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包括发热体、接线装置和控制电箱,接线装置分别连接发热体和控制电箱,发热体包括基体层和底面层,底面层内设有电极层,电极层由负电极部和正电极部构成,负电极部呈“工”字形,正电极部呈阴爻“‑‑”字形排列,正、负电极部的电极引出端在发热体的中心位置呈十字型对称结构分布,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盒和接线排,接线盒配合嵌接在接电槽内,在安装瓷砖过程中,先埋设好接线盒再进行瓷砖的安装,这种结构在施工中可减少铺贴时对瓷砖方向的影响因素,旋转0°,90°,180°和360°安装而不影响瓷砖的导电连接,安装简单,快速,同时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更换等维修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瓷砖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房屋装修中,考虑的方面越来越全面,为了解决北方冬天房屋供暖,以及南方湿冷的气候问题,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发热瓷砖,发热瓷砖就是用瓷砖为载体的地面取暖材料,外观上与普通瓷砖是没有很大的区别。发热瓷砖具有散热均匀、节省空间、加热快、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市面上的发热瓷砖主要是将导线分别连接至发热元件、电源线路,均是现将该导线分别与发热元件、电源接触件焊接,该种结构存在着安装接线步骤繁琐的情况,由于接线的位置一般位于电热瓷砖的一侧边缘,需要将安装的多块瓷砖方向一致,才能方便接线,给施工和后期的维护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包括发热体、接线装置和控制电箱,所述接线装置分别连接发热体和控制电箱,所述发热体包括基体层和底面层,所述底面层内设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由负电极部和正电极部构成,所述负电极部呈“工”字形,所述正电极部呈阴爻“--”字形排列在负电极部两侧,所述负电极部包括呈纵向设置的负电极接电端以及横向设置在负电极接电端两端的负电极引出端,所述正电极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正电极接电端以及由正电极接电端的两端朝外延伸的正电极引出端,所述的负电极引出端和正电极引出端在发热体的中部位置呈十字型对称结构分布设置,所述底面层的底部中心对应负电极接电端和正电极接电端开设有接电槽,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盒和接线排,所述接线盒配合嵌接在接电槽内,且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压簧式负电极和连接导线,所述压簧式正电极连接所述正电极接电端或负电极接电端,所述压簧式负电极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电端或正电极接电端,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簧式正电极以及压簧式负电极,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母端快接头,所述接线排由若干连接主线组成,所述连接主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公端快接头、第二母端快接头,且连接主线上至少连接有一条连接支线,且连接支线远离连接主线的一端设有相适配所述第一母端快接头的第一公端快接头。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层还包括有第一绝缘层、发热层、第二绝缘层、隔热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电极层、发热层、第二绝缘层通过依次排列高温烧结固定在基体层底面,所述的隔热层是通过涂敷相关隔热涂料后低温烘干覆盖固定在第二绝缘层的底面,所述发热层包括若干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的两端分别搭接在负电极引出端、正电极引出端上。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内还安装有压簧式温控电极,该压簧式温控电极压接所述第一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内通过隔板分隔出若干框格,所述压簧式正电极、压簧式负电极和压簧式温控电极分别固定在各个框格内。进一步地,所述压簧式正电极、压簧式负电极以及压簧式温控电极的一端均延伸至接接线盒外侧,且所述接线盒一侧面上设置有可拆卸安装的盒盖。进一步地,所述压簧式温控电极通过串联的方式插接在连接导线与压簧式正电极或压簧式负电极之间,实现温度上下限的管控。进一步地,所述压簧式正电极、压簧式负电极均由弹簧和电极触片组成,所述压簧式温控电极由弹簧和温控开关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在控制箱中引出正、负极供电导线连接到接线排,由若干连接主线组成的接线排通过连接支线连接埋在地面的接线盒,通过在接线槽的对应位置预先埋设好接线盒,并与专用连接主线做好相关导电性连接后再进行瓷砖的安装,这种结构方便瓷砖的安装施工,在施工中可减少铺贴时对瓷砖方向的影响因素,可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旋转0°,90°,180°和360°安装而不影响瓷砖的导电连接,都可以成功安装,加快安装效率,安装简单,快速,方便施工,减少施工出错的问题,同时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更换等维修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与接线盒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接线装置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第一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第二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第三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第四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第五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