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25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应用在移动接触网领域,包括移动接触网以及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驱动力转动装置;每一个驱动力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摆臂和重力补偿装置,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转动摆臂的一端上;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转动摆臂能够绕立柱转动;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重力作用力提供的拉力方向指向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接触网承力索受力更均匀,且工期短,受天气、温差等因素影响小,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寿命长,可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方便安装和检修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采用刚性的可移动式接触网,现有的刚性可移动式接触网系统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线路使用条件要求高,结构可靠性差,若是移动接触网移动段整体铁轨一侧,一种方式是使用电动机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行方式对于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另一种方式使用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来驱动旋转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中,汇流排是一整条的安装在转动支架末端,较难控制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的同步性。现有技术中,在柔性接触网汇中使用重型锚臂上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有可以上下升降的坠砣,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连接到电机上,利用电动拉动钢丝绳伸缩实现接触网的移动到铁轨一侧或者移动到铁轨上方,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整锚段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等缺陷;此外,现有柔性的移动接触网中使用坠砣上下升降的方式实现接触线的水平移动,考量到单个坠砣串中,补偿器b值最高在3.7米左右,坠砣串本身的长度,还要预留出坠砣串上升下降的空间,而现有铁路中接触线的高度在6米左右,考量到承力索和接触线热胀冷缩的导致的线体延长或者缩短的问题,此种情况会出现坠砣串最下面一块坠砣底面抵靠在地面的情况而失去对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牵引拉力。另外,现有技术也有使用柔性的可移动接触网,用电机在柔性接触网的一侧直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整锚段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等缺陷;由于其采仅采用一个坠砣串,可移动接触网长度一般不超过800m。万吨重载列车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开行的一种超长、超重的货物列车,其特点是:车辆载重力大;列车编挂辆数多。根据现有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开行5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050m,在运煤专线上开行10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其部分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700m。包括有单元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对于这种长距离的重载列车,比如1400m到1700m的万吨重载列车,若采用内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需要多车解列,且现有的技术成本高,需要租用内燃车停在装卸点;电力牵引车到达装卸点,内燃车和电力牵引车需要互换,效率极低;为了能够互换牵引车辆,还需要新修停车线及转换新,投资增大。重点是目前的内燃机车没有大功率机车,无法牵引重载列车。现有的柔性接触网技术中,包括现有实际应用的技术以及在先专利申请文件中均没有能够满足万吨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柔性移动式接触网。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申请人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在移动接触网领域中,提出一种在坠砣不动的情况下实现柔性接触网开合两种状态切换的解决方案,这里的坠砣不动是相对于传统移动接触网中接触线平移过程中需要坠砣上下升降而言的。特指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平移过程中,坠砣不会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在坠砣不动的情况下实现柔性接触网开合两种状态的切换,是本行业中一个创举,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一直存在的行业难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应用在移动接触网领域,包括移动接触网以及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驱动力转动装置;每一个驱动力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摆臂和重力补偿装置,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转动摆臂的一端上;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转动摆臂能够绕立柱转动;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重力作用力提供的拉力方向指向转动摆臂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重力补偿装置包括坠砣,所述坠砣设置在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拉绳从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沿转动摆臂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转动摆臂的一端,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进一步的,转动摆臂的一端上均设置有作用力传递结构,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用于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作用力传递结构;通过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进一步的,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包括同轴转盘,所述同轴转盘包括同轴设置的上转盘和下转盘;所述同轴转盘设置在转动摆臂的一端,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所述下转盘;同轴的上转盘转动能够收紧或者放松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进一步的,所述下转盘的直径大于等于上转盘的直径。进一步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顺时针绕在上转盘,所述拉绳逆时针绕在下转盘;或者承力索和/或接触线逆时针绕在上转盘,所述拉绳顺时针绕在下转盘。进一步的,所述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之间还设置有起电气隔离作用的绝缘子。进一步的,两端的转动臂分别以各自转动摆臂的另一端处为圆点,以转动摆臂长为半径,在相同方向上做圆周转动,从而带动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实现平移。进一步的,两端的转动臂同时被驱动在相同方向上做圆周转动,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从铁轨上方移动在铁轨一侧边或者从铁轨一侧边回位到铁轨上方。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摆臂在圆周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以下任意一种:第一种方式:所述转动摆臂通过转动轴安装在立柱,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摆臂转动;第二种方式为:所述转动摆臂通过转动轴安装在立柱,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利用电动推杆推动转动摆臂转动;第三种方式为:所述转动摆臂通过转动轴安装在立柱,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推杆,利用液压推杆推动转动摆臂转动;或者第四种方式为:所述转动摆臂通过转动轴安装在立柱,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置的拉动电机,通过拉动电机来拉动转动摆臂转动。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恒张力移动接触网操作控制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移动接触网两端设置驱动力转动装置;每一个驱动力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摆臂和重力补偿装置,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转动摆臂的一端上;所述重力补偿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拉绳从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沿转动摆臂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转动摆臂的一端,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两端的转动臂同时被驱动在相同方向上做圆周转动,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从铁轨上方移动在铁轨一侧边或者从铁轨一侧边回位到铁轨上方。进一步的,还包括作用力传递结构,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用于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包括同轴转盘,上转盘和下转盘同轴设置;所述同轴转盘设置在转动摆臂的一端,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所述下转盘;同轴的上转盘转动能够收紧或者放松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应用在移动接触网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接触网以及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驱动力转动装置;/n每一个驱动力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摆臂和重力补偿装置,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转动摆臂的一端上;/n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转动摆臂能够绕立柱转动;/n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重力作用力提供的拉力方向指向转动摆臂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应用在移动接触网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接触网以及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驱动力转动装置;
每一个驱动力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摆臂和重力补偿装置,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转动摆臂的一端上;
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转动摆臂能够绕立柱转动;
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重力作用力提供的拉力方向指向转动摆臂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补偿装置包括坠砣,所述坠砣设置在所述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拉绳从转动摆臂的另一端沿转动摆臂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转动摆臂的一端,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转动摆臂的一端上均设置有作用力传递结构,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用于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作用力传递结构;通过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将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在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力传递结构包括同轴转盘,所述同轴转盘包括同轴设置的上转盘和下转盘;
所述同轴转盘设置在转动摆臂的一端,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重力作用所述下转盘;同轴的上转盘转动能够收紧或者放松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承力索和/或接触线顺时针绕在上转盘,所述拉绳逆时针绕在下转盘;或者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逆时针绕在上转盘,所述拉绳顺时针绕在下转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两端的转动臂分别以各自转动摆臂的另一端处为圆点,以转动摆臂长为半径,在相同方向上做圆周转动,从而带动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实现平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两端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晓东邓洪李波陈伟李文豪朱鹏飞段冶于晓英李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