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红艳专利>正文

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24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挡板的后侧固定设置U型架,U型架的开口端伸出挡板的底部,U型架的顶部穿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U型架螺纹连接,U型架的上端设置凸块,U型架的下端设置定位板,凸块与螺纹杆转轴连接,定位板与U型架转轴连接,定位板的上端铰接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凸块铰接,定位板的下端固定设置定位座,定位座的另一端设置定位槽,定位槽的一侧设置限位板,限位板的外侧固定设置限位杆,限位杆穿设于定位座上,限位杆与定位座螺纹连接,挡板的前侧上端设置弹力带,挡板的前侧下端设置弹力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灵活拆装固定于病床的床头部或是床板侧部辅助患者进行手腕部的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部训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死亡。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手脚麻木,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后期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很多时候患者都是在床上活动。因此,需要对脑卒中患者于床上活动时进行积极的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可灵活拆装固定于病床的床头部或是床板侧部辅助患者进行手腕部的训练。(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后侧固定设置U型架,所述U型架的开口端伸出挡板的底部,所述U型架的顶部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U型架螺纹连接,所述U型架的上端设置凸块,U型架的下端设置定位板,所述凸块与螺纹杆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与U型架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上端铰接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凸块铰接,所述定位板的下端固定设置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另一端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一侧设置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侧固定设置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定位座上,所述限位杆与定位座螺纹连接,所述挡板的前侧上端设置弹力带,所述挡板的前侧下端设置弹力球。进一步而言,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扶手。进一步而言,所述弹力带自上而下固定设置多个。进一步而言,所述弹力球固定于支杆的端部,所述支杆铰接于挡板上。进一步而言,所述挡板与支杆连接处设置嵌槽,所述支杆铰接于嵌槽内。进一步而言,所述嵌槽内设置滑块,所述滑块与嵌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与滑块铰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挡板的内侧设有弹力带和弹力球,可便于其固定于病床上时,辅助患者进行手腕部的屈伸、握拳松拳等训练。2、挡板的后侧设有定位座,定位座可通过调节,安装固定于病床的床头板或是床板侧边部上,使用灵活、方便。3、弹力带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可便于患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循序渐进的手部锻炼。4、弹力球通过支杆设于嵌槽内,支杆铰接于嵌槽内的滑块上,进而滑块的滑动可方便带动弹力球与患者手部距离位置的调节,方便锻炼时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挡板后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弹力球安装结构示意图。1-挡板;11-弹力带;12-弹力球;13-扶手;14-支杆;15-嵌槽;16-滑块;2-U型架;21-螺纹杆;22-凸块;23-定位板;24-连杆;3-定位座;31-定位槽;32-限位板;33-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包括挡板1,所述挡板1的后侧固定设置U型架2,所述U型架2的开口端伸出挡板1的底部,所述U型架2的顶部穿设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与U型架2螺纹连接,所述U型架2的上端设置凸块22,U型架2的下端设置定位板23,所述凸块22与螺纹杆21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23与U型架2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23的上端铰接连杆24,所述连杆24的另一端与凸块22铰接,所述定位板23的下端固定设置定位座3,所述定位座3的另一端设置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的一侧设置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的外侧固定设置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穿设于定位座3上,所述限位杆33与定位座3螺纹连接,所述挡板1的前侧上端设置弹力带11,所述挡板1的前侧下端设置弹力球12。优选的,挡板1的顶部固定设置扶手13,扶手13可在该挡板1安装固定于床板侧部时,方便辅助患者的起身。优选的,弹力带11自上而下固定设置多个,进而可在挡板1固定于床板1的床头部时,方便患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手部拉伸上移锻炼。第二实施例:优选的,弹力球12固定于支杆14的端部,支杆14铰接于挡板1上。进一步而言,挡板1与支杆14连接处设置嵌槽15,支杆14铰接于嵌槽15内。进一步而言,嵌槽15内设置滑块16,滑块16与嵌槽15滑动连接,支杆14与滑块16铰接。进而,弹力球12闲置时,可连同支杆14一同卡置收纳于嵌槽15内,且在其锻炼使用时,可通过滑块16的滑动,调节弹力球12与患者的距离,而支杆14则可在弹力球12进行握拳松拳锻炼时,患者的手部可同步进行相应的摆动屈伸锻炼,提高训练的效果。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装置的挡板1可通过定位座3安装至病床的床头部或是侧边部进行对应需求的手腕部训练。当其安装至床头部时,可将定位座3上的定位槽31插装于病床的床头板上,然后旋动限位杆33,使得其内侧端的限位板33与定位槽31的内壁一同夹紧固定床头板,进而实现对挡板1的安装固定。此时,患者可卧躺于病床上,其手部可拉动弹力带11并反复拉伸,实现手部的屈伸训练,同时,患者手腕部训练时,可根据需求,依次循序渐进的向上递进拉伸弹力带11,以达到锻炼手部背伸力量的训练。当挡板1能够至床板的侧边部时,可旋动螺纹杆21,使其推动凸块22下滑,进而凸块22则可通过连杆24推动定位板23向外翻转,带动定位座3的向上翻转,直至定位座3与挡板1的底壁接触定位,此时,即可将定位座3的定位槽31插装于床板上,在通过旋动限位杆33使得限位板32将床板压紧限位固定,以此即可实现挡板1于床板侧部的安装固定。此时,患者可卧躺于病床上,将嵌槽16内的支杆14向外旋出,然后握紧其端部的弹力球12,进行手腕部的握拳松拳训练。而弹力球12使用时,可通过滑块15的滑动调节其与患者手部的距离,便于使用,同时支杆14可自由转动,使得患者在进行握拳松拳训练时,其手部亦可同步屈伸摆动,锻炼效率高。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1),所述挡板(1)的后侧固定设置U型架(2),所述U型架(2)的开口端伸出挡板(1)的底部,所述U型架(2)的顶部穿设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与U型架(2)螺纹连接,所述U型架(2)的上端设置凸块(22),U型架(2)的下端设置定位板(23),所述凸块(22)与螺纹杆(21)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23)与U型架(2)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23)的上端铰接连杆(24),所述连杆(24)的另一端与凸块(22)铰接,所述定位板(23)的下端固定设置定位座(3),所述定位座(3)的另一端设置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的一侧设置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的外侧固定设置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穿设于定位座(3)上,所述限位杆(33)与定位座(3)螺纹连接,所述挡板(1)的前侧上端设置弹力带(11),所述挡板(1)的前侧下端设置弹力球(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患者床头手腕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1),所述挡板(1)的后侧固定设置U型架(2),所述U型架(2)的开口端伸出挡板(1)的底部,所述U型架(2)的顶部穿设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与U型架(2)螺纹连接,所述U型架(2)的上端设置凸块(22),U型架(2)的下端设置定位板(23),所述凸块(22)与螺纹杆(21)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23)与U型架(2)转轴连接,所述定位板(23)的上端铰接连杆(24),所述连杆(24)的另一端与凸块(22)铰接,所述定位板(23)的下端固定设置定位座(3),所述定位座(3)的另一端设置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的一侧设置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的外侧固定设置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穿设于定位座(3)上,所述限位杆(33)与定位座(3)螺纹连接,所述挡板(1)的前侧上端设置弹力带(11),所述挡板(1)的前侧下端设置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艳闫林平李艳蕊
申请(专利权)人:周红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