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家骠专利>正文

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61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7
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一端与鼻中隔软骨(4)连结固定,另一端与鼻翼软骨内侧脚(5)、穹窿(6)连接固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鼻梁长度和鼻尖高度,保持鼻小柱、鼻孔处于稳定的中立或对称位置,调整鼻尖形态、鼻唇角。其特征是:由两片近似对称的弯曲凹陷的耳软骨凹陷面朝内相对缝合、切开改形而成,具有特殊的形态与功能分区;其相对缝合后、切开改形前,两片弯曲耳软骨合在一起形态类似贝壳;切开改形后,呈相对平直的平面,并形成明确的头部(1)和尾部(2、3),尾部分开如燕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耳软骨支撑力和稳定性差的缺点;2、创伤小,手术安全;3、操作简单,节约时间;4、节约软骨材料,燕尾形除了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外,还节约了软骨用量;5、取材不受年龄、软骨钙化影响;6、仿生效果好,耳软骨具备一定的弹性,鼻头可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形外科
,特别是涉及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
技术介绍
鼻综合整形支架,通常其核心部分由鼻中隔延伸移植物、鼻小柱支撑移植物组成,其两端分别与鼻中隔软骨、鼻翼软骨连接。主要作用是延长鼻梁和鼻尖的长度,保持鼻小柱、鼻中隔、鼻孔处于稳定的中立或对称位置,改变鼻尖形态、鼻唇角。因此,支架的长度、高度和是否平直稳定是鼻综合整形术的关键。鼻综合整形支架通常采用3-6片硬度较大且较平直的软骨片制作,如肋软骨、鼻中隔软骨,组合方式为2+1、2+2、4+1、4+2,(如:专利号CN209122538U所述鼻整形结构支架),也有采用一片较大肋软骨制作(如:专利号CN207136935U,鼻头支架),也有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非人体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硅胶制作,(如:专利号CN210124876U所述鼻综合整形支架),而较少采用既软又弯曲的耳廓软骨(耳软骨)制作。肋软骨是一种良好的鼻综合整形支架材料,其供区较充足,支撑力和稳定性优良。制作支架一般需要宽约10-20mm,长约25-50mm,厚度约5-10mm,且长宽面较平直的肋软骨。缺点或局限:1、切取肋软骨手术创伤和风险都较大,有时甚至产生气胸、血胸并发症,危及生命;2、胸部留下伤口疤痕部分受术者不愿接受;3、受年龄发育情况影响,部分受术者由于肋软骨钙化而无法利用;4、有时候可获得的肋软骨弯曲明显,雕刻裁剪浪费,需要切取很大的软骨(长度超过50mm)才能获得需要的片状软骨,增加创伤和胸壁不稳定的风险;6、坚实有余而弹性不足,表情僵硬,有些人并不满意甚至要求取出。鼻中隔软骨,薄而坚固,平整易剪裁。制作支架一般需要宽约15-20mm,长约25-30mm,厚度约1mm的鼻中隔软骨。缺点或局限:1、可供切取的量非常有限,况且很多受术者鼻中隔先天短小,无法切取足够材料;2、切取较大面积鼻中隔软骨后,破坏其支撑功能和稳定性。非人体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硅胶,虽然容易获得,但目前其远期安全性、效果远不如自体材料,是一种不成熟的技术。耳廓软骨(耳软骨),位于体表,周围无重要血管、神经,切取容易、安全,一侧耳廓软骨提供1.5*2.5cm面积的软骨不会引起耳廓功能和形态的明显变化。但由于耳软骨固有的弯曲不规则特性,其支撑稳定性和延长力量均不足,远期容易偏斜或回缩变形,因此越来越不被推荐使用。