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59397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及结构,涉及灌溉渠道的技术领域。它包括植被清理,土方开挖,布置边坡和底部垫层,布置黄沙层、碎石层和砂浆层,布置钢模板和模板调节装置,浇筑混凝土并拆除钢模板,布置排水管,土方回填,其中,布置钢模板和模板调节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先在渠道两侧布置钢模板,并将钢模板搁置在水泥砂浆层上,接着将模板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底板上,并通过模板调节装置调节钢模板的位置,使钢模板和水泥砂浆层之间形成厚度为3‑5cm的砼浇筑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溉渠道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但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现象却十分严重。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不配套、老化、灌溉方式落后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097230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灌溉排水渠道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放线,根据现场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桩位中心及渠道标高的施测依据;基槽开挖;铺设复合土碎石垫层;边脚预制件安装;模具制作与安装;基底混凝土浇注与养护;衬砌混凝土浇注与养护:施工缝施工;成品养护。上述渠道施工方法的施工方法较简单,渠道的结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植被清理,土方开挖施工前,首先将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它障碍物)清除干净,场地清理范围延伸至离施工图纸所示渠道的最大开挖边线外侧1.5m的距离;S2: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从上至下对需要布置渠道的位置进行分层开挖,土方开挖完成后形成的开挖槽整体上呈矩形;S3:布置边坡和底部垫层,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农田的原有地形条件,沿渠道的纵向走向路线布置在开挖槽的底部布置底部垫层,并在底部垫层两端布置边坡和水泥砂浆块,两个边坡之间的容置空间为渠道,边坡上设有面向开挖槽中心线的砂浆槽,水泥砂浆块有多个且位于边坡底部,在底部垫层的中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有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底板;S4:布置黄沙层、碎石层和砂浆层,在底部垫层上自下而上依次布置黄沙层、碎石层和水泥砂浆层,水泥砂浆层,所述黄沙层位于水泥砂浆块和边坡之间,水泥砂浆层一端搁置在边坡的砂浆槽上,另一端与混凝土底板的侧部连接;S5:布置钢模板和模板调节装置,先在渠道两侧布置钢模板,并将钢模板搁置在水泥砂浆层上,接着将模板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底板上,并通过模板调节装置调节钢模板的位置,使钢模板和水泥砂浆层之间形成厚度为3-5cm的砼浇筑腔;S6:浇筑混凝土并拆除钢模板,将混凝土灌入所述砼浇筑腔内,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会在所述开挖槽上形成分段布置的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养护好后,拆除钢模板,并在开挖槽上呈相邻的混凝土层之间添加密封条;S7:布置排水管,根据设计图纸,在边坡上端布置排水管和排水套筒,所述排水管一端从所述混凝土层上穿出且连接有密封塞,另一端从边坡上穿出且套装有排水套筒。S8:土方回填,根据施工图纸,将步骤S2中开挖得到原土层重新回填至开挖槽和边坡之间,形成回填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被清理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植被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边坡和底部垫层能够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强度,实际工作时,边坡可以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堤坝,也可以为有土壤经夯实而成的土堆,钢模板能够方便人们浇筑混凝土,模板调节装置能够调节钢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黄沙层、碎石层和砂浆层能够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强度,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更长,排水管能够方便人们进行灌溉,这样,在钢模板、黄沙层、碎石层和砂浆层等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加强度更高,结构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上述步骤S2中,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采用75KW推土机平整,并对于可利用为回填料的开挖料与不可利用料分开堆放,避免相互混杂;同时,在边坡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止塌方,开挖时若超出了施工图纸上的开挖线,则应对超挖部分进行回填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土方开挖作业,在土方开挖严格的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实行后,本专利技术的土方开挖效率更高,土方开挖后形成的沟槽更美观、平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5中,钢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且钢模板为厚应不小于3mm,钢模板面向水泥砂浆层的一面要保持光滑,钢模板沿渠道纵向的允许偏差值为±10mm,沿宽度方向的允许偏差值为±20mm,对角线允许偏差值为±1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钢模板的布置,这样,钢模板的布置方式在严格的尺寸参数控制下,浇筑后形成的混凝土层的结构会更加稳定、平整和美观。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结构,包括开挖槽和底部垫层,所述底部垫层位于开挖槽底部,底部垫层两端安装有边坡,底部垫层中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有第一碎石层和混凝土底板,每个边坡和所述混凝土底板之间均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黄沙层、第二碎石层、砂浆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一端与边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底板连接,所述混凝土底板上搁置有钢模板,混凝土底板上连接有用于调节钢模板的位置的模板调节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碎石层和混凝土底板能够作为渠道底部,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性能,钢模板能够方便人们浇筑混凝土,模板调节装置能够调节钢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这样,在黄沙层、第二碎石层、砂浆层和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渠道结构的强度更强,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边坡上端均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从所述混凝土层上穿出且连接有密封塞,另一端从边坡上穿出且套装有排水套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利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灌溉,实际工作时,排水管为非必要的结构,人们也可以通过排水泵进行灌溉。