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512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属于运输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车轮,两个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车轴,车轴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分别靠近不同的车轮,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推杆,两个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承重板,承重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向下凹陷,所述两个推杆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压板下表面的中心处向上凹陷,压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相邻的连接板与推杆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运输灯杆时将灯杆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杆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灯杆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灯杆是用于固定在路边的起到照明作用的圆柱杆,灯杆按材质可分为铁灯杆、玻璃钢灯杆、水泥灯杆和铝合金灯杆,在安装灯杆前,需要用交通工具将灯杆拉到需要安装的地方,但由于需要安装的灯杆有多个且位于不同位置,需要将交通工具上的灯杆运输到不同的安装点。现有的运输装置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之间转动连接有车轴2,车轴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支撑杆3分别靠近不同的车轮1,支撑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推杆4,两个推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承重板41,承重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向下凹陷,灯杆放置在承重板41上,通过推动推杆4或推动灯杆使得运输装置移动,以此来将灯杆运输到指定安装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的灯杆运输过程中,上述技术方案的灯杆只是放置在运输装置上,在推动推杆时,灯杆容易晃动甚至脱落,在推动灯杆时,会使得灯杆在运输装置上滑动,对灯杆的运输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杆运输装置,达到了运输灯杆时将灯杆固定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包括两个车轮,两个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车轴,车轴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分别靠近不同的车轮,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推杆,两个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承重板,承重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向下凹陷,两个推杆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压板下表面的中心处向上凹陷,压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推杆之间设置有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的设置使得在将灯杆放到灯杆运输装置上时,将压板放在灯杆上,压板下表面的中心处向上凹陷使得压板与灯杆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了压板与灯杆之间的摩擦力,再通过固定件将连接板与推杆固定,使得压板将灯杆压紧固定,在运输灯杆时,有效防止了因道路颠簸所造成的灯杆的晃动或脱落,达到了运输灯杆时将灯杆固定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下方设置有受力板,受力板与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压板上螺纹连接有贯穿压板的螺杆,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螺杆的底端与受力板的上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固定在压板下方,通过拧动手柄使得螺杆旋转,螺杆的底端顶住受力板的上表面,螺杆在向下移动的同时顶着受力板也向下移动,达到了能够固定不同粗细的灯杆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板为弧形状,受力板的下表面为凹面,受力板的上表面为凸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状的受力板加大了与灯杆的接触面积,使得螺杆在给受力板施加压力时,受力板给灯杆施加的压力的面积增大,受力板压的灯杆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和受力板的下表面均铺设有弹性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的设置使得灯杆在放置在承重板上,再通过受力板固定后,有效避免了承重板和受力板对灯杆外壁造成摩擦受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板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壁与螺杆外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设置使得螺杆的底端能够伸入受力板内,有效防止了在拧动螺杆,螺杆推动受力板移动时,有效防止了螺杆的底端从受力板的上表面滑动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与推杆之间设置有插杆,支撑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杆的顶端与推杆固定,插杆的底端与插槽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灯杆放置在灯杆运输装置上时,会由于灯杆的重力因素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因素对灯杆运输装置造成短时间的较大的压力,插杆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灯杆在放置时对灯杆运输装置造成压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伸入插槽内的部分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套,卡套外壁与插槽内壁抵接,插槽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卡板,卡板靠近支撑杆长度方向中线的侧面与插杆外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套与卡板的设置使得插杆不会从插槽内脱离出来,第二弹性件只需放置在插槽内即可无需固定,增加了灯杆运输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与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使得插杆与推杆之间更加稳定,增加了灯杆运输装置的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压板将灯杆压紧固定,在运输灯杆时,有效防止了因道路颠簸所造成的灯杆的晃动或脱落,达到了运输灯杆时将灯杆固定的效果;2.拧动手柄使得螺杆在向下移动的同时顶着受力板也向下移动,达到了能够固定不同粗细的灯杆的效果;3.插杆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灯杆在放置时对灯杆运输装置造成压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灯杆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灯杆运输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轮;2、车轴;3、支撑杆;31、插槽;311、第二弹性件;32、插杆;33、卡套;34、卡板;4、推杆;41、承重板;42、加强杆;5、压板;51、连接板;52、固定件;53、螺杆;54、手柄;6、受力板;61、第一弹性件;62、弹性层;63、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之间转动连接有车轴2,车轴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支撑杆3为圆柱状,两个支撑杆3分别靠近不同的车轮1,支撑杆3上均设置有推杆4,推杆4为圆柱状,两个推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承重板41,承重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向下凹陷。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杆3与推杆4之间设置有插杆32,插杆32为圆柱状,插杆32的顶端与推杆4固定连接,插杆32与推杆4之间设置有加强杆42,相邻的插杆32与推杆4之间共有两个加强杆42且呈插杆32对称,加强杆42倾斜设置,加强杆42一端与推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插杆32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31,插杆32插入插槽31内,插杆32的底端与插槽31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11,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11为弹簧,插杆32插入插槽31内的部分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套33,卡套33为圆环状,卡套33的内环壁与插杆32外壁固定连接,卡套33的外环壁与插槽31内壁抵接,插槽31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卡板34,卡板34为圆环状,卡板34的内环壁与插杆32的外壁抵接,卡板34的下表面与支撑杆3上表面固定,卡板34将插槽31的开口覆盖,在将灯杆放置在灯杆运输装置上时,由于灯杆的重力因素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因素,灯杆会对灯杆运输装置造成瞬间的巨大压力,插杆32和第二弹性件311的设置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灯杆在放置时对灯杆运输装置造成压坏。回看1所示,推杆4上方设置有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之间转动连接有车轴(2),车轴(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支撑杆(3)分别靠近不同的车轮(1),支撑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推杆(4),两个推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承重板(41),承重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向下凹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推杆(4)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5),压板(5)下表面的中心处向上凹陷,压板(5)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1),连接板(51)与推杆(4)之间设置有固定件(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之间转动连接有车轴(2),车轴(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支撑杆(3)分别靠近不同的车轮(1),支撑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推杆(4),两个推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承重板(41),承重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向下凹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推杆(4)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5),压板(5)下表面的中心处向上凹陷,压板(5)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1),连接板(51)与推杆(4)之间设置有固定件(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下方设置有受力板(6),受力板(6)与压板(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1),压板(5)上螺纹连接有贯穿压板(5)的螺杆(53),螺杆(5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54),螺杆(53)的底端与受力板(6)的上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灯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6)为弧形状,受力板(6)的下表面为凹面,受力板(6)的上表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少波张冬冬黄晗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高新区泰川城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