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238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养殖浮排制作、养殖网笼制作、大珠母贝养殖管理;在合适的海区设置养殖浮排,制作养殖网笼,养殖网笼由锥形笼和网袋组成,锥形笼装网袋,网袋装大珠母贝,四个养殖网笼串连在一起,在第四个网笼底部悬挂石块或者砂包防止或者减少养殖网笼的晃动,在吊养大珠母贝浮排上方覆盖木板或者遮阳布进行遮光;该方法采用遮光和在养殖网笼底部悬挂重物的方式进行大珠母贝养殖,为大珠母贝提供了一个弱光和稳定的生活环境,养殖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该方法适用于大珠母贝海区人工养殖,容易在生产单位和养殖户中推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特别是提高大珠母贝幼苗、幼贝和小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适用于大珠母贝养殖。
技术介绍
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Jameson),国外俗称金唇贝(Goldlippearloyster)和银唇贝(Silverlippearloyster),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水域,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以及中国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广西涠洲岛周边海域、海南四周和西沙群岛。大珠母贝是培育优质“南洋珠”的理想珍珠贝类,其生产的南洋珠占整个海水养殖珍珠产值的46%,在珍珠生产企业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大珠母贝人工育苗1970年获得成功,游离珍珠培育1981年获得成功。但是,近40多年来我国大珠母贝养殖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幼苗在海区养殖期间的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大珠母贝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大珠母贝幼苗下海2-5个月,壳高20-40mm时出现大量死亡,幼贝培育如何突破壳高50mm阶段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姜松等,2016年)。研究表明,大珠母贝幼苗生长至壳高50mm以上在海区养殖正常情况下基本不会死亡,因此提高大珠母贝幼苗至壳高50mm的海区养殖成活率是大珠母贝产业化养殖的关键技术。为了突破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低的技术瓶颈,我国科研人员对大珠母贝养殖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⑴养殖笼具和养殖水深对大珠母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平均壳高3.89mm的大珠母贝幼苗适合深水养殖,养殖密度1500-2000个/笼(成书营等,2011年);壳高2mm的大珠母贝苗适合养殖水深为4-5m(郝博飞等,2012年);大珠母贝苗适合养殖水深6-9m,养殖笼为柱形笼(谢绍河等,2013年);⑵养殖方式对大珠母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大珠母贝幼苗水池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刘建业等,2009年)。然而,大珠母贝幼苗水池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的饵料生物供应,而饵料生物的大量培养需要专业设施和技术人员,一般珍珠养殖场难以满足其要求。其次,珍珠贝长时间水池养殖会出现活力差生长不良的状况。养殖海区的水温、比重、流速和饵料生物丰度等环境因子对大珠母贝生长和存活存在影响,营造与大珠母贝自然生长相似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大珠母贝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大珠母贝幼苗养殖到壳高50mm小贝期间成活率极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大珠母贝幼苗、幼贝、小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能够用于大珠母贝海区养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基本步骤如下:(1)养殖浮排制作:在适合珍珠贝养殖的海区设置大珠母贝养殖浮排;选择直径10-14cm,长10-12m的毛竹或者木麻黄木条按照纵向9根,横向9根捆扎成浮排,毛竹或者木麻黄木条间距为1.2m,每个浮排使用6个浮子,捆扎成的浮排移到适合珍珠贝养殖的海区,浮排四角用铁锚固定;(2)养殖网笼制作:利用珍珠贝养殖常用的锥形笼和网袋制作养殖网笼,一个锥形笼装一个网袋组成一个养殖网笼,网袋装大珠母贝,网袋内置铁线制作的方形框架将网袋张开以保持空间;四个养殖网笼串联在一起,第一养殖网笼距离水面3m,第二养殖网笼与第一养殖网笼距离30-40cm,第三养殖网笼与第二养殖网笼距离30-40cm,第四养殖网笼与第三养殖网笼距离30-40cm;在第四养殖网笼下方悬挂一个重量2.5-3.5Kg的石块或者砂包防止或减少养殖网笼的晃动;(3)大珠母贝吊养:将大珠母贝装到步骤(