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286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方法包括:采用连续激光照射浸没于液体中的金、银、铂等贵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基底,由于激光等离效应,在微秒尺度内汽化金纳米粒子周围液体,在基底表面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实现高效率的光汽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只加热基底与液体界面处的少部分液体,减少了不必要的热损失,相比传统光汽转换方法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可用于能源动力、生物和化工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具体地说是将金纳米颗粒表面浸没于液体中,用激光照射金纳米颗粒表面,通过等离子效应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将激光光能高效率地转换为汽化液体的热能。主要用于微纳流体、能源工程等领域。
技术介绍
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传统能源迅速消耗,人类所需能源无法单纯依赖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获取方便的能源利用极为重要。依靠光热效应实现蒸汽转化具有绿色安全、能量利用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中,利用金、银、铂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在激光照射下存在等离子体效应,能够迅速地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将贵金属纳米颗粒周围介质汽化。激光等离子体效应在能源动力、生物和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提高该过程中的光热转换效率一直是领域内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光热转换通常需要对液体进行整体加热,由于热传导、热辐射等因素存在较大的热损失,通常需要特殊的隔热设备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而且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等缺点。近年来新兴的界面加热可以将激光转换的热量集中在界面处,只加热空气与水界面处的少部分液体,减少了不必要的热损失,相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界面加热方法需借助特殊吸收体材料并需要将其维持在界面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光汽转换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简单的,高效率且无需任何复杂设备或特殊性能材料的光汽转换方法。基于激光等离子效应的光汽转换方法,在微秒级的时间范围内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实现高效率的光汽转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连续激光照射浸没于液体中的金、银、铂等贵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基底,由于等离子体效应产生的热量汽化金纳米粒子周围液体,在基底表面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光能被高效率地转化为热能。所述的连续激光波长范围为390~780nm,功率为50~200mW。所述的等离子体效应为,金、银、铂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在激光照射下能够迅速地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在液体环境中,转化得到的热能可以迅速把贵金属纳米颗粒周围液体汽化,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所述的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在微秒尺度内生成。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激光等离子体效应的光蒸汽转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生成的初始等离子体蒸汽泡(实物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二氧化硅基底1,金纳米粒子阵列2,初始等离子体气泡3,激光发射装置4。光热转换过程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将附着于二氧化硅基底的金纳米颗粒阵列浸没于水中;步骤2:用波长为532nm的激光光束从顶部连续照射金颗粒样品表面;步骤3:由于激光等离子效应,金颗粒表面生成大量的热,使周围液体温度急剧升高;步骤4:经过激光照射333μs后,生成初始等离子体气泡并在约5μs迅速增长至最大体积,约10μs后破裂,如图2所示。在步骤4中,在气泡体积最大时,光能被高效率地转换为热能,光热转换效率达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内容,采用连续激光照射浸没于液体中的金、银、铂等贵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基底,由于等离子体效应产生的热量汽化金纳米粒子周围液体,在基底表面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光能被高效率地转化为热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内容,采用连续激光照射浸没于液体中的金、银、铂等贵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基底,由于等离子体效应产生的热量汽化金纳米粒子周围液体,在基底表面生成激光等离子体蒸汽泡,光能被高效率地转化为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高效率光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激光波长范围为390~780nm,功率为50~200m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亮李晓来廉兆鑫陈步云夏晨亮董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