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59364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I所示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水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抑制细菌AI‑2型群体感应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感染所致的相关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工领域,具体涉及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在菌群生长过程中细菌能够不断产生化学信号分子(又称自诱导物)并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当信号分子的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调控或启动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生物发光、生物背膜的形成、毒力因子的释放、毒性基因的表达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omSensing,QS)信号系统。根据群体效应不同的信号分子分子种类,大致分为四种类型:(1)革兰氏阴性菌的LuxI/LuxR型信号系统,由AHL(acylatedhomoserinelactone)介导;(2)革兰氏阳性菌的小分子多肽(autoinducingpeptide,AIP)介导型信号系统;(3)LuxS/AI-2型信号系统;(4)AI-3/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型信号系统。QS系统首先是在海洋费氏弧菌(V.fischeri)中发现的,当菌体密度较高时,该细菌会产生生物发光现象,以此捕获食物、躲避天敌等。通过对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V.fischeri中,LuxI蛋白合成的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lactones,AHL)可以与LuxR编码的AHL受体蛋白氨基残端相结合并形成特定构象,使羧基端与靶DNA序列结合,从而激活发光基因的转录表达。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以寡肽类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群体效应,这类信号分子是由更长的前体肽经过加工修饰得到的,由于其组成及长短不一,所以形成的信号分子区别也较大,并且AlP信号分子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需要经过转运蛋白ABC或者其他转运体的运输到达细胞外发挥作用。AI-2信号分子是1990年在革兰氏阴性菌哈氏弧菌中首次发现。当时发现一株缺乏AHL的菌株仍旧可以产生生物发光,经实验验证发现AI-2,随后又有人将哈氏弧菌放入其他细菌的培养液,同样也可以产生生物生物发光,这系列实验表明有大量的细菌可以产生和利用AI-2,如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随后实验验证了AI-2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一共约有70个菌种,它也被称作“通用自诱导剂”。在革兰氏阴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中发现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信号分子AI-3,其合成和结构目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替代AI-3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均表现为当细菌群体密度较低时,可产生少量的自身诱导信号,这些信号扩散到细胞外并立即被周围环境稀释。而当细菌群体密度不断上升,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信号分子就会进入细胞内与相应的转录调节蛋白结合,形成转录调节蛋白信号分子聚合物,此聚合物能够调节群体效应调控蛋白的转录翻译和信号分子的合成。细菌之间的这种信息交流传导虽然早已被提出来,但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如今这种效应已被证实存在于多种细菌之中。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利用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群体感应调节剂(包括激动剂或抑制剂)可以干扰信号系统的传导,调节细菌不良基因的表达。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不干扰体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只是通过调节病原菌有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因此被视为抗菌药发展的新方向,其中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可以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提高致病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药物疗效,主要治疗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引起的如心内膜炎、腹膜炎、胃肠炎、胆囊炎、膀胱炎、腹泻、脓胸、败血症等各种疾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找新的AI-2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以用于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式I所示N-苯甲酰苯胺的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其中R1为Br原子或苯基;R2为Br或H原子;R3为羟基或酚酯基;R4为硝基或羧基或酯基,R5为Br或H原子;R6为卤素或烷基;R7为碳酸酯链。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其选自:2,6-二溴-4-((2-溴-4-硝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苯基乙酸酯(化合物1);3,5-二溴-N-(2-溴-4-硝基苯基)-4-羟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2,6-二溴-4-((2-溴-4-硝基苯基(甲基辛基碳酸酯))苯基乙酸酯(化合物3);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氨基)-3-溴苯甲酸甲酯(化合物4);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5);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6);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合物7);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溴苯甲酸(化合物8);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溴-5-甲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9);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5-甲基苯甲酸(化合物10);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5-甲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1);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氯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2);3-氯-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13);3-氯-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4);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氟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5);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16);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7);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18);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9);5-((2-溴-4-硝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联苯基]-2-基乙酸酯(化合物2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涉及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可示例性通过下面的反应路线制备:其中R1-7的定义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da、ea为以a为原料得到的中间体,db,eb为以b为原料得到的中间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以及任选的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还包含至少一种抗生素。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抗生素包括但不限于β-内酰胺类(美罗培南、头孢氨苄、头孢他啶、头孢匹罗等)、氨基糖苷类(例如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式I所示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



其中R1为Br原子或苯基;R2为Br或H原子;R3为羟基或酚酯基;R4为硝基或羧基或酯基,R5为Br或H原子;R6为卤素或烷基;R7为碳酸酯链。


2.权利要求1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其中,R1为Br原子或苯基;R2为Br或H原子;R3为羟基或酚酯基;R4为硝基或羧基或酯基,R5为Br或H原子;R6为卤素或烷基;R7为碳酸酯链。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式I所示的N-苯甲酰苯胺类衍生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其选自:
2,6-二溴-4-((2-溴-4-硝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苯基乙酸酯(化合物1);
3,5-二溴-N-(2-溴-4-硝基苯基)-4-羟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
2,6-二溴-4-((2-溴-4-硝基苯基(甲基辛基碳酸酯))苯基乙酸酯(化合物3);
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氨基)-3-溴苯甲酸甲酯(化合物4);
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5);
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6);
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合物7);
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溴苯甲酸(化合物8);
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溴-5-甲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9);
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5-甲基苯甲酸(化合物10);
3-溴-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5-甲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1);
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氯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2);
3-氯-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13);
3-氯-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4);
4-(4-乙酰氧基-3,5-二溴苯甲酰胺基)-3-氟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5);
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16);
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7);
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化合物18);
3-氟-4-(3,5-二溴-4-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9);
5-((2-溴-4-硝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联苯基]-2-基乙酸酯(化合物20)。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肖军海袁波林凤郑志兵钟武李行舟周新波曹瑞源樊士勇肖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