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4417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作业载台、安装于作业载台上表面的测试组件和位于测试组件一侧的上料座、位于测试组件另一侧的下料盒和安装于作业载台上表面的运料组件,所述上料座进一步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一端的上料气缸和与上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表面开有一供放置待测试产品的凹槽,所述压头的边缘处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凸环部,此压头的下表面上并位于芯体正上方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测试座的壳体上表面开有一供凸环部嵌入的凹槽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零件气密性的自动化、高精度测试,既实现了自动上料,又可以对测试后的产品进行筛选分类,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属于汽车零部件测试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领域,阀类零件是重要组成器件之一,其内部腔体之间的密封性成为检测阀类零件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检测零件密封性的方法式采用浸水或浸油目视气泡法进行,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测结果直观,然而,其检测精确度较差,单个零件检测时间长,检测的效率很低,且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实现自动定量测漏;与此同时,零件放入水或油中浸泡,一方面会使零件潮湿生锈,很多不良杂质会附着在零件表面或腔体内,需要进行繁琐的表面水或油的后期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实现了对零件气密性的自动化、高精度测试,既实现了自动上料,又可以对测试后的产品进行筛选分类,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作业载台、安装于作业载台上表面的测试组件和位于测试组件一侧的上料座、位于测试组件另一侧的下料盒和安装于作业载台上表面的运料组件;所述运料组件进一步包括支座、安装于支座上的丝杆、与丝杆一端连接的电机和运料夹头,所述丝杆上套装有一与丝杆螺纹连接的滑动块,所述运料夹头安装于滑动块上、并可随滑动块往复运动;所述滑动块上连接有一转接板,此转接板上部安装有一气缸,此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活动安装块,两个所述运料夹头通过一梁板与活动安装块连接,所述运料夹头分别位于梁板的下表面两端;所述下料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此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对应一个运料夹头,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与一集料盒连接;所述上料座进一步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一端的上料气缸和与上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表面开有一供放置待测试产品的凹槽,此活动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位于活动块的两端、并在活动块中部重叠,所述上料座一侧还具有一进料机构,当上料气缸将活动块推出时,活动块上的凹槽与进料机构连通,用于接收来自进料机构的待测试产品,当上料气缸将活动块拉回时,内嵌有待测试产品的凹槽位于两个挡板之间;所述测试组件进一步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左侧板、右侧板、压头和测试座,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间隔连接于上基板、下基板之间,所述压头和测试座均设置于上基板、下基板之间,其中,压头安装于上基板下方,测试座设置于下基板上方;所述上基板的上安装有一下压气缸,此下压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穿过上基板,并与所述压头连接,用于带动压头上下运动,所述下基板上方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测试座位于支撑板上方,并通过至少两根导柱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导柱上端与测试座固定连接,此导柱的下端穿过支撑板,并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测试座进一步包括与导柱连接的壳体和嵌入壳体内、用于放置待测试产品的芯体,所述芯体上表面上开有一限位槽,所述待测试产品的下端嵌入此限位槽内,此待测试产品的上表面自芯体上表面伸出;所述芯体内并位于待测试产品的正下方设置有一支撑柱,此支撑柱中央开有一通孔,一顶杆上端自下而上嵌入支撑柱的通孔内,所述支撑柱的通孔上部嵌入有一与顶杆的顶面接触的球体,此球体上部用于嵌入待测试产品上的中央通孔内;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安装有一支撑座,此支撑座上并位于测试座正下方连接有一压杆,此压杆上端套装有一弹簧,所述测试座的壳体下表面上开有一供顶杆下端嵌入的通孔,所述弹簧的上端嵌入壳体上的通孔内,并套装于顶杆上,当处于非测试状态时,所述弹簧呈自然舒张状态,当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弹簧的两端在顶杆与压杆的挤压下呈收缩状态;所述压头的边缘处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凸环部,此压头的下表面上并位于芯体正上方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测试座的壳体上表面开有一供凸环部嵌入的凹槽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座上表面固定有一导向板,此导向板两侧的边缘处均具有一向上的凸条部,所述挡板下表面上分别具有一向外侧延伸的条形凸起部,此条形凸起部外侧与凸条部固定连接,从而在导向板与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两个导向槽,所述活动块的下部两侧分别具有一向外延伸的条形滑块部,两个条形滑块部分别嵌入两个导向槽内。