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路伟专利>正文

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29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属于电力抢修设备技术领域,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包括装置主体,盒盖,挡板,装置主体的右侧中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提手,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盒盖,装置主体和盒盖的右侧衔接处固定连接有卡扣,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当使用者在提拿此装置主体时,发生碰撞甚至跌落容易导致装置主体内存储的电子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而减震板会通过对塑料条造成挤压形变,达到对外界碰撞力度进行缓冲,有效的保护存储至装置主体内检测维修的电子仪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
本技术涉及电力抢修设备
,尤其涉及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而电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而对电力抢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佩戴较多的检测仪器以及工具使得需要使用工具箱进行存储,因电力维修需要佩戴电力检测仪器以及工具,导致现有的工具箱存储空间位置相对固定,导致无法将电力检测仪器进行固定,以及现有的工具箱靠单一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导致密封性较差,潮湿天气湿气容易进入工具箱内对检测仪器造成损坏,以及工具箱在提拿过程中发生碰撞掉落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对检测仪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工具箱存储空间位置相对固定,以及现有的工具箱靠单一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导致密封性较差,以及工具箱在提拿过程中发生碰撞掉落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包括装置主体,盒盖,挡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中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盒盖,所述装置主体和盒盖的右侧衔接处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四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盒盖的底端四周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挡板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呈横向等距离排列的三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方贯穿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分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海绵板。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与卡槽为配套设置,所述密封垫与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呈纵向等距离排列的两个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密封垫远离密封圈的一侧为外凸圆弧面,所述卡槽的内壁两侧为内凹圆弧面。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与装置主体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呈横向等距离排列的塑料条,所述塑料条为橡胶材料,所述塑料条呈半月状。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固定扣为配套设置。优选的,所述海绵板与分隔板之间设置有呈纵向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通过在盒盖的底端四周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圈,因此工具箱需要存储电子仪器设备,而天气原因导致湿气容易进入装置主体内对电子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而盒盖在与装置主体密闭时,密封圈会嵌入至卡槽内,同时密封垫会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始终向外扩张紧密贴合卡槽内壁,大幅度提高密封性,降低湿气进入装置主体内且具有一定防水性,有效保护存储在装置主体内的电子仪器设备。2、该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通过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当使用者在提拿此装置主体时,发生碰撞甚至跌落容易导致装置主体内存储的电子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而减震板会通过对塑料条造成挤压形变,达到对外界碰撞力度进行缓冲,有效的保护存储至装置主体内检测维修的电子仪器。3、该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通过挡板的顶端开设有滑槽,因电力配网抢修所需工具相对较多,而不同工具大小不同导致容易浪费存储空间以及造成松动,使得使用者在提拿装置主体移动过程中仪器工具发生碰撞导致磨损以及损坏,而使用者可以将固定扣与固定孔松动,使分隔板能够通过滑槽进行左右移动调节存储空间大小,降低存储工具以及仪器容易造成松动以及空间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的装置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的卡槽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的装置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的分隔板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101、提手;102、卡扣;103、塑料条;104、减震板;105、卡槽;2、盒盖;201、密封圈;202、密封垫;203、第一弹簧;3、挡板;301、滑槽;4、分隔板;401、海绵板;402、第二弹簧;403、固定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包括装置主体1,盒盖2,挡板3,装置主体1的右侧中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提手101,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盒盖2,装置主体1和盒盖2的右侧衔接处固定连接有卡扣102,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104,装置主体1的顶端四周均开设有卡槽105,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3;盒盖2的底端四周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圈201,密封圈2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202,挡板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01,滑槽301的一侧设置有呈横向等距离排列的三个分隔板4,分隔板4的上方贯穿设置有固定扣403,分隔板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海绵板401。进一步的,密封圈201与卡槽105为配套设置,密封垫202与密封圈201之间设置有呈纵向等距离排列的两个第一弹簧203,当盒盖2与装置主体1闭合时,密封圈201会嵌入至卡槽105内,而密封垫202会通过第一弹簧203的弹力始终向外扩张紧密贴合卡槽105内,使装置主体1与盒盖2闭合时的密封性提高,降低长时间将工具以及维修仪器存储装置主体1内容易进入湿气导致损坏。进一步的,密封垫202远离密封圈201的一侧为外凸圆弧面,卡槽105的内壁两侧为内凹圆弧面,当密封垫202通过第一弹簧203向外扩张紧密贴合卡槽105时,因密封垫202的弧度与卡槽105内壁的弧度能够形成一个支撑,提高密封垫202与卡槽105之间的牢固性,进一步提高装置主体1与盒盖2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减震板104与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呈横向等距离排列的塑料条103,塑料条103为橡胶材料,塑料条103呈半月状,当使用者提拿装置主体1时,与外界发生碰撞以及跌落时,减震板104会对塑料条103造成挤压形变,达到对外界的碰撞力度进行缓冲,而塑料条103为橡胶材质具有较强的柔韧性能够进一步对外界力度进行缓冲,降低外界力度对装置主体1内存储的抢修电子仪器进行保护。进一步的,滑槽30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与固定扣403为配套设置,因抢修工具以及仪器大小不同,导致在存储装置主体1内容易造成空间浪费,而使用者将固定扣403与固定孔松动,使分隔板4沿着滑槽301左右移动,调节所需存储空间大小,在将固定扣403与固定孔固定,降低对存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包括装置主体(1),盒盖(2),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右侧中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提手(101),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盒盖(2),所述装置主体(1)和盒盖(2)的右侧衔接处固定连接有卡扣(10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10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四周均开设有卡槽(10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3);/n所述盒盖(2)的底端四周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圈(201),所述密封圈(2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202),所述挡板(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的一侧设置有呈横向等距离排列的三个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的上方贯穿设置有固定扣(403),所述分隔板(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海绵板(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包括装置主体(1),盒盖(2),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右侧中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提手(101),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盒盖(2),所述装置主体(1)和盒盖(2)的右侧衔接处固定连接有卡扣(10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减震板(10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四周均开设有卡槽(10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3);
所述盒盖(2)的底端四周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圈(201),所述密封圈(2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202),所述挡板(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的一侧设置有呈横向等距离排列的三个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的上方贯穿设置有固定扣(403),所述分隔板(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海绵板(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配网抢修用工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01)与卡槽(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伟张晓双任斌飞韩云炎
申请(专利权)人:路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