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19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包括固定带和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固定带可套置于人的手腕上,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固定在固定带上,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显示屏控制器、喷液上盖、扣盖、储液底座,喷液上盖一侧设有喷嘴,另一侧枢接有红外测温装置,红外测温装置与显示屏控制器电连接;两次按压喷液上盖,喷嘴喷射储存在储液底座内的消毒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戴于使用者手腕处,随时喷射出消毒液进行消毒及实现无接触的对他人或自身的测温,在传播性病毒或细菌流行期间,起到保护和检测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二次按压喷液的设计,有效的减少消毒液喷射的误按浪费、减小体积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部清洁测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部清洁消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部清洁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经调查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自己的双手触碰自己的脸颊可达2000-3000次,醒着时每分钟3-5次,在这之间,人们会接触门把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等,手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直接去触碰自己的脸颊,会增加手上细菌、病毒通过眼口鼻耳进入人体内的风险。接触传播是细菌、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疫情期间手部的杀毒清洁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可购买或使用的手部消毒装置都是通过按压按钮喷出消毒液的方式,但是并没有防误喷的设置,使用者不注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多次按压按钮浪费消毒液的情况(如现有技术:手部消毒装置:202010193562.8);同时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发热乏力,因此目前在各大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测量措施为检测体温,目前人们常用的清洁工具为容积较小的可随身携带的喷雾消毒瓶,仅能用于喷雾消毒,在使用者怀疑自身或附近的人感染病毒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体温时,得另外寻找体温枪或体温计进行检测,无法做到实时跟踪测量体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便于使用、携带方便、防止消毒液浪费、随时测量体温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包括固定带和储液喷液测温装置,所述固定带可套置于人的手腕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所述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显示屏控制器、喷液上盖、扣盖、储液底座,所述喷液上盖一侧设有喷嘴,另一侧枢接有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与所述显示屏控制器电连接;两次按压所述喷液上盖,所述喷嘴处喷射储存在所述储液底座内的消毒液。作为优选:所述喷射上盖顶部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显示屏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喷液上盖底部凸设有外环及内环;所述喷液上盖一侧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内设有出液管路,揿头及喷嘴套装在所述出液管路端部,所述出液管路另一端与所述内环内侧形成的腔室连通,所述喷液上盖另一侧凸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穿设有中空通道,所述红外测温装置枢接在所述中空通道的端部,所述中空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外环内侧对称凸设有凸扣;所述第一凹槽外壁上设有若干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显示屏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储液底座上端敞口,所述扣盖固定于所述储液底座的敞口,所述扣盖顶面与内环对应的位置向下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面向上凸设有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凹槽底面中心贯穿有型孔,所述第二凹槽底面向下凸设有第三套筒;所述扣盖底面还凸设有凸柱,所述凸柱内贯穿有进气孔;所述扣盖外壁上均匀凹设有若干卡槽。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包括下压段、卡扣段、复位段,所述下压端、卡扣段、复位段依次呈阶梯状分布,所述下压段为竖直向下的凹槽设计,所述卡扣段与所述下压段端部连通,所述卡扣段包括第一导向段和定位凹槽段,所述第一导向段的槽壁沿右上斜反向延伸,所述定位凹槽段上、下槽壁呈倒V字形且顶点均位于同一中垂线上,所述复位段包括第二导向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二导向段与所述卡扣段端部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段与连接段的槽壁均沿左上斜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段与连接段通过斜台连接,所述连接段与下压段腰部连通且所述下压段的深度深于所述连接段。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套筒上还固设有阀体安装座,所述阀体安装座中心贯穿有进液孔,所述阀体安装座与第二凹槽之间设有单向球阀,所述进液孔截面直径小于单向球阀直径。作为优选:所述型孔由直径小于球阀直径的中心孔以及绕中心孔圆心圆周阵列的若干扇形孔组成。作为优选:所述喷射上盖与扣盖之间还包括有活动泵芯,所述活动泵芯包括活塞和弹簧,所述活塞一端与所述喷射上盖底面相抵且位于所述内环内,另一端内套入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端面相抵,另一端与第二凹槽底面相抵且位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形成的腔室内,所述活塞中心贯穿有液体管路,所述液体管路将所述出液管路与第一套筒内的腔室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内环端部外壁凸设有卡块,所述内环端部外沿设有倒角,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上设有凸设有扣块,所述内环壁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与第二套筒外壁之间的腔室内,且通过卡块与扣块的配合,限制喷射上盖向上滑动的行程。