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可溶性有机铁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其中,纳米二氧化硅微珠可起到微集料填充效应,增加胶结浆体密实度,其活性可改善透水混凝土胶结浆体与骨料的界面区域提升粘接强度。玻璃化微珠可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溶性有机铁盐利用有机酸的羧酸基团对铁离子的配位作用,提高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稳定性,防止铁离子与水溶液中的氢氧根反应形成絮状沉淀从而造成透水混凝土砼拌合物的假凝现象,而水化后期铁离子与透水混凝土中的氢氧根离子逐渐形成不溶性无定形沉淀,封堵水泥固化物中的微孔隙,提升耐久性及抑制范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外加剂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海绵城市”城市建设的推广,透水混凝土路面铺装工程也越来越多。之前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主要是现场搅拌生产为主,存在产量小,计量困难,现场拌合粉体污染大,对现场施工场地要求高,不同施工队生产质量不稳定等缺陷。随着市区工程的增多,许多施工现场不满足现场搅拌生产的条件,因此采用商混站预拌透水混凝土后运输到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但是,商混站目前使用外加剂制作的透水混凝土普遍存在其拌合物为干硬性,并且凝结速度快,导致不能使用普通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与卸料。通常只能采用农用自卸式平板车运输,因此供料半径小,通常运输距离为拌合物出机半小时以内。极大的限制的商混站预拌透水混凝土的推广与发展。基于上述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外加剂以增加预拌透水混凝土的可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高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与集料粘聚性,并且大幅增加预拌透水混凝土的可施工时间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包括以下组分: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可溶性有机铁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为非离子型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其NCO含量为5~6.2%,pH为6~10,粘度为≤400mPa.s。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的解封温度为60~7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珠包括气相法二氧化硅、沉淀法白炭黑以及硅灰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玻璃化微珠包括200~600目的玻璃微珠和/或粉煤灰微珠。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文莱胶、卡波树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以及早强剂。进一步优选的,减水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与三聚氰胺类减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可溶性有机铁盐包括甲酸铁和/或乙酸铁;引气剂包括三萜皂苷、a-烯基磺酸钠、脂肪族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缓凝剂包括单氟磷酸钠、二乙醇单异丙醇胺、葡萄糖酸钠、2,3-二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早强剂包括钼酸铵、三乙醇胺乙酸盐、三乙醇胺硫酸盐、硫氰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减水剂、可溶性有机铁盐、引气剂、缓凝剂以及早强剂的质量比为60~70:10~20:0.2~1.2:5~6:5~10:2~3:0.1~0.2:0.5~2: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的制备方法,括以下步骤:S1、将减水剂、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可溶性有机铁盐、缓凝剂、早强剂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继续搅拌后加入水性封闭封闭多异氰酸酯即得增强外加剂。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其中,玻璃化微珠可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流动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珠和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集料粘聚性,如此,可大幅增加预拌透水混凝土的可施工时间,生产的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可实现普通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与卸料;(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在使用时,利用水泥搅拌过程中放热,水泥发生水合反应,CaO反应放热,为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的解封反应提供加热和碱性催化条件,封闭型多异氰酸酯解封,其分子相互之间及与水泥水化产物,如水化硅酸钙表面羟基发生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大幅提高粘结强度,使透水混凝土也能够达到普通C20、C25、C30混凝土的强度,使透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拓展,也提高了混凝土的利用率;(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还包括可溶性有机铁盐,可溶性有机铁盐利用有机酸的羧酸基团对铁离子的配位作用,提高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稳定性,防止铁离子迅速与水溶液中的氢氧根反应形成絮状沉淀从而造成植生砼拌合物的假凝现象,可在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水化的初期不影响砼的施工性能。有机铁盐中的铁离子通过有机酸的缓释作用,持续的与水泥水化产物中的微溶性氢氧化钙反应,有效抑制表面泛碱及增加密实度;(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的协同滚珠润滑效应,有效降低骨料间的摩擦阻力,实现高流态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包括以下组分: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减水剂、可溶性有机铁盐、引气剂、缓凝剂以及早强剂;其中,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减水剂、可溶性有机铁盐、引气剂、缓凝剂以及早强剂的质量比为60:10:0.2:5:5:2:0.1:0.5:1;上述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为非离子型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其NCO含量为5%,pH为6,粘度为250mPa.s。实际中,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NCO含量在5~6.2%能有效的相互交联固化但又不至于反应速度过快过于剧烈,pH为6~10不影响水泥水化固化,粘度为≤400mPa.s粘度较稀易于混合。上述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的解封温度为60℃。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的解封温度为60~75℃。较低的解封温度有利于在利用混凝土水泥水化的放热逐渐缓慢解封,释放出异氰酸NCO基团,NCO在遇水后相互之间产生交联固化反应。上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珠包括气相法二氧化硅、沉淀法白炭黑以及硅灰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纳米二氧化硅微珠为气相法二氧化硅;上述玻璃化微珠为200~600目的玻璃微珠。上述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文莱胶、卡波树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实施例中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述减水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与三聚氰胺类减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实施例中减水剂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实际中萘系减水剂不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同时使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可溶性有机铁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纳米二氧化硅微珠、玻璃化微珠、可溶性有机铁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为非离子型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其NCO含量为5~6.2%,pH为6~10,粘度为≤400mPa.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水性封闭多异氰酸酯的解封温度为60~7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珠包括气相法二氧化硅、沉淀法白炭黑以及硅灰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玻璃化微珠包括200~600目的玻璃微珠和/或粉煤灰微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文莱胶、卡波树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拌高流态透水混凝土的增强外加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开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