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243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基座、限位环、支撑机构、底盘、顶盘和料斗。底盘与支撑机构连接;底盘的底部形成有向下贯通的安装腔;安装腔用于收容支撑机构;顶盘的底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环形槽中,顶盘包裹底盘,顶盘能够沿环形槽旋转;顶盘的顶端形成有进料口;料斗与进料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底盘和顶盘,且顶盘相对于底盘发生旋转,物料在二者之间受底盘和顶盘挤压,并在二者形成的缝隙中因摩擦力翻滚,模拟了手工揉捻的过程。同时,由于底盘和顶盘之间形成的缝隙成倾斜状,物料横向翻滚的同时受重力作用在向下滑动,最终落入收纳槽中,免除了人工从缝隙中取出物料的过程,进一步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精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黄精(学名:Polygonatumsibiricum),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黄精茶,是一种选用黄精的根茎经干燥、揉捻加工制成的饮品。揉捻烘热至50℃-60℃的黄精根茎,重复三次,便可得到黄精颗粒。这是生产黄精茶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加工。不同于叶片茶,黄精茶的根茎经干燥后硬度较大,揉捻过程费时费力,手工制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旨在解决手工揉捻根茎茶耗费人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黄精茶揉捻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基座、限位环、支撑机构、底盘、顶盘和料斗;基座顶部形成有环状收纳槽和与收纳槽连通的出料口;收纳槽将基座的顶部分隔成外圈和内岛;限位环固定在外圈的顶面;限位环的顶面形成有环形槽;支撑机构安装在内岛的顶面;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底盘;底盘与支撑机构连接;底盘分为相互连接的上底盘和下底盘,上底盘成圆锥状,下底盘成圆柱状;底盘的底部形成有向下贯通的安装腔;安装腔用于收容支撑机构;顶盘的底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环形槽中,顶盘包裹底盘,顶盘能够沿环形槽旋转;顶盘分为相互连接的上顶盘和下顶盘,上顶盘成斗笠状,下顶盘成圆柱壳状;顶盘的顶端形成有进料口;料斗与进料口连接。优选地,下顶盘的外壁上安装有环形齿轮,环形齿轮通过皮带或齿条与驱动装置连接。优选地,支撑机构可旋转地安装在内岛的顶面;支撑机构为圆柱体,支撑机构的侧壁上沿周向形成有封闭的波浪形凹槽;底盘与基座安装有销,销用于限定底盘与基座之间发生旋转;安装腔内形成有凸起,凸起可滑动地嵌入在波浪形凹槽中;底盘相对于支撑机构旋转时,底盘沿支撑机构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优选地,支撑机构包括顶升装置,顶升装置的活动杆与底盘固定,活动杆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优选地,料斗包括卸料开关、加热装置、温度感传感器和控制器;卸料开关安装在料斗的底端,卸料开关用于控制物料的下放;加热装置安装在料斗的内壁上,加热装置用于升温物料;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料斗的内部温度;控制器分别与卸料开关、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分别控制卸料开关和加热装置的启闭。优选地,上底盘的顶面形成有凸起,凸起以上底盘的顶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排布。优选地,上底盘的顶面安装有滚轮,滚轮以上底盘的顶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排布;滚轮的中心轴线与上底盘的母线垂直;滚轮用以向下传送物料。优选地,上顶盘的内腔上形成有凸起,凸起以上顶盘的顶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排布。优选地,下底盘的外壁和下顶盘的内壁上均沿竖直方向形成有条状凸起。优选地,收纳槽倾斜设置,收纳槽的倾角不小于10°;出料口位于收纳槽的最低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底盘和顶盘,且顶盘相对于底盘发生旋转,物料在二者之间受底盘和顶盘挤压,并在二者形成的缝隙中因摩擦力翻滚,模拟了手工揉捻的过程。