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416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由下至上分别为浓缩段、吸收段和水洗段,所述浓缩段和吸收段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段和水洗段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级换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脱硫工艺系统增加换热装置,实现对脱硫工艺各步反应过程温度可控,把锅炉生产负荷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锅炉排烟温度变化对脱硫工艺造成的影响降低到合理水平。而分级设置换热装置,能够更合理的适应脱硫工艺水力学特性,实现低能耗运行,降低环保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
本技术专利属于湿法脱硫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燃煤热电,自备电厂等以煤为原料的企业,废气排放脱硫系统多采用湿法脱硫,为减少酸雨的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湿法脱硫后,烟气排放温度从130℃左右降低到60℃左右,烟气水分从8%增加到饱和,形成有色烟羽,烟羽中包含了大量超细颗粒污染物,为雾和霾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凝结核和湿度条件。通常,对有色烟羽的消除有三条工艺路线:一是烟气加热法,把脱硫后的烟气通过加热器把温度提升,降低相对湿度,在视觉上消除有色烟羽。该方法没有减少烟气带入大气的水分含量,也没有减少超细颗粒污染物的含量,对减少雾霾发生几率没有贡献。该方法能耗高,运行成本大。二是烟气冷凝法,把脱硫后的烟气引入冷凝换热器,对烟气降温,使水分凝结,减少烟气排入大气带入的水分,减少进入大气中超细颗粒物含量,对减少雾霾发生几率有贡献。此方法对锅炉烟气系统影响大,增加了系统阻力,需要增加增压风机或更换锅炉引风机提升烟气压力,运行成本较高。三是烟气冷凝再热法,该法是在二的基础上增加烟气再热器,提高烟气温度,具有方法二的优点,同时又实现视觉上消除有色烟羽,但是运行成本比方法二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有色烟羽消除的冷凝法和冷凝再热法的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由下至上分别为浓缩段、吸收段和水洗段,所述浓缩段和吸收段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段和水洗段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级换热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浓缩段和吸收段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吸收氧化罐,所述吸收段和水洗段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水洗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级换热装置包括一级换热装置和二级换热装置,所述第二分级换热装置包括三级换热装置和四级换热装置。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氧化罐的入口与浓缩段之间连接有一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氧化罐的出口与吸收段之间连接有二级换热装置,所述水洗罐的入口与吸收段之间连接有三级换热装置,所述所水洗罐的出口与水洗段之间连接有四级换热装置。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换热装置包括换热部一和增压部一,所述四级换热装置包括换热部二和增压部二。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氧化罐内设置有一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段内设置有二级换热装置,所述水洗罐内设置有三级换热装置,所述水洗段内设置有四级换热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本技术不会改变原脱硫工艺中的烟气系统,只用对原有烟气系统进行改装,对锅炉烟气系统的影响最小,除霾成本低,分级设置换热装置,能够更合理的适应脱硫工艺水力学特性,实现低能耗运行,降低环保运行成本。(2)本技术包括多种设置方案,对脱硫工艺过程温度可控,通过系统调控,实现排气进入大气时的温度满足环保要求,能在实现脱湿减霾的同时,运行费用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由于硫脱除的化学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平衡反应,形成的最终产物主要是比较稳定的硫酸盐,中间产物随时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技术的多级换热装置能够通过分级逐步的调控温度,从而控制硫脱除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提高反应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中装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3中装置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为:1-脱硫塔、2-吸收氧化罐、3-水洗罐、4-二级换热装置、5-一级换热装置、6-四级换热装置、7-三级换热装置;41-换热部一、42-增压部一、61-换热部二、62-增压部二;101-浓缩段、102-吸收段、103-水洗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由下至上分别为浓缩段101、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所述浓缩段101和吸收段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级换热装置。在通过水洗段103之后锅炉烟气会经脱硫塔最上一层的除雾段或湿电除雾段处理后脱硫后排入大气。在脱硫工艺系统增加换热装置,实现对脱硫工艺各步反应过程温度可控,把锅炉生产负荷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锅炉排烟温度变化对脱硫工艺造成的影响降低到合理水平。分级设置换热装置,能够更合理的适应脱硫工艺水力学特性,实现低能耗运行,降低环保运行成本。具体的,所述浓缩段101和吸收段102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吸收氧化罐2,所述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水洗罐3。吸收段反应液在吸收氧化罐2和脱硫塔吸收段102循环,水洗段冲洗水在水洗罐3和水洗层103之间循环,进行脱硫反应;脱硫塔1和吸收氧化罐2及水洗罐3组成脱硫系统。具体的,所述第一分级换热装置包括一级换热装置5和二级换热装置4,所述第二分级换热装置包括三级换热装置7和四级换热装置6。在典型湿法脱硫工艺中,排气温度随烟气温度的波动和环境温度的波动而波动,满足不了现行环保标准要求。所述一级换热装置5和二级换热装置4在吸收循环段循环液输出系统中和循环液回流系统中,能够对循环液温度调控,实现脱硫塔内脱硫化学反应正常进行。所述三级换热装置7和四级换热装置6在水洗除雾段循环液输出系统中和循环液回流系统中,能够对循环液温度调控,实现脱硫塔内反应介质温度进一步控制,满足环保标准要求。脱硫系统正常运行工艺过程是锅炉排烟系统经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脱硫1塔,在浓缩结晶段利用烟气热量对脱硫生产的硫酸盐溶液进行浓缩,放热后的烟气在吸收氧化段完成大部分硫的脱除,然后在水洗段继续脱除硫,达到环保标准要求的烟气经过除雾段和/或湿电除尘后排入大气。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具体的,所述吸收氧化罐2的入口与浓缩段101之间连接有一级换热装置5,所述吸收氧化罐2的出口与吸收段102之间连接有二级换热装置4,所述水洗罐3的入口与吸收段102之间连接有三级换热装置7,所述所水洗罐3的出口与水洗段103之间连接有四级换热装置6。具体的,所述脱硫塔1的吸收氧化层反应液回流到吸收氧化罐2的入口之间连接有一级换热装置5,所述吸收氧化罐2的出口和脱硫塔1的吸收层喷淋接口之间连接有二级换热装置4,实现脱硫工艺过程温度可控,降低烟气排入大气中温度波动的随机性,满足环保要求,所述脱硫塔1的水洗层水洗液回流到水洗罐3的入口之间连接有三级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由下至上分别为浓缩段(101)、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段(101)和吸收段(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级换热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由下至上分别为浓缩段(101)、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段(101)和吸收段(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级换热装置,所述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级换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段(101)和吸收段(102)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吸收氧化罐(2),所述吸收段(102)和水洗段(10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水洗罐(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级换热装置包括一级换热装置(5)和二级换热装置(4),所述第二分级换热装置包括三级换热装置(7)和四级换热装置(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湿法脱硫的废气排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聪勇梁科杨亚钊汪剑雷向阳周智民唐恩厚李普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