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457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包括有主控单元、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用于对模具分别加热、加压、抽真空和冷却的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冷却机构,所述主控单元分别控制连接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模具的下型腔,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往上凹设有与下型腔相适配的上型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型腔和下模仁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其将模具与下壳体集成于一体,只需将材料直接放入下壳体的下型腔内,然后盖合上壳体,即可进行加工,结构紧凑性较好,节省模具的中间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压固化机和模具分体设置,一般的加工过程如下(以碳纤维材料加工为例):先将碳纤维材料放入模具的模穴内,再用真空袋打包碳纤维材料和模具,最后将打包好的碳纤维材料和模具转移至热压罐中固化,这样的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在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真空袋破坏漏气,导致产品报废。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将模具与下壳体集成于一体,只需将材料直接放入下壳体的下型腔内,然后盖合上壳体,即可进行加工,结构紧凑性较好,节省模具的中间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包括有主控单元、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用于对模具分别加热、加压、抽真空和冷却的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冷却机构,所述主控单元分别控制连接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模具的下型腔,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往上凹设有与下型腔相适配的上型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型腔和下模仁之间形成产品型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装设于下壳体上以可开合式封盖下型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机架,所述下壳体通过垫块连接于机架的上端面,所机架通过翻转机构连接上壳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的左、右侧,每一翻转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气动杆,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上壳体上,所述气动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后端连接有用于限制上壳体打开角度的止挡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型腔的加压口上设置有消声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有若干发热管和若干感温线,所述主控单元控制连接感温线和所有发热管,所有发热管均镶嵌于模具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压机构包括有空气压缩机和第一气道,所述上型腔上开设有加压口,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气道连通加压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有抽真空机和第二气道,所述下型腔上开设有抽气口,所述抽真空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气道连通抽气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模具与下壳体集成于一体,只需将材料直接放入下壳体的下型腔内,然后盖合上壳体,即可进行加工,结构紧凑性较好,节省模具的中间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其次是,通过翻转机构,便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开,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开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再者是,通过隔热板和隔热棉的配合,提高整体的保温效果,方便温度控制,也有效防止烫伤操作人员;其次是,通过消声器的设计,有效降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保证装置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上壳体盖合状态);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上壳体打开状态);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上壳体打开状态);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大致控制框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主控单元20、上壳体21、上型腔22、消声器30、下壳体31、下型腔32、Y型密封圈33、垫块40、加热机构41、发热管42、感温线50、加压机构51、空气压缩机52、第一气道53、第一快速接头60、抽真空机构61、抽真空机62、第二气道63、第二快速接头70、冷却机构71、冷却水管道72、第三快速接头81、锁扣结构82、合页90、机架901、过线孔91、第一固定件92、第二固定件93、气动杆94、辅助支撑杆95、止挡块951、止挡部952、横向部953、安装部96、隔热板97、隔热棉98、把手99、放置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主要用于碳纤维材料的固化加压,其包括有主控单元10、上壳体20、下壳体30以及用于对模具分别加热、加压、抽真空和冷却的加热机构40、加压机构50、抽真空机构60、冷却机构70,所述主控单元10分别控制连接加热机构40、加压机构50、抽真空机构60和冷却机构70。所述下壳体30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模具的下型腔31,所述上壳体20的下端面往上凹设有与下型腔31相适配的上型腔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型腔21的加压口上设置有消声器22。通过消声器22,降低本装置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优选地,所述上型腔21和下型腔31均设居中设置。所述上壳体20和下壳体30密封连接以便能够于下述产品型腔内形成正压和负压环境,所述上型腔21和下模仁之间形成产品型腔。为了更好的密封,所述下壳体30的上端面于下型腔31的外围还设置有Y型密封圈32。为了在加压情况下,避免上壳体20和下壳体30分离,所述上壳体20通过锁扣结构81连接下壳体30。优选地,所述锁扣结构81为鸭嘴搭扣结构。所述上壳体20装设于下壳体30上以可开合式封盖下型腔31;所述上壳体20的后端枢接下壳体30的后端,优选地,所述上壳体20通过合页82枢接于下壳体30。所述加热机构40包括有若干发热管41和若干感温线42,所述主控单元10控制连接所有感温线42和所有发热管41,所有发热管41均镶嵌于下壳体30内。所述加压机构50包括有空气压缩机51和第一气管52,所述上型腔21上开设有加压口,所述空气压缩机5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气管52连通加压口,优选地,于第一气管5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气管52连接的第一快速接头53。所述抽真空机构60包括有抽真空机61和第二气管62,所述上型腔21上开设有抽气口,所述抽真空机6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气管62连通抽气口,优选地,于第二气管6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气管62连接的第二快速接头63。抽气口设置于下壳体30。必要说明:使用该设备成型产品的时候,是先将纱料贴服于下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单元、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用于对模具分别加热、加压、抽真空和冷却的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冷却机构,所述主控单元分别控制连接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和冷却机构;/n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模具的下型腔,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往上凹设有与下型腔相适配的上型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型腔和下模仁之间形成产品型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单元、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用于对模具分别加热、加压、抽真空和冷却的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冷却机构,所述主控单元分别控制连接加热机构、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和冷却机构;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模具的下型腔,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往上凹设有与下型腔相适配的上型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型腔和下模仁之间形成产品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装设于下壳体上以可开合式封盖下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架,所述下壳体通过垫块连接于机架的上端面,所机架通过翻转机构连接上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模具的固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的左、右侧,每一翻转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气动杆,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上壳体上,所述气动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固定件、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元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