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539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密封端,所述进口端内开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样品腔,所述进口端的下部具有用于与出口端连接的上连接部,所述出口端包括用于与所述上连接部进行连接的下连接部以及用于出样的出样管,所述出样管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样品腔连通的出样口,所述密封端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微流控芯片的芯片腔,所述芯片腔的上部与样品腔连通,所述芯片腔的下部与出样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通过将微流控芯片封装在密封端内,并将密封端与进口端可拆卸地连接,封装过程简单,且可以直接拆卸出口端后直接进行检测和观测,降低了人员与生物样本接触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一些目标细胞如循环脑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简称CTC)的检测主要通过滤膜根据细胞尺寸不同过滤截留目标细胞或者免疫识别富集法对目标细胞进行捕获。在利用微流控芯片对样本中待分析物进行捕获及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涉及特异性捕获待分析物、去除干扰物质、对待分析物进行标记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等步骤。多孔滤膜法具有如下的缺点:1.孔径单一,与实际临床病人细胞尺寸多样性不符,存在遗漏现象;2.试剂消耗量大,不易进行后期表征;3.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影响检测结果;4.专用滤波制备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如专利申请号CN201620652899.X,名称为一种基于微通孔芯片的肿瘤细胞分离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其采用微通孔芯片进行肿瘤细胞分离,通过尺寸对细胞进行筛选。缺点是滤膜容易堵塞,用户从过滤板模块取出滤膜的过程中有接触生物样本的风险,可能会破坏滤膜表面,对捕获到的待分析物产生不可逆影响。免疫识别富集法主要利用微流控芯片结合磁珠/微柱进行富集或者在芯片表面修饰特异性捕获分子进行富集。目前的微流控产品主要问题之一是封装繁琐,导致加工成本较高、加工过程复杂,从而不利于微流控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封装过程简单的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密封端,所述进口端内开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样品腔,所述进口端的下部具有用于与出口端连接的上连接部,所述出口端包括用于与所述上连接部进行连接的下连接部以及用于出样的出样管,所述出样管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样品腔连通的出样口,所述密封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进口端的下部,所述密封端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微流控芯片的芯片腔,所述芯片腔的上部与样品腔连通,所述芯片腔的下部与出样口连通。样品腔用于承载一定体积的待测样品或试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平行设置的多孔道网状基体,该基体为多条相互交叉的网线构成,表面具有可特异性捕获分析物的捕获层。捕获层包括能够与目标细胞或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捕获物,如抗体、DNA及多肽等,避免了内部堵塞问题。本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多孔道网状基体表面可以修饰同一种捕获层,也可修饰不同种类的捕获层。既可以通过多层修饰同一捕获层的网状基体提高特定分析物的捕获率,也可以通过修饰不同捕获层的网状基体提高检测通量,实现多种分析物的同时检测。捕获层与多孔道网状基体的连接可以在特定物质(如裂解酶)的作用下断裂,从而可以在该微流控芯片的出口收集捕获到的待分析物从而进行检测及进一步分析。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上连接部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密封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密封端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卡口。限位凸起和限位卡口形成的防拆卸结构,可以实现进口端与密封端之间的快速封装,使密封端可以被固定在进口端下方并将一层或多层多孔道网状基体封装在进口端与密封端之间。通过该结构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在进口端下部,使得用户取下出口端后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就可以直接放入孔板进行荧光信号的观测,省时省力,既降低了用户直接接触生物样本的风险,也起到了保护基体表面捕获到的待分析物的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上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上连接部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密封端的底部与所述出口端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腔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槽。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实现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快速连接,且通过进口端与出口端的螺纹预紧力使密封圈与密封端之间实现有效密封,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漏液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密封端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微流控芯片的阻挡部,阻挡部用于对微流控芯片进行阻挡,有效地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在芯片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样品腔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出样口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样品腔顶部的内壁沿其环向开设有用于与仪器进行连接的凹槽。环向凹槽以及具有一定的坡度的样品腔内壁,可以实现与仪器的机械臂之间的紧固密封,通过机械臂来移动整个装置,并通过机械臂内部的气路驱动样本/试剂在微流控芯片内部的流动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进口端的下部具有延伸至所述芯片腔的压台。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卡口形成的防拆卸结构、压台以及阻挡部,可以将微流控芯片牢固的固定在芯片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进口端、密封端和出口端同轴设置,样品腔、芯片腔以及出样口上下同轴贯通,形成供样品或试剂流入或流出的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面,所述下连接部的外壁设有沿所述下连接部厚度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下连接部的外壁上。凸条的设置有效地增大了摩擦力,方便拿取和拆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微流控芯片封装在密封端内,并将密封端与进口端可拆卸地连接,进口端与出口端连接,使得微流控芯片的封装过程简单,且可以直接拆卸出口端后直接进行检测和观测,降低了人员与生物样本接触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进口端-1,样品腔-11,上连接部-12,外螺纹-13,容纳腔-14,限位凸起-15,加样口-16,凹槽-17,压台-18,加强板-19,密封端-2,芯片腔-21,限位卡口-22,阻挡部-23,出口端-3,下连接部-31,出样管-32,连接腔-33,内螺纹-34,密封槽-35,出样口-36,凸条-3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包括进口端1、出口端3以及设置在进口端1和出口端3之间的密封端2,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密封端,所述进口端内开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样品腔,所述进口端的下部具有用于与出口端连接的上连接部,所述出口端包括用于与所述上连接部进行连接的下连接部以及用于出样的出样管,所述出样管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样品腔连通的出样口,所述密封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进口端的下部,所述密封端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微流控芯片的芯片腔,所述芯片腔的上部与样品腔连通,所述芯片腔的下部与出样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密封端,所述进口端内开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样品腔,所述进口端的下部具有用于与出口端连接的上连接部,所述出口端包括用于与所述上连接部进行连接的下连接部以及用于出样的出样管,所述出样管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样品腔连通的出样口,所述密封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进口端的下部,所述密封端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微流控芯片的芯片腔,所述芯片腔的上部与样品腔连通,所述芯片腔的下部与出样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密封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密封端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上连接部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菁刘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