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1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包括动模,动模上活动安装有定模,动模与定模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组件活动安装,连接组件包括贴合在动模与定模端面上的贴合板,贴合板的两端侧壁设有抽拉槽,抽拉槽内滑动插接有抽拉板,抽拉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衔接板,衔接板朝向动模与定模的一面下部固定设有卡块,卡块与动模和定模端面上设有的卡槽活动卡接,抽拉槽内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抽拉板的顶部有第一安装孔配合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内螺纹插接有螺栓,螺栓的一端末固定设有手轮,相对现有的螺栓轴线方向与动模和定模的轴线方向平行,改进成轴线相互垂直,加强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出现滑丝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分流模
,具体为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
技术介绍
动车车体的侧墙使用的型材大多都是通过分流模加工而成,挤压分流模具用于生产空心的型材,由上模和下模构成,上模用于导流和定位空心型材的中空部分,下模为外表面工作带和空刀,为方便拆装,大多都是通过螺栓进行安装,但是在安装时,螺杆的轴线与上模和下模的轴线处于平行状,因此在挤压塑形时,螺杆很容易出现滑丝、断裂的情况出现,为此我们提出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上活动安装有定模,所述动模与定模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组件活动安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贴合在动模与定模端面上的贴合板,所述贴合板的两端侧壁设有抽拉槽,所述抽拉槽内滑动插接有抽拉板,所述抽拉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朝向动模与定模的一面下部固定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动模和定模端面上设有的卡槽活动卡接;所述抽拉槽内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贯穿孔,且抽拉板的顶部有第一安装孔配合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内螺纹插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末固定设有手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拉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固定设有一层铁片,所述抽拉槽的内壁最深处与铁片配合设有一层磁铁片,所述磁铁片与铁片磁性吸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拉板靠近铁片的一端两侧固定设有定位块,所述抽拉槽的内壁与定位块配合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两端为闭口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合板的两端侧壁设有若干个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动模和定模上配套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插接有定位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模的四角处固定设有导向杆,所述定模上与导向杆配合设有导向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实现动模和定模的快速拼接安装,操作简单、易上手,相对现有的螺栓轴线方向与动模和定模的轴线方向平行,改进成轴线相互垂直,加强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出现滑丝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动模和定模拆分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组件拆分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模、11导向杆、2定模、21导向孔、3卡槽、4连接组件、41贴合板、42抽拉槽、43抽拉板、44衔接板、45卡块、46第一安装孔、47第二安装孔、48螺栓、49手轮、410铁片、411定位块、412定位槽、413加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包括动模1,动模1上活动安装有定模2,动模1与定模2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组件4活动安装,连接组件4包括贴合在动模1与定模2端面上的贴合板41,贴合板41的两端侧壁设有抽拉槽42,抽拉槽42内滑动插接有抽拉板43,抽拉板43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衔接板44,衔接板44朝向动模1与定模2的一面下部固定设有卡块45,卡块45与动模1和定模2端面上设有的卡槽3活动卡接,抽拉槽42内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46,第一安装孔46为贯穿孔,且抽拉板43的顶部有第一安装孔46配合设有第二安装孔47,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内螺纹插接有螺栓48,螺栓48的一端末固定设有手轮49,在日常使用时,将动模1和定模2拼接在一起,而后将连接组件2上的贴合板41贴合到动模1和定模2的外壁上,通过衔接板44带动抽拉板43向抽拉槽42内滑动,使衔接板44与动模1和定模2的外壁接触,同时使卡块45卡合在动模1和定模2上的卡槽3内,当卡块45与卡槽3彻底卡合之后,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对齐,通过转动手轮49将螺栓48与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螺纹连接,实现抽拉板43在抽拉槽42内的位置限定,进而使卡块45锁定在卡槽3内,实现动模1和定模2的拼接安装,操作简单、易上手,相对现有的螺栓48轴线方向与动模1和定模2的轴线方向平行,改进成轴线相互垂直,加强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出现滑丝现象。抽拉板43远离衔接板44的一端固定设有一层铁片410,抽拉槽42的内壁最深处与铁片410配合设有一层磁铁片,磁铁片与铁片410磁性吸附,在抽拉板43推入抽拉槽42内之后,通过磁铁片与铁片410磁性吸附,实现抽拉板43的初步固定。抽拉板43靠近铁片410的一端两侧固定设有定位块411,抽拉槽42的内壁与定位块411配合设有定位槽412,且定位槽412的两端为闭口状,防止抽拉板43与抽拉槽42滑脱。贴合板41的两端侧壁设有若干个加固板413,加固板413与动模1和定模2上配套设有螺孔,螺孔内螺纹插接有定位销,加强拼接固定的稳固性。动模1的四角处固定设有导向杆11,定模2上与导向杆11配合设有导向孔21,在对动模1和定模2进行拼接时,实现快速、精准拼接。工作原理:本技术在日常使用时,将动模1和定模2拼接在一起,而后将连接组件2上的贴合板41贴合到动模1和定模2的外壁上,通过衔接板44带动抽拉板43向抽拉槽42内滑动,使衔接板44与动模1和定模2的外壁接触,同时使卡块45卡合在动模1和定模2上的卡槽3内,当卡块45与卡槽3彻底卡合之后,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对齐,通过转动手轮49将螺栓48与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螺纹连接,实现抽拉板43在抽拉槽42内的位置限定,进而使卡块45锁定在卡槽3内,实现动模1和定模2的拼接安装,操作简单、易上手,相对现有的螺栓48轴线方向与动模1和定模2的轴线方向平行,改进成轴线相互垂直,加强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出现滑丝现象。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包括动模(1),所述动模(1)上活动安装有定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与定模(2)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组件(4)活动安装,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贴合在动模(1)与定模(2)端面上的贴合板(41),所述贴合板(41)的两端侧壁设有抽拉槽(42),所述抽拉槽(42)内滑动插接有抽拉板(43),所述抽拉板(43)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衔接板(44),所述衔接板(44)朝向动模(1)与定模(2)的一面下部固定设有卡块(45),所述卡块(45)与动模(1)和定模(2)端面上设有的卡槽(3)活动卡接;/n所述抽拉槽(42)内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46),所述第一安装孔(46)为贯穿孔,且抽拉板(43)的顶部有第一安装孔(46)配合设有第二安装孔(47),所述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内螺纹插接有螺栓(48),所述螺栓(48)的一端末固定设有手轮(49)。/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包括动模(1),所述动模(1)上活动安装有定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与定模(2)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组件(4)活动安装,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贴合在动模(1)与定模(2)端面上的贴合板(41),所述贴合板(41)的两端侧壁设有抽拉槽(42),所述抽拉槽(42)内滑动插接有抽拉板(43),所述抽拉板(43)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衔接板(44),所述衔接板(44)朝向动模(1)与定模(2)的一面下部固定设有卡块(45),所述卡块(45)与动模(1)和定模(2)端面上设有的卡槽(3)活动卡接;
所述抽拉槽(42)内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46),所述第一安装孔(46)为贯穿孔,且抽拉板(43)的顶部有第一安装孔(46)配合设有第二安装孔(47),所述第一安装孔(46)与第二安装孔(47)内螺纹插接有螺栓(48),所述螺栓(48)的一端末固定设有手轮(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车体侧墙型材挤压模具的分流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坤喻健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方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