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028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作台,该工作台包括框架、支撑板、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支撑板设置在框架上,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调节件承载支撑板的边缘区域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调节件承载支撑板的中心区域,其中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均能相对框架升降以调节支撑板的平面度。上述工作台中,支撑板的边缘由第一调节件固定以保证边缘部分的平面度,第一调节件还能相对支撑板升降,以调节对支撑板的边缘的支撑高度,从而保证支撑板四周的平面度,第二调节件承载支撑板的中心区域,第二调节件能相对支撑板升降以调节对支撑板的支持力,进而调节支撑板中心区域的平面度,从而保证了支撑板整体的平面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激光切割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作台。
技术介绍
在超薄板材精密激光切割作业中,由于超薄板材厚度较薄,质地较软,常规的用于承载超薄板材的工作台无法保证超薄板材切割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工作台超薄板材加工精度的工作台。一种工作台,包括:框架;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调节件,承载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区域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及第二调节件,承载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均能相对所述框架升降以调节所述支撑板的平面度。上述工作台中,支撑板的边缘由第一调节件固定以保证边缘部分的平面度,第一调节件还能相对支撑板升降,以调节对支撑板的边缘的支撑高度,从而保证支撑板四周的平面度,同时,第二调节件承载支撑板的中心区域,第二调节件能相对支撑板升降以调节对支撑板的支持力,进而调节支撑板四周以外的区域的平面度,从而保证了支撑板整体的平面度,使得超薄板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得以保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主体、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支架及第二调节支架,所述框架的两端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调节支架,所述第一调节支架与所述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二调节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及所述连接板连接且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子面板,多个所述子面板相互连接且并排设置于所述框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相邻所述子面板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子面板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呈“L”字形,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框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调节件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框架上,以使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框架的内壁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调节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框架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之间并列设置,以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呈蜂窝状。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工作台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工作台未安装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如图2所示工作台的仰视图;图4为如图2所示工作台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台10,应用于在超薄板材激光切割作业中对超薄板材的承载。结合图2,工作台10包括框架100、支撑板200、第一调节件300和第二调节件400。框架100为空心的立方体结构,其中第一调节件300和第二调节件400均设置在框架100上,支撑板200设置在框架100内并且被第一调节件300和第二调节件400所支撑,支撑板200的表面即为用于放置超薄板材的装载面。其中,支撑板200上开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通孔210,以使支撑板200的表面呈蜂窝状,蜂窝状的支撑板200能够提高对超薄板材的支撑点间隙的密集程度,避免了超薄板材在支撑板200上的晃动,以提高支撑的精度。第一调节件300安装在框架100的边缘区域,第二调节件400安装在框架100的中心区域,支撑板200放置于框架100内,并由第一调节件300及第二调节件400支撑,第一调节件300还与支撑板200固定连接。第一调节件300、第二调节件400能相对框架100升降以调节支撑板200的平面度。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200对应框架100也匹配有边缘区域及中心区域,第一调节件300承载支撑板200的边缘区域,第二调节件400承载支撑板200的中心区域。具体地,第一调节件300可设置在框架100的内壁处,第一调节件300的作用在于与支撑板200的四周边缘处固定连接,因为在支撑板200加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支撑板200是一个完全平整的平面,那么支撑板200放置在框架100上后其四周边缘处可能会发生上翘或者下弯的状况,因此通过第一调节件300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00的四周,并调整第一调节件300相对支撑板200的高度,有效地防止其四周边缘发生上翘或下弯的情况的状况,保证了支撑板200四周的平面度,起到了对支撑板200的边缘区域调平和固定安装的作用。支撑板200的四周边缘被调平后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撑板200中心区域的平面度,相应的,将第二调节件400设于框架100的中心区域并承载支撑板200。第二调节件4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分布在框架100上,第二调节件400能相对支撑板200升降以对支撑板200提供不同的支撑力,从而对支撑板200的中心区域的平面度进行调节,第一调节件300和第二调节件400相配合能够使支撑板200整体具有良好的平面度,保证放置在支撑板200上的超薄板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上述工作台10中,支撑板200的边缘由第一调节件300固定以保证边缘部分的平面度,第一调节件300还能相对支撑板200升降,以调节对支撑板200的边缘的支撑高度,从而保证支撑板200四周的平面度,同时,第二调节件400承载支撑板200的中心区域,第二调节件400能相对支撑板200升降以调节对支撑板200的支持力,进而调节支撑板200四周以外的区域的平面度,从而保证了支撑板200整体的平面度,使得超薄板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得以保证。同时参见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100包括主体110、第一支杆120及第二支杆130。第一支杆120的两端分别与主体110的两端连接且垂直,第二支杆130的两端分别与主体110的两侧连接且垂直,同时第一支杆120与第二支杆130相互垂直。横向设置是第一支杆120与纵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n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n第一调节件,承载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区域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及/n第二调节件,承载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均能相对所述框架升降以调节所述支撑板的平面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第一调节件,承载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区域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及
第二调节件,承载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均能相对所述框架升降以调节所述支撑板的平面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主体、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子面板,多个所述子面板相互连接且并排设置于所述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相邻所述子面板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子面板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蕾邹大润赵剑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