2.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通过四根支撑柱安装于下基板上。3.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头下表面上开有供密封圈嵌入的环形槽。4.上述方案中,所述运料夹头为气动夹头。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盒体用于接收检测合格的待测试产品,所述第二盒体用于接收检测不合格的待测试产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通过自动化模拟零件的使用场景,实现了对零件气密性的自动化测试,在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另外,其上料座一侧还具有一进料机构,当上料气缸将活动块推出时,活动块上的凹槽与进料机构连通,用于接收来自进料机构的待测试产品,当上料气缸将活动块拉回时,内嵌有待测试产品的凹槽位于两个挡板之间,上料座的设置,配合机械臂即可实现自动上料,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2.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两个所述运料夹头通过一梁板与活动安装块连接,所述运料夹头分别位于梁板的下表面两端,所述下料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此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对应一个运料夹头,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与一集料盒连接,既实现了自动上料,又可以对测试后的产品进行筛选分类,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测试工装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测试工装局部结构仰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测试工装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测试工装局部结构剖视图;附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上料座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上料座局部结构剖视图;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运料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运料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7-以上附图中:1、上基板;2、下基板;3、左侧板;4、右侧板;5、下压气缸;6、压头;601、凸环部;602、密封圈;7、支撑板;8、测试座;801、壳体;802、芯体;803、限位槽;804、凹槽部;9、导柱;10、待测试产品;11、支撑柱;12、球体;13、顶杆;14、支撑座;15、弹簧;16、压杆;23、作业载台;24、测试组件;25、上料座;26、下料盒;27、运料组件;28、进料机构;31、基座;32、上料气缸;33、活动块;331、凹槽;332、条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载台(23)、安装于作业载台(23)上表面的测试组件(24)和位于测试组件(24)一侧的上料座(25)、位于测试组件(24)另一侧的下料盒(26)和安装于作业载台(23)上表面的运料组件(27);/n所述运料组件(27)进一步包括支座(41)、安装于支座(41)上的丝杆(42)、与丝杆(42)一端连接的电机(43)和运料夹头(44),所述丝杆(42)上套装有一与丝杆(42)螺纹连接的滑动块(45),所述运料夹头(44)安装于滑动块(45)上、并可随滑动块(45)往复运动;/n所述滑动块(45)上连接有一转接板(46),此转接板(46)上部安装有一气缸(47),此气缸(47)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活动安装块(48),两个所述运料夹头(44)通过一梁板(49)与活动安装块(48)连接,所述运料夹头(44)分别位于梁板(49)的下表面两端;/n所述下料盒(26)包括第一盒体(261)和第二盒体(262),此第一盒体(261)和第二盒体(262)分别对应一个运料夹头(44),所述第一盒体(261)和第二盒体(262)分别与一集料盒(50)连接;/n所述上料座(25)进一步包括基座(31)、安装于基座(31)一端的上料气缸(32)和与上料气缸(32)的活塞杆连接的活动块(33),所述活动块(33)上表面开有一供放置待测试产品(10)的凹槽(331),此活动块(3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挡板(34),两个所述挡板(34)分别位于活动块(33)的两端、并在活动块(33)中部重叠,所述上料座(25)一侧还具有一进料机构(28),当上料气缸(32)将活动块(33)推出时,活动块(33)上的凹槽(331)与进料机构(28)连通,用于接收来自进料机构(28)的待测试产品(10),当上料气缸(32)将活动