的第六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发热体1、接电槽100、基体层11第一绝缘层12、电极层13、负电极部131、负电极接电端1311、负电极引出端1312、正电极部132、正电极接电端1321、正电极引出端1322、发热层14、电加热膜140、第二绝缘层15、隔热层16、接线盒2、框格20、压簧式正电极21、压簧式负电极22、连接导线23、压簧式温控电极24、盒盖25、第一母端快接头201、连接主线3、连接支线30、第二公端快接头31、第二母端快接头32、第一公端快接头301、控制电箱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参考图1至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包括发热体、接线装置和控制电箱,所述接线装置分别连接发热体和控制电箱,所述发热体包括基体层和底面层,所述底面层内设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由负电极部和正电极部构成,所述负电极部呈“工”字形,所述正电极部呈阴爻“--”字形排列在负电极部两侧,所述负电极部包括呈纵向设置的负电极接电端以及横向设置在负电极接电端两端的负电极引出端,所述正电极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正电极接电端以及由正电极接电端的两端朝外延伸的正电极引出端,所述的负电极引出端和正电极引出端在发热体的中部位置呈十字型对称结构分布设置,所述底面层的底部中心对应负电极接电端和正电极接电端开设有接电槽,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盒和接线排,所述接线盒配合嵌接在接电槽内,且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压簧式负电极和连接导线,所述压簧式正电极连接所述正电极接电端或负电极接电端,所述压簧式负电极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电端或正电极接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1)、接线装置和控制电箱(4),所述接线装置分别连接发热体(1)和控制电箱(4),所述发热体(1)包括基体层(11)和底面层,所述底面层内设有电极层(13),所述电极层(13)由负电极部(131)和正电极部(132)构成,所述负电极部(131)呈“工”字形,所述正电极部(132)呈阴爻“--”字形排列在负电极部(131)两侧,所述负电极部(131)包括呈纵向设置的负电极接电端(1311)以及横向设置在负电极接电端(1311)两端的负电极引出端(1312),所述正电极部(132)包括呈横向设置的正电极接电端(1321)以及由正电极接电端(1321)的两端朝外延伸的正电极引出端(1322),所述的负电极引出端(1312)和正电极引出端(1322)在发热体(1)的中部位置呈十字型对称结构分布设置,所述底面层的底部中心对应负电极接电端(1311)和正电极接电端(1321)开设有接电槽(100),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盒(2)和接线排,所述接线盒(2)配合嵌接在接电槽(100)内,且所述接线盒(2)内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21)、压簧式负电极(22)和连接导线(23),所述压簧式正电极(21)连接所述正电极接电端(1321)或负电极接电端(1311),所述压簧式负电极(22)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电端(1311)或正电极接电端(1321),所述连接导线(23)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簧式正电极(21)以及压簧式负电极(2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母端快接头(201),所述接线排由若干连接主线(3)组成,所述连接主线(3)的两端分别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公端快接头(31)、第二母端快接头(32),且连接主线(3)上至少连接有一条连接支线(30),且连接支线(30)远离连接主线(3)的一端设有相适配所述第一母端快接头(201)的第一公端快接头(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1)、接线装置和控制电箱(4),所述接线装置分别连接发热体(1)和控制电箱(4),所述发热体(1)包括基体层(11)和底面层,所述底面层内设有电极层(13),所述电极层(13)由负电极部(131)和正电极部(132)构成,所述负电极部(131)呈“工”字形,所述正电极部(132)呈阴爻“--”字形排列在负电极部(131)两侧,所述负电极部(131)包括呈纵向设置的负电极接电端(1311)以及横向设置在负电极接电端(1311)两端的负电极引出端(1312),所述正电极部(132)包括呈横向设置的正电极接电端(1321)以及由正电极接电端(1321)的两端朝外延伸的正电极引出端(1322),所述的负电极引出端(1312)和正电极引出端(1322)在发热体(1)的中部位置呈十字型对称结构分布设置,所述底面层的底部中心对应负电极接电端(1311)和正电极接电端(1321)开设有接电槽(100),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盒(2)和接线排,所述接线盒(2)配合嵌接在接电槽(100)内,且所述接线盒(2)内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21)、压簧式负电极(22)和连接导线(23),所述压簧式正电极(21)连接所述正电极接电端(1321)或负电极接电端(1311),所述压簧式负电极(22)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电端(1311)或正电极接电端(1321),所述连接导线(23)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簧式正电极(21)以及压簧式负电极(2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母端快接头(201),所述接线排由若干连接主线(3)组成,所述连接主线(3)的两端分别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公端快接头(31)、第二母端快接头(32),且连接主线(3)上至少连接有一条连接支线(30),且连接支线(30)远离连接主线(3)的一端设有相适配所述第一母端快接头(201)的第一公端快接头(301)。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