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座内部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红外传感器安装座且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顶面的安装盖、安装在红外传感器安装座且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底面防尘盖,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座侧面还凸设有枢接杆,所述枢接杆套装入中空通道内,所述红外测温装置通过所述枢接杆与所述喷液上盖枢接,所述红外测温装置绕所述枢接杆旋转,分别用于检测穿戴者体温或他人体温或穿戴者其余部位体温。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带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圈与表带,所述固定圈内壁上凸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储液底座外壁上凹设有一圈装配环槽,所述凸缘与所述装配环槽配合,将所述储液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圈内,进而将储液喷液测温装置整体固定在固定带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提供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在喷液上盖与扣盖进行设计,当喷液上盖一次下压时,喷出消毒液,同时锁止为下位位置,高度降低,比较美观,在进行二次下压时喷液上盖复位,装置不会喷出消毒液,当喷液上盖再次下压时才会再次喷出消毒液,防止消毒液的浪费;2、经过设计后的泵芯结构,消毒液从环绕的扇形孔处流出,喷液量相较于单一圆孔的设计更大,且提高了对消毒液体粘度的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扣盖的进气孔的高度,整体高度降低,手部清洁测温装置整体美观提升;3、喷液上盖的另一侧还设有可旋转的红外测温装置,旋转红外测温装置对准自己可测试穿戴者自身的温度并传递信号至显示屏控制器,显示屏显示当前穿戴者温度,旋转红外测温装置对准外界可对他人或自身的其他部位进行温度检测,并传递信号至显示屏控制器,显示屏显示当前测试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的固定带与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分离的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关于图3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图5是关于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固定带11表带12固定圈121凸缘2储液喷液测温装置21显示屏控制器22喷液上盖221第一凹槽222外环2221凸扣223内环224第一凸起2241储液管路2242揿头2243喷嘴225第二凸起2251中空通道23扣盖231第二凹槽232第一套筒233第二套筒...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包括固定带和储液喷液测温装置,所述固定带可套置于人的手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所述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显示屏控制器、喷液上盖、扣盖、储液底座,所述喷液上盖一侧设有喷嘴,另一侧枢接有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与所述显示屏控制器电连接;两次按压所述喷液上盖,所述喷嘴喷射储存在所述储液底座内的消毒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包括固定带和储液喷液测温装置,所述固定带可套置于人的手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所述储液喷液测温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显示屏控制器、喷液上盖、扣盖、储液底座,所述喷液上盖一侧设有喷嘴,另一侧枢接有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与所述显示屏控制器电连接;两次按压所述喷液上盖,所述喷嘴喷射储存在所述储液底座内的消毒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上盖顶部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显示屏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喷液上盖底部凸设有外环及内环;
所述喷液上盖一侧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内设有出液管路,揿头及喷嘴套装在所述出液管路端部,所述出液管路另一端与所述内环内侧形成的腔室连通,所述喷液上盖另一侧凸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穿设有中空通道,所述红外测温装置枢接在所述中空通道的端部,所述中空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所述外环内侧对称凸设有凸扣;
所述第一凹槽外壁上设有若干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显示屏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底座上端敞口,所述扣盖固定于所述储液底座的敞口,所述扣盖顶面与内环对应的位置向下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面向上凸设有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凹槽底面中心贯穿有型孔,所述第二凹槽底面向下凸设有第三套筒;
所述扣盖底面还凸设有凸柱,所述凸柱内贯穿有进气孔;
所述扣盖外壁上均匀凹设有若干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部清洁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下压段、卡扣段、复位段,所述下压端、卡扣段、复位段依次呈阶梯状分布,所述下压段为竖直向下的凹槽设计,所述卡扣段与所述下压段端部连通,所述卡扣段包括第一导向段和定位凹槽段,所述第一导向段的槽壁沿右上斜反向延伸,所述定位凹槽段上、下槽壁呈倒V字形且顶点均位于同一中垂线上,所述复位段包括第二导向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二导向段与所述卡扣段端部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段与连接段的槽壁均沿左上斜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段与连接段通过斜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林旺王红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创智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