同时,由于底盘和顶盘之间形成的缝隙成倾斜状,物料横向翻滚的同时受重力作用在向下滑动,最终落入收纳槽中,免除了人工从缝隙中取出物料的过程,进一步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黄精茶揉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黄精茶揉捻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基座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限位环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四实施例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顶盘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基座410上底盘110收纳槽420下底盘120出料口430滚轮130外圈500顶盘140内岛510上顶盘200限位环520下顶盘210环形槽521环形齿轮300支撑结构530进料口310波浪形凹槽600料斗400底盘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请参照图1至图7,该黄精茶揉捻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基座100、限位环200、支撑机构300、底盘400、顶盘500和料斗600。基座100顶部形成有环状收纳槽110和与收纳槽110连通的出料口120;收纳槽110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基座(100)、限位环(200)、支撑机构(300)、底盘(400)、顶盘(500)和料斗(600);/n所述基座(100)顶部形成有环状收纳槽(110)和与所述收纳槽(110)连通的出料口(120);所述收纳槽(110)将所述基座(100)的顶部分隔成外圈(130)和内岛(140);/n所述限位环(200)固定在所述外圈(130)的顶面;所述限位环(200)的顶面形成有环形槽(210);/n所述支撑机构(300)安装在所述内岛(140)的顶面;所述支撑机构(300)用于支撑所述底盘(400);/n所述底盘(400)与所述支撑机构(300)连接;所述底盘(400)分为相互连接的上底盘(410)和下底盘(420),所述上底盘(410)成圆锥状,所述下底盘(420)成圆柱状;所述底盘(400)的底部形成有向下贯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收容所述支撑机构(300);/n所述顶盘(500)的底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槽(210)中,所述顶盘(500)包裹所述底盘(400),所述顶盘(500)能够沿所述环形槽(210)旋转;所述顶盘(500)分为相互连接的上顶盘(510)和下顶盘(520),所述上顶盘(510)成斗笠状,所述下顶盘(520)成圆柱壳状;所述顶盘(500)的顶端形成有进料口(530);/n所述料斗(600)与所述进料口(53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精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基座(100)、限位环(200)、支撑机构(300)、底盘(400)、顶盘(500)和料斗(600);
所述基座(100)顶部形成有环状收纳槽(110)和与所述收纳槽(110)连通的出料口(120);所述收纳槽(110)将所述基座(100)的顶部分隔成外圈(130)和内岛(140);
所述限位环(200)固定在所述外圈(130)的顶面;所述限位环(200)的顶面形成有环形槽(210);
所述支撑机构(300)安装在所述内岛(140)的顶面;所述支撑机构(300)用于支撑所述底盘(400);
所述底盘(400)与所述支撑机构(300)连接;所述底盘(400)分为相互连接的上底盘(410)和下底盘(420),所述上底盘(410)成圆锥状,所述下底盘(420)成圆柱状;所述底盘(400)的底部形成有向下贯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收容所述支撑机构(300);
所述顶盘(500)的底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槽(210)中,所述顶盘(500)包裹所述底盘(400),所述顶盘(500)能够沿所述环形槽(210)旋转;所述顶盘(500)分为相互连接的上顶盘(510)和下顶盘(520),所述上顶盘(510)成斗笠状,所述下顶盘(520)成圆柱壳状;所述顶盘(500)的顶端形成有进料口(530);
所述料斗(600)与所述进料口(53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精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盘(520)的外壁上安装有环形齿轮(521),所述环形齿轮(521)通过皮带或齿条与驱动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黄精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00)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内岛(140)的顶面;所述支撑机构(300)为圆柱体,所述支撑机构(300)的侧壁上沿周向形成有封闭的波浪形凹槽(310);
所述底盘(400)与所述基座(100)安装有销,所述销用于限定所述底盘(400)与所述基座(100)之间发生旋转;
所述安装腔内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可滑动地嵌入在所述波浪形凹槽(310)中;所述底盘(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贻华周裕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食尚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