定性判定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或定量指标;针对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的情况,每个所述定量指标对应有多个参考值取值区间;每个参考值取值区间的端值为所述定量指标的参考值;且每个参考值取值区间对应一个等级;针对每个定量指标,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该定量指标下的参考值取值区间,根据所确定的参考值取值区间所对应的参考值,计算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该定量指标下,与每个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各个所述定量指标下,与每个等级的隶属度,以及各个评价等级对应的评级分数,计算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的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包括:/n步骤一,通过食品溯源模块利用数据采集设备根据食品标签获取食品类型、食品来源、食品运输、食品存储的相关数据;通过样品获取模块利用样品获取装置随机选取待检测植物源性食品样品;/n步骤二,通过样品预处理模块利用样品处理设备对干性食品样品与湿性食品样品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通过主控模块利用主控器控制所述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n步骤三,通过风险因素确定模块利用风险因素确定程序针对预处理后的样品采用相关检测分析方法,确定植物源性食品的风险因素;所述风险因素确定模块包括食品来源风险确定单元、重金属污染风险确定单元、农药残留污染风险确定单元以及放射性污染风险确定单元;/n步骤四,通过风险因素评价模块利用风险评价程序基于确定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所述指标评价体系中包括多个评价指标;/n步骤五,获取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各个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根据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各个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权重,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n步骤六,根据步骤五得到的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的风险结果;/n步骤七,通过风险统计模块利用风险统计程序基于食品类别、食品来源地、食品运输条件、食品存储条件、污染物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输出风险分析表;/n步骤八,通过食品健康风险评估模块利用风险评估程序基于重金属、农药每周可耐受摄入量以及放射性污染每周可耐受接触量作为评价标准,对重金属、农药、放射性污染的摄入或接触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n步骤九,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析表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通过结果输出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输出并显示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析表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实时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一,通过食品溯源模块利用数据采集设备根据食品标签获取食品类型、食品来源、食品运输、食品存储的相关数据;通过样品获取模块利用样品获取装置随机选取待检测植物源性食品样品;
步骤二,通过样品预处理模块利用样品处理设备对干性食品样品与湿性食品样品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通过主控模块利用主控器控制所述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步骤三,通过风险因素确定模块利用风险因素确定程序针对预处理后的样品采用相关检测分析方法,确定植物源性食品的风险因素;所述风险因素确定模块包括食品来源风险确定单元、重金属污染风险确定单元、农药残留污染风险确定单元以及放射性污染风险确定单元;
步骤四,通过风险因素评价模块利用风险评价程序基于确定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所述指标评价体系中包括多个评价指标;
步骤五,获取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各个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根据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各个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权重,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
步骤六,根据步骤五得到的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得分,确定所述待评价风险因素的风险结果;
步骤七,通过风险统计模块利用风险统计程序基于食品类别、食品来源地、食品运输条件、食品存储条件、污染物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输出风险分析表;
步骤八,通过食品健康风险评估模块利用风险评估程序基于重金属、农药每周可耐受摄入量以及放射性污染每周可耐受接触量作为评价标准,对重金属、农药、放射性污染的摄入或接触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步骤九,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析表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通过结果输出显示模块利用显示器输出并显示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析表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实时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对干性食品样品与湿性食品样品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方法,包括:
将干性样品制备成粉末状常温保存;
将湿性样品利用粉碎机粉碎成均匀试样后于0~4℃冰箱中保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通过气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包括:
第一,有机磷农药检测:
首先,称取样品,干性样品加入适量乙腈,湿性样品加入适量氯化钠,震荡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再次混匀,以5000-6000r/min离心10-12min,取上清液;残渣再用定量乙酸乙酯提取2次,合并3次提取液,于氮吹仪上在38-40℃下浓缩至1.0mL,利用活性炭柱净化,将活性炭小柱安装于固相萃取真空抽滤装置上,用乙酸乙酯淋洗小柱3次,将浓缩过的提取液过活性炭小柱,再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液淋洗2次,收集全部洗脱液,于氮吹仪上在38-40℃下浓缩至1.0mL,气相色谱仪上机;所述色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氢气流速为65mL/min,空气流速为115mL/min,进样量1μL;载气:高纯氮气,流速为1.2mL/min;
其次,配制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对质量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根据3倍信噪比结合检测方法计算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第二,种衣剂农药检测:
称取样品加甲醇与水定容,超声提取30-40min后,混匀,取少量提取液8000-9000r/min离心5-6min,过0.2μm微膜,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机;
色谱条件:柱温50℃保持1min,再以25℃/min升温至250℃保持4min,以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2mL/min;在电子轰击质谱中进行电离能量70eV的电离,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00℃,接口温度2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分析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包括:
取一定量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3mL浓硝酸,2mL30%过氧化氢,180-200μL氢氟酸进行微波消解;消解完毕,冷却,取下消解罐,置于电热板上150℃将酸赶至近干,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斐王志宏鞠茵崔常勇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