并且传统方法多将其裁剪成多个小片状的基体(4到6片)拼接而成,手术操作复杂和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更为稳固和易操作的耳软骨鼻综合整形支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一端与鼻中隔软骨(4)连结固定,另一端与鼻翼软骨内侧脚(5)、穹窿(6)连接固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鼻梁长度和鼻尖高度,保持鼻小柱、鼻孔处于稳定的中立或对称位置,调整鼻尖形态、鼻唇角。其特征是:由两片近似对称的弯曲凹陷的耳软骨凹陷面朝内相对缝合、切开改形而成,具有特殊的形态与功能分区;其相对缝合后、切开改形前,两片弯曲耳软骨合在一起形态类似贝壳;切开改形后,呈相对平直的平面,并形成明确的头部(1)和尾部(2、3),尾部分开如燕尾。附图说明图1,矢状面左侧视图;图2,矢状面右侧视图;图3,水平面视图(俯视图);图4,鼻孔面视图(仰视图);图5,实施例矢状面左侧视图;图6,实施例矢状面右侧视图;图7,耳软骨切取区域示意图。图示:1、头部,2、尾部,3、尾部,4、鼻中隔软骨,5、鼻翼软骨内侧脚,6、穹窿,7、鼻翼软骨外侧脚,8、鼻皮肤轮廓,9、耳甲艇,10、耳轮脚过渡区,11、对耳轮过渡区。“×”表示缝合固定。具体实施方式1、切取双侧对称区域耳软骨,宽约15mm,长约25mm;耳软骨最佳取自双侧耳甲艇(9),包括耳轮脚过渡区(10),必要时包括对耳轮过渡区(11);其次也可以取自耳甲腔。2、两片耳软骨按照对称点凹陷面朝内相对,边缘缝合固定2-4针,防止移位。3、沿凹陷面长轴部分切开,使尾部的尾端裂开呈燕尾形(2、3),同时使得软骨凹陷面变平,形成平坦的头部(支撑部)及尾部(夹持部)。3、将尾部(2、3)分别夹持于鼻中隔软骨(4)的尾侧前后角部分,缝合固定,形成中间支撑平面。4、其头部(1)与双侧鼻翼软骨内侧脚5、穹窿部(6)、鼻翼软骨外侧脚(7)近穹窿部头侧缘缝合固定,形成两侧的对称支撑平面。5、三个平面共边连接,形成类似两个合页的一面重合连接在一起的牢固支撑。6、通过支架头部(1)裁剪、叠加小片软骨、筋膜,进一步微调鼻梁和鼻小柱的长度,调整鼻尖形态、鼻唇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耳软骨支撑力和稳定性差的缺点;2、创伤小,手术安全;3、操作简单,节约时间;4、节约软骨材料,燕尾形除了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外,还节约了软骨用量;5、取材不受年龄、软骨钙化影响;6、仿生效果好,耳软骨具备一定的弹性,鼻头可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一端与鼻中隔软骨(4)连结固定,另一端与鼻翼软骨内侧脚(5)、穹窿(6)连接固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鼻梁长度和鼻尖高度,保持鼻小柱、鼻孔处于稳定的中立或对称位置,调整鼻尖形态、鼻唇角。其特征是:由两片近似对称的弯曲凹陷的耳软骨凹陷面朝内相对缝合、切开改形而成,具有特殊的形态与功能分区;其相对缝合后、切开改形前,两片弯曲耳软骨合在一起形态类似贝壳;切开改形后,呈相对平直的平面,并形成明确的头部(1)和尾部(2、3),尾部分开如燕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综合整形支架,一端与鼻中隔软骨(4)连结固定,另一端与鼻翼软骨内侧脚(5)、穹窿(6)连接固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鼻梁长度和鼻尖高度,保持鼻小柱、鼻孔处于稳定的中立或对称位置,调整鼻尖形态、鼻唇角。其特征是:由两片近似对称的弯曲凹陷的耳软骨凹陷面朝内相对缝合、切开改形而成,具有特殊的形态与功能分区;其相对缝合后、切开改形前,两片弯曲耳软骨合在一起形态类似贝壳;切开改形后,呈相对平直的平面,并形成明确的头部(1)和尾部(2、3),尾部分开如燕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鼻综合整形支架,其特征是:切开改形的方法,尾部沿凹陷面长轴部分切开,释放张力,凹陷变平且面积有所扩大,尾部自然张开呈平坦的燕尾形,两个尾部可供与鼻中隔软骨前后角夹持缝合固定。此方法适用但不限于采用耳软骨的弯曲凹陷片状软骨的平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家骠
申请(专利权)人:任家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