2)制作的网袋中捆绑袋口,四个养殖网笼串联在一起,吊养在浮排横根上,吊绳间距50cm;在浮排上盖上厚度12-15mm的木麻黄木板或者遮光率大于80%的黑色遮阳网,其中第一选择为木板,方便工作人员在浮排上走动和进行清贝、换笼等工作;(4)大珠母贝的养殖管理:大珠母贝幼苗壳高2-5mm,养殖网袋网目1-2mm,养殖密度300-500个/袋,每隔2-3天清洗笼具1次,每隔10-15天分笼1次;幼贝壳高达5-30mm,换2.5-20mm网目网袋,养殖密度200-300个/袋,每隔3-4天清洗笼具1次,每隔15-20天分笼1次;小贝壳高达30-50mm,换20-30mm网目网袋,养殖密度100-150个/袋,每隔4-6天清洗笼具1次,每隔20-30天分笼1次;小贝壳高达50-80mm,换25-30mm网目网袋,养殖密度30-50个/袋,每隔7-10天清洗笼具1次,每隔30-40天分笼1次;大珠母贝壳高达80mm以上时移到锥形笼按照珍珠贝常规方法养殖。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目前,大珠母贝养殖是将人工培育的壳高2-5mm幼苗装到网笼(袋)中吊养在浮排或者延长绳上进行养殖,网笼(袋)形状有圆形、方形、锥形或者柱形,每笼(袋)装贝苗2000-3000个。根据测定平均壳高3.89mm的大珠母贝幼苗平均体重0.0143g,2000个苗28.6g,3000个为42.9g;壳高37mm的平均体重5.1g,每笼装100个贝苗,贝苗质量也只有500g。可见,一袋贝苗和聚乙烯网布制作的网笼(袋)质量比较小,在海区养殖时受到海浪冲击晃动较大,不利于出池贝苗附着生长,特别是不利于分笼切断足丝的贝苗迅速分泌足丝附着。然而,大珠母贝幼苗、幼贝长时间不附着将不能正常摄食、生长和存活,最终导致大量死亡。(2)大珠母贝幼苗至小贝阶段依靠足丝附着在岩石上生活,成长为大贝后足丝脱落,自然生长在低潮线至水深100米处或更深处的平坦、具有珊瑚礁分布的砂石海底,大珠母贝适合生长在较深水层,而较深水层光照强度相对比较弱,风浪比较小。(3)本专利技术使用珍珠贝养殖最常见的锥形笼和网袋进行大珠母贝海区养殖,取材方便,将养殖网笼四笼串连在一起,然后在养殖网笼底部悬挂石块或者砂包增加重量,以防止或者减少网笼在养殖过程中受到水流冲击造成的晃动,适合大珠母贝生长水层风浪比较小的特点;其次,从常规的一条吊绳吊养一笼贝提高到吊养四笼贝,提高了浮排的利用率。第三,四笼串连在一起便于操作,串连网笼数量过多操作困难,串连数量少,浮排利用率低。本专利技术在养殖浮排上覆盖木板或者遮阳网,贝苗吊养在3-5m深的浅水层,而3-5m水层饵料生物比较丰富,可见通过遮光浅吊为大珠母贝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弱光环境的同时为大珠母贝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饵料。因此,大珠母贝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浮排制作:选择直径10cm,长10m的毛竹按照纵向9根,横向9根捆扎成一个浮排,毛竹间距1.2m,使用6个泡沫浮子,捆扎成的浮排移到适合珍珠贝养殖的海区,浮排四角用铁锚固定;(2)养殖网笼制作:养殖网笼由锥形笼和网袋组成,锥形笼底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养殖浮排制作:在适合珍珠贝养殖的海区设置大珠母贝养殖浮排;/n(2)养殖网笼制作:利用珍珠贝养殖常用的锥形笼和网袋制作养殖网笼,一个锥形笼装一个网袋组成一个养殖网笼,网袋装大珠母贝,网袋内置铁线制作的方形框架将网袋张开以保持空间;四个养殖网笼串联在一起,第一养殖网笼距离水面3m,第二养殖网笼与第一养殖网笼距离30-40cm,第三养殖网笼与第二养殖网笼距离30-40cm,第四养殖网笼与第三养殖网笼距离30-40cm;在第四养殖网笼下方悬挂一个重物防止或减少养殖网笼的晃动;/n(3)大珠母贝吊养:将大珠母贝装到步骤(2)制作的网袋中捆绑袋口,四个养殖网笼串联在一起,吊养在浮排横根上;在养殖浮排上覆盖木板或者遮阳网进行遮光;/n(4)大珠母贝养殖管理:按照珍珠贝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大珠母贝的养殖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浮排制作:在适合珍珠贝养殖的海区设置大珠母贝养殖浮排;
(2)养殖网笼制作:利用珍珠贝养殖常用的锥形笼和网袋制作养殖网笼,一个锥形笼装一个网袋组成一个养殖网笼,网袋装大珠母贝,网袋内置铁线制作的方形框架将网袋张开以保持空间;四个养殖网笼串联在一起,第一养殖网笼距离水面3m,第二养殖网笼与第一养殖网笼距离30-40cm,第三养殖网笼与第二养殖网笼距离30-40cm,第四养殖网笼与第三养殖网笼距离30-40cm;在第四养殖网笼下方悬挂一个重物防止或减少养殖网笼的晃动;
(3)大珠母贝吊养:将大珠母贝装到步骤(2)制作的网袋中捆绑袋口,四个养殖网笼串联在一起,吊养在浮排横根上;在养殖浮排上覆盖木板或者遮阳网进行遮光;
(4)大珠母贝养殖管理:按照珍珠贝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大珠母贝的养殖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适合珍珠贝养殖的海区,水深7-12m,海水温度18-31℃,透明度3-5m,pH值8.0-8.4,相对密度1.018-1.026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大珠母贝幼苗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养殖浮排由毛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飞龙邓岳文杨创业李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