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86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包括车篮、车轮支撑组件和推杆组件,车篮区分为前篮和与前篮卡接的后篮,前篮可相对后篮上下滑动,车轮支撑组件支撑车篮行走,包括固定在后篮前后侧壁的前行走支架和与前行走支架固定连接的后行走支架,前行走支架具有可延伸的伸缩杆和与伸缩杆端部连接的支撑杆,推杆组件包括一端部设置在前行走支架和后行走支架之间、并可相对前行走支架转动的转杆和与转杆另一端部连接的推把,在儿童用餐时,将前篮相对后篮向下滑动、伸缩杆伸长使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使转杆相对前行走支架转动,使推把倒立支撑在地面上,可以转变形成儿童用餐椅,方便儿童用餐,而且转换方便,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使用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
,具体为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
技术介绍
每次一些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逛街玩时,大多数都会推儿童车出去,这时你可以借助儿童车带宝宝出去散步了。儿童车成了宝宝出行的必备工具,但是目前的儿童推车功能单一,仅具有儿童车的功能,在父母带一些孩子去餐厅就餐时,有些餐厅没有宝宝餐椅的,则不便于儿童的用餐,为此,设计出一种多功能,在特殊场景下,可以变形帮助儿童用餐的儿童推车,是目前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儿童手推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在儿童需要用餐时,可以转变成儿童的用餐椅,方便儿童用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其包括:车篮,区分为前篮和与所述前篮卡接的后篮,所述前篮可相对所述后篮上下滑动;车轮支撑组件,支撑所述车篮行走,包括固定在所述后篮前后侧壁的前行走支架和与所述前行走支架固定连接的后行走支架,所述前行走支架具有可延伸的伸缩杆和与所述伸缩杆端部连接的支撑杆;推杆组件,包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前行走支架和所述后行走支架之间、并可相对所述前行走支架转动的转杆和与所述转杆另一端部连接的推把;其中,当儿童用餐时,将所述前篮相对所述后篮向下滑动、所述伸缩杆伸长使所述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并使所述转杆相对所述前行走支架转动,使得所述推把倒立支撑在地面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推把上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套。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行走支架与所述车篮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转轴,所述后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转杆区分为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转筒和与所述转筒连接的杆体,所述转筒的外壁旋钮设置有锁钮,所述锁钮贯通至转筒的内壁,将所述转杆锁定在所述转轴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用餐辅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篮顶部的餐板和一端与所述餐板底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篮腔室内的用餐阻挡带。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筒的外壁开设贯通的内螺纹,所述锁钮的外壁开设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儿童用餐时,可以将前篮相对所述后篮向下滑动、伸缩杆伸长使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并使转杆相对前行走支架转动,使得推把倒立支撑在地面上,转变形成儿童用餐椅,方便儿童用餐,而且本技术转换方便,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使用形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一实施方式处于推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一实施方式处于用餐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在儿童需要用餐时,可以转变成儿童的用餐椅,方便儿童用餐。图1和图2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一实施方式的推车状态示意图和餐椅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其主体部分包括车篮100、车轮支撑组件200和推杆组件300。车篮100用于放置儿童,该车篮100区分为前篮110和后篮120,前篮110可相对后篮120上下滑动,在儿童需要用餐时,将前篮110相对后篮120向下滑动,此时,前篮110和后篮120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儿童可以坐在后篮120内用餐。车轮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撑车篮100行走,具体的,车轮支撑组件200具有前行走支架210和后行走支架220,前行走支架210固定在后篮120的前后侧壁,后行走支架220与前行走支架210固定连接,在该儿童手推车处于推车的状态时,前行走支架210和后行走支架220共同支撑车篮100行走,前行走支架210具有可延伸的伸缩杆211和与伸缩杆211端部连接的支撑杆212,在该儿童手推车处于用餐椅状态时,伸缩杆211伸长使支撑杆212支撑在地面上,与推杆组件300共同支撑车篮100,而前行走支架210和后行走支架220脱离地面。推杆组件300用于推动儿童手推车行走,具体的,该推杆组件300具有转杆310和推把320,推杆310一端部设置在前行走支架210和后行走支架220之间、并可相对前行走支架210转动,推把320与转杆310另一端部连接,当该儿童手推车行走处于用餐椅状态时,转杆310相对前行走支架210转动,使得推把320倒立支撑在地面上,此时推杆组件300的状态如图2所示,推把320与支撑杆212共同与地面接触,为了避免推把320与支撑杆212在地面上滑动,而使儿童手推车处于用餐椅时的不稳定,可以在支撑杆212和推把320上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套,增加支撑杆212和推把320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支撑杆212和推把320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的,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儿童的用餐方便和用餐安全性,还可以增加用餐辅助组件400,具体的,该用餐辅助组件400包括设置在后篮120顶部的餐板410和一端与餐板410底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后篮120腔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篮(100),区分为前篮(110)和与所述前篮(110)卡接的后篮(120),所述前篮(110)可相对所述后篮(120)上下滑动;/n车轮支撑组件(200),支撑所述车篮(100)行走,包括固定在所述后篮(120)前后侧壁的前行走支架(210)和与所述前行走支架(210)固定连接的后行走支架(220),所述前行走支架(210)具有可延伸的伸缩杆(211)和与所述伸缩杆(211)端部连接的支撑杆(212);/n推杆组件(300),包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前行走支架(210)和所述后行走支架(220)之间、并可相对所述前行走支架(210)转动的转杆(310)和与所述转杆(310)另一端部连接的推把(320);/n其中,当儿童用餐时,将所述前篮(110)相对所述后篮(120)向下滑动、所述伸缩杆(211)伸长使所述支撑杆(212)支撑在地面上,并使所述转杆(310)相对所述前行走支架(210)转动,使得所述推把(320)倒立支撑在地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篮(100),区分为前篮(110)和与所述前篮(110)卡接的后篮(120),所述前篮(110)可相对所述后篮(120)上下滑动;
车轮支撑组件(200),支撑所述车篮(100)行走,包括固定在所述后篮(120)前后侧壁的前行走支架(210)和与所述前行走支架(210)固定连接的后行走支架(220),所述前行走支架(210)具有可延伸的伸缩杆(211)和与所述伸缩杆(211)端部连接的支撑杆(212);
推杆组件(300),包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前行走支架(210)和所述后行走支架(220)之间、并可相对所述前行走支架(210)转动的转杆(310)和与所述转杆(310)另一端部连接的推把(320);
其中,当儿童用餐时,将所述前篮(110)相对所述后篮(120)向下滑动、所述伸缩杆(211)伸长使所述支撑杆(212)支撑在地面上,并使所述转杆(310)相对所述前行走支架(210)转动,使得所述推把(320)倒立支撑在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多功能儿童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朱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