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充电系统、充电极性调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24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充电系统、充电极性调整方法,包括极性调整装置、控制器、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沿轨道延伸方向安装在充电桩两侧的两个传感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检测信号的顺序、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来确定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极性调整装置用于当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不一致时,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判断经过两个传感器的先后顺序,再结合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即可判断出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检测,并可通过极性调整装置来实现充电极性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充电系统、充电极性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充电系统、充电极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储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充电桩技术也不断发展。轨道交通领域供电方式多采用单极受流、钢轨回流的方式,但也存在充电桩采用双极供电方式。机车车辆上装有双极受电臂,其正负极性相对机车固定。由于机车车辆运用过程中可能会调头,从而车上导电臂的极性相对充电桩的极性将发生变化,导致装在机车车辆上的受流臂的正负极性与充电桩的正负极性不一致。通过人工去判断受电臂的极性,充电时可能由此发生事故;或者按照固定方向去充电的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线控制的方式解决受电臂极性检测及调整的问题,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申请公布号为CN11076831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充电系统、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该充电控制装置可以在轨道车辆通过充电站的充电装置充电时,无需改变取流装置和/或充电装置的结构,即可使充电装置的充电口极性与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性保持一致,其缺点在于:该系统没有配备充电极性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充电系统没有配备用于判断轨道车辆行车方向的方向检测装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包括极性调整装置、控制器、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沿轨道延伸方向安装在充电桩两侧的两个传感器;所述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两个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极性调整装置通信;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轨道车辆经过,并在检测到有轨道车辆经过时发出检测信号;所述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用于发送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所述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用于发送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检测信号的顺序、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来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所述极性调整装置用于当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不一致时,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极性调整装置为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对极性调整装置本身并未做出改进。例如,该极性调整装置可以采用申请公布号为CN11076831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充电系统、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中公开的充电控制装置。通过上述方案,当轨道车辆需要停靠在充电桩区域进行充电时,会先后经过两个传感器,通过判断经过两个传感器的先后顺序,即可判断出轨道车辆的进站方向,再结合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即可判断出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检测。完成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检测后,控制器会比较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已预先设定好),若两者不一致,则向极性调整装置发出指令,通过极性调整装置来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从而使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保持一致。具体地,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具体包括:当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到占用端II,且先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或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I到占用端I,且先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时,将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定义为正;当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到占用端II,且先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或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I到占用端I,且先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时,将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定义为负。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优选地,还包括RFID阅读器和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位于轨道车辆的两端,用于存储轨道车辆的车辆类型;所述RFID阅读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所述RFID阅读器用于识别轨道车辆的车辆类型;所述充电桩包括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控制器通信;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RFID阅读器的识别结果向所述整流模块发送调压指令,所述整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压指令调整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电压。针对不同类型的轨道车辆,需要不同的充电策略,即不同的充电电压。上述方案将不同的车辆类型以及相应的充电策略一一对应地存储在所述控制器中,并通过RFID阅读器来识别存储有轨道车辆的车辆类型的RFID标签,即可识别待充电轨道车辆的类型,控制器即可找到相应的充电策略,并根据相应的充电策略通过整流模块对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实现充电策略的匹配。优选地,还包括无线网络通信模块,所述传感器、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网络通信模块通信。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无线通讯,机车车辆与充电桩无需硬线接口,易于实现。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安装有上述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极性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检测是否有轨道车辆经过,并在检测到有轨道车辆经过时发出检测信号;S2、根据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的顺序、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S3、比较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若两者不一致,则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通过上述方法,当轨道车辆需要停靠在充电桩区域进行充电时,会先后经过两个传感器,通过判断经过两个传感器的先后顺序,即可判断出轨道车辆的进站方向,再结合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即可判断出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检测。完成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检测后,控制器会比较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已预先设定好),若两者不一致,则向极性调整装置发出指令,通过极性调整装置来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从而使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保持一致。具体地,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具体包括:当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到占用端II,且先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或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I到占用端I,且先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时,将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定义为正;当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到占用端II,且先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或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I到占用端I,且先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时,将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定义为负。优选地,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4、识别轨道车辆的车辆类型,并根据识别结果调整充电桩的充电电压。针对不同类型的轨道车辆,需要不同的充电策略,即不同的充电电压。上述方案将不同的车辆类型以及相应的充电策略一一对应地存储在所述控制器中,并通过RFID阅读器来识别存储有轨道车辆的车辆类型的RFID标签,即可识别待充电轨道车辆的类型,控制器即可找到相应的充电策略,并根据相应的充电策略对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实现充电策略的匹配。具体地,步骤S1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通过判断经过两个传感器的先后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性调整装置、控制器、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沿轨道延伸方向安装在充电桩两侧的两个传感器;所述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两个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极性调整装置通信;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轨道车辆经过,并在检测到有轨道车辆经过时发出检测信号;所述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用于发送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所述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用于发送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检测信号的顺序、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来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所述极性调整装置用于当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不一致时,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性调整装置、控制器、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沿轨道延伸方向安装在充电桩两侧的两个传感器;所述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以及两个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极性调整装置通信;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轨道车辆经过,并在检测到有轨道车辆经过时发出检测信号;所述车辆占用端采集模块用于发送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所述车辆运行方向采集模块用于发送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检测信号的顺序、车辆当前占用端信息以及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来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所述极性调整装置用于当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与充电桩的充电极性不一致时,调整充电桩的充电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判断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具体包括:
当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到占用端II,且先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或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I到占用端I,且先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时,将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定义为正;
当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到占用端II,且先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或车辆当前运行方向信息为从占用端II到占用端I,且先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时,将轨道车辆的充电极性定义为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FID阅读器和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位于轨道车辆的两端,用于存储轨道车辆的车辆类型;所述RFID阅读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所述RFID阅读器用于识别轨道车辆的车辆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胜皮凯俊付金李先岭娄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