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模板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混凝土底板上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连接有能沿定位杆的中心线方向滑动的滑动定位座,滑动定位座两端连接有与所述钢模板可拆卸连接的定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模板下端与底座抵触,钢模板中部与定位板连接在一起,当需要调节钢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时,人们只需要调节滑动定位座在定位杆上的位置即可,当滑动定位座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人们只需要通过螺栓或螺杆将滑动定位座固定在定位杆上,再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将定位板和钢模板连接在一起即可。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模板和定位板之间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和钢模板之间相互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钢模板和定位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点焊的方式将钢模板和定位板连接在一起后,不仅对后期的混凝土浇筑没有实质影响,而且在后期拆除钢模板很方便,人们只需要清除钢模板和定位板之间的点焊连接部位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nS1:植被清理,/n土方开挖施工前,将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清除干净,场地清理范围延伸至离施工图纸所示渠道的最大开挖边线外侧1.5m的距离;/nS2:土方开挖,/n采用反铲挖掘机从上至下对需要布置渠道的位置进行分层开挖,土方开挖完成后形成的开挖槽(1)整体上呈矩形;/nS3:布置边坡(4)和底部垫层(31),/n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农田的原有地形条件,沿渠道的纵向走向路线布置在开挖槽(1)的底部布置底部垫层(31),并在底部垫层(31)两端布置边坡(4)和水泥砂浆块,两个边坡(4)之间的容置空间为渠道,边坡(4)上设有面向开挖槽(1)中心线的砂浆槽,水泥砂浆块有多个且位于边坡(4)底部,在底部垫层(31)的中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有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底板(33);/nS4:布置黄沙层(51)、碎石层和砂浆层(53),/n在底部垫层(31)上自下而上依次布置黄沙层(51)、碎石层和水泥砂浆层(53),水泥砂浆层(53),所述黄沙层(51)位于水泥砂浆块和边坡(4)之间,水泥砂浆层(53)一端搁置在边坡(4)的砂浆槽上,另一端与混凝土底板(33)的侧部连接;/nS5:布置钢模板(6)和模板调节装置(7),/n先在渠道两侧布置钢模板(6),并将钢模板(6)搁置在水泥砂浆层(53)上,接着将模板调节装置(7)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底板(33)上,并通过模板调节装置(7)调节钢模板(6)的位置,使钢模板(6)和水泥砂浆层(53)之间形成厚度为3-5cm的砼浇筑腔;/nS6:浇筑混凝土并拆除钢模板(6),/n将混凝土灌入所述砼浇筑腔内,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会在所述开挖槽(1)上形成分段布置的混凝土层(54),在混凝土养护好后,拆除钢模板(6),并在开挖槽(1)上呈相邻的混凝土层(54)之间添加密封条;/nS8:土方回填,/n根据施工图纸,将步骤S2中开挖得到原土层重新回填至开挖槽(1)和边坡(4)之间,形成回填土层(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植被清理,
土方开挖施工前,将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清除干净,场地清理范围延伸至离施工图纸所示渠道的最大开挖边线外侧1.5m的距离;
S2:土方开挖,
采用反铲挖掘机从上至下对需要布置渠道的位置进行分层开挖,土方开挖完成后形成的开挖槽(1)整体上呈矩形;
S3:布置边坡(4)和底部垫层(31),
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农田的原有地形条件,沿渠道的纵向走向路线布置在开挖槽(1)的底部布置底部垫层(31),并在底部垫层(31)两端布置边坡(4)和水泥砂浆块,两个边坡(4)之间的容置空间为渠道,边坡(4)上设有面向开挖槽(1)中心线的砂浆槽,水泥砂浆块有多个且位于边坡(4)底部,在底部垫层(31)的中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有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底板(33);
S4:布置黄沙层(51)、碎石层和砂浆层(53),
在底部垫层(31)上自下而上依次布置黄沙层(51)、碎石层和水泥砂浆层(53),水泥砂浆层(53),所述黄沙层(51)位于水泥砂浆块和边坡(4)之间,水泥砂浆层(53)一端搁置在边坡(4)的砂浆槽上,另一端与混凝土底板(33)的侧部连接;
S5:布置钢模板(6)和模板调节装置(7),
先在渠道两侧布置钢模板(6),并将钢模板(6)搁置在水泥砂浆层(53)上,接着将模板调节装置(7)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底板(33)上,并通过模板调节装置(7)调节钢模板(6)的位置,使钢模板(6)和水泥砂浆层(53)之间形成厚度为3-5cm的砼浇筑腔;
S6:浇筑混凝土并拆除钢模板(6),
将混凝土灌入所述砼浇筑腔内,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会在所述开挖槽(1)上形成分段布置的混凝土层(54),在混凝土养护好后,拆除钢模板(6),并在开挖槽(1)上呈相邻的混凝土层(54)之间添加密封条;
S8:土方回填,
根据施工图纸,将步骤S2中开挖得到原土层重新回填至开挖槽(1)和边坡(4)之间,形成回填土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2中,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采用75KW推土机平整,并对于可利用为回填料的开挖料与不可利用料分开堆放,避免相互混杂;同时,在边坡(4)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止塌方,开挖时若超出了施工图纸上的开挖线,则应对超挖部分进行回填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钢模板(6)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且钢模板(6)为厚应不小于3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兴艳王桂成李超胡阿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凯耀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