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式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34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交叉式除雾器,包括卡板和除雾板,所述除雾板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转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固定柱、固定凹陷和限位块组成的转动装置,采用固定柱表面的螺纹能很好的带动除雾板进行移动,改变除雾板的位置从而使流速较大的位置的出气口更小,使气体在除雾器内部停留时间增加从而更好的对雾气进行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动装置能很好的解决除雾器内部距离外部通风口的距离不同则气体流速不同导致除雾器表面接触的雾不均匀雾气在大量且高速移动过程中会直接通过除雾器造成除雾失败影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的问题,保证除雾器内部的雾气都能被净化,避免气体流速过快造成的雾气漏出,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叉式除雾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相关
,具体涉及交叉式除雾器。
技术介绍
除雾器主要是由波形叶片、板片、卡条等固定装置组成,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交叉式除雾器在使用时由于除雾器内部距离外部通风口的距离不同,则气体流速不同,导致除雾器表面接触的雾不均匀,雾气在大量且高速移动过程中会直接通过除雾器造成除雾失败,影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交叉式除雾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除雾器内部距离外部通风口的距离不同则气体流速不同导致除雾器表面接触的雾不均匀雾气在大量且高速移动过程中会直接通过除雾器造成除雾失败影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交叉式除雾器,包括卡板和除雾板,所述卡板的下端端面卡接有除雾板,所述除雾板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柱、固定凹陷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间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中间连接有固定凹陷。优选的,所述除雾板包括冷却板、上连接板、引导板、固定口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端面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中间连接有冷却板,所述引导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板为上下关系,下方所述引导板的下端端面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固定口。优选的,所述卡板包括板体和卡口,所述板体的下端端面连接有卡口。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能相对于除雾板进行转动,所述除雾板能相对于转动装置左右移动,所述除雾板的材质为玻璃钢材质。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限位块的表面设置有横齿。优选的,所述固定口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且与固定柱表面螺纹咬合,所述固定口的内表面直径与固定柱表面直径相等,所述冷却板和引导板能引导雾气移动,所述上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贯穿孔。优选的,所述卡口卡在上连接板的表面,所述板体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杆穿过上连接板表面的贯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交叉式除雾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有固定柱、固定凹陷和限位块组成的转动装置,采用固定柱表面的螺纹能很好的带动除雾板进行移动,改变除雾板的位置从而使流速较大的位置的出气口更小,使气体在除雾器内部停留时间增加从而更好的对雾气进行净化,固定凹陷能很好的固定除雾板,避免在进行单个除雾板移动时对剩余除雾板的位置造成影响,保证除雾板能对雾气进行稳定净化。2.本技术的转动装置能很好的解决除雾器内部距离外部通风口的距离不同则气体流速不同导致除雾器表面接触的雾不均匀雾气在大量且高速移动过程中会直接通过除雾器造成除雾失败影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的问题,保证除雾器内部的雾气都能被净化,避免气体流速过快造成的雾气漏出,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交叉式除雾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交叉式除雾器的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交叉式除雾器的除雾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交叉式除雾器的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卡板;2、除雾板;3、转动装置;11、板体;12、卡口;21、冷却板;22、上连接板;23、引导板;24、固定口;25、下连接板;31、固定柱;32、固定凹陷;33、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交叉式除雾器,包括卡板1和除雾板2,卡板1的下端端面卡接有除雾板2,除雾板2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包括固定柱31、固定凹陷32和限位块33,限位块33的中间连接有固定柱31,固定柱31的中间连接有固定凹陷32。交叉式除雾器,除雾板2包括冷却板21、上连接板22、引导板23、固定口24和下连接板25,上连接板22的下端端面连接有引导板23,引导板23的中间连接有冷却板21,引导板2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引导板23为上下关系,下方引导板23的下端端面连接有下连接板25,下连接板25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固定口24,除雾板2能很好的将雾气中的烟沫去除,从而保证干净的气体排放。交叉式除雾器,卡板1包括板体11和卡口12,板体11的下端端面连接有卡口12,卡板1能很好的保证除雾板2之间距离相同,从而保证除雾板能对雾气进行稳定净化,转动装置3能相对于除雾板2进行转动,除雾板2能相对于转动装置3左右移动,除雾板2的材质为玻璃钢材质,转动能很好的控制除雾板2的位置,从而使除雾板2能根据气体流速来调节位置,固定柱31的表面设置有螺纹,限位块33的表面设置有横齿,横齿能增加与手部的摩擦,使限位块33的转动更加省力,固定口24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且与固定柱31表面螺纹咬合,固定口24的内表面直径与固定柱31表面直径相等,冷却板21和引导板23能引导雾气移动,上连接板22的表面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能很好的卡住贯穿杆,从而使卡板1能稳定连接在除雾板2的表面,卡口12卡在上连接板22的表面,板体1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杆穿过上连接板22表面的贯穿孔,贯穿杆能使卡板1和除雾板2的连接保持紧密,避免气体对卡板1和除雾板2的连接造成影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在需要使用时首先将板体11表面的贯穿杆拉出,随后将板体11卡在上连接板22表面,移动板体11使贯穿杆进入上连接板22表面的贯穿孔中,则卡板1卡在除雾板2的表面,随后将转动装置3固定在固定口24表面,将除雾器固定在脱硫塔表面,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板2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引导板23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引导板23表面上被分离下来。除雾器引导板23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雾沫在冷却板21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则经过除雾的气体从除雾器的另一端流出,当除雾板2接触的气体流速不同时,转动限位块33,限位块33转动带动固定柱31转动,固定柱31转动带动固定凹陷32转动,将下连接板25向气体流速大的地方推,则固定口24与固定柱31表面的螺纹连接,则除雾板2的角度发生偏转,从而使流速大的地方出气口小,从而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交叉式除雾器,包括卡板(1)和除雾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的下端端面卡接有除雾板(2),所述除雾板(2)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转动装置(3),所述转动装置(3)包括固定柱(31)、固定凹陷(32)和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的中间连接有固定柱(31),所述固定柱(31)的中间连接有固定凹陷(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交叉式除雾器,包括卡板(1)和除雾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的下端端面卡接有除雾板(2),所述除雾板(2)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转动装置(3),所述转动装置(3)包括固定柱(31)、固定凹陷(32)和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的中间连接有固定柱(31),所述固定柱(31)的中间连接有固定凹陷(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板(2)包括冷却板(21)、上连接板(22)、引导板(23)、固定口(24)和下连接板(25),所述上连接板(22)的下端端面连接有引导板(23),所述引导板(23)的中间连接有冷却板(21),所述引导板(2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板(23)为上下关系,下方所述引导板(23)的下端端面连接有下连接板(25),所述下连接板(25)的左端端面贯穿连接有固定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包括板体(11)和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玉海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英博特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