块(33)拉回时,内嵌有待测试产品(10)的凹槽(331)位于两个挡板(34)之间;/n所述测试组件(24)进一步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压头(6)和测试座(8),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间隔连接于上基板(1)、下基板(2)之间,所述压头(6)和测试座(8)均设置于上基板(1)、下基板(2)之间,其中,压头(6)安装于上基板(1)下方,测试座(8)设置于下基板(2)上方;/n所述上基板(1)的上安装有一下压气缸(5),此下压气缸(5)的活塞杆向下穿过上基板(1),并与所述压头(6)连接,用于带动压头(6)上下运动,所述下基板(2)上方设置有一支撑板(7),所述测试座(8)位于支撑板(7)上方,并通过至少两根导柱(9)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所述导柱(9)上端与测试座(8)固定连接,此导柱(9)的下端穿过支撑板(7),并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n所述测试座(8)进一步包括与导柱(9)连接的壳体(801)和嵌入壳体(801)内、用于放置待测试产品(10)的芯体(802),所述芯体(802)上表面上开有一限位槽(803),所述待测试产品(10)的下端嵌入此限位槽(803)内,此待测试产品(10)的上表面自芯体(802)上表面伸出;/n所述芯体(802)内并位于待测试产品(10)的正下方设置有一支撑柱(11),此支撑柱(11)中央开有一通孔,一顶杆(13)上端自下而上嵌入支撑柱(11)的通孔内,所述支撑柱(11)的通孔上部嵌入有一与顶杆(13)的顶面接触的球体(12),此球体(12)上部用于嵌入待测试产品(10)上的中央通孔内;/n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安装有一支撑座(14),此支撑座(14)上并位于测试座(8)正下方连接有一压杆(16),此压杆(16)上端套装有一弹簧(15),所述测试座(8)的壳体(801)下表面上开有一供顶杆(13)下端嵌入的通孔,所述弹簧(15)的上端嵌入壳体(801)上的通孔内,并套装于顶杆(13)上,当处于非测试状态时,所述弹簧(15)呈自然舒张状态,当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弹簧(15)的两端在顶杆(13)与压杆(16)的挤压下呈收缩状态;/n所述压头(6)的边缘处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凸环部(601),此压头(6)的下表面上并位于芯体(802)正上方设置有一密封圈(602),所述测试座(8)的壳体(801)上表面开有一供凸环部(601)嵌入的凹槽部(8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精密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载台(23)、安装于作业载台(23)上表面的测试组件(24)和位于测试组件(24)一侧的上料座(25)、位于测试组件(24)另一侧的下料盒(26)和安装于作业载台(23)上表面的运料组件(27);
所述运料组件(27)进一步包括支座(41)、安装于支座(41)上的丝杆(42)、与丝杆(42)一端连接的电机(43)和运料夹头(44),所述丝杆(42)上套装有一与丝杆(42)螺纹连接的滑动块(45),所述运料夹头(44)安装于滑动块(45)上、并可随滑动块(45)往复运动;
所述滑动块(45)上连接有一转接板(46),此转接板(46)上部安装有一气缸(47),此气缸(47)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活动安装块(48),两个所述运料夹头(44)通过一梁板(49)与活动安装块(48)连接,所述运料夹头(44)分别位于梁板(49)的下表面两端;
所述下料盒(26)包括第一盒体(261)和第二盒体(262),此第一盒体(261)和第二盒体(262)分别对应一个运料夹头(44),所述第一盒体(261)和第二盒体(262)分别与一集料盒(50)连接;
所述上料座(25)进一步包括基座(31)、安装于基座(31)一端的上料气缸(32)和与上料气缸(32)的活塞杆连接的活动块(33),所述活动块(33)上表面开有一供放置待测试产品(10)的凹槽(331),此活动块(3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挡板(34),两个所述挡板(34)分别位于活动块(33)的两端、并在活动块(33)中部重叠,所述上料座(25)一侧还具有一进料机构(28),当上料气缸(32)将活动块(33)推出时,活动块(33)上的凹槽(331)与进料机构(28)连通,用于接收来自进料机构(28)的待测试产品(10),当上料气缸(32)将活动块(33)拉回时,内嵌有待测试产品(10)的凹槽(331)位于两个挡板(34)之间;
所述测试组件(24)进一步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压头(6)和测试座(8),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间隔连接于上基板(1)、下基板(2)之间,所述压头(6)和测试座(8)均设置于上基板(1)、下基板(2)之间,其中,压头(6)安装于上基板(1)下方,测试座(8)设置于下基板(2)上方;
所述上基板(1)的上安装有一下压气缸(5),此下压气缸(5)的活塞杆向下穿过上基板(1),并与所述压头(6)连接,用于带动压头(6)上下运动,所述下基板(2)上方设置有一支撑板(7),所述测试座(8)位于支撑板(7)上方,并通过至少两根导柱(9)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所述导柱(9)上端与测试座(8)固定连接,此导柱(9)的下端穿过支撑板(7),并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集裙魏长喜侯继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科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