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219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2
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地坑框架、表面盖板、高速相机机构和补光照明装置,摄像地坑框架和补光照明装置安装在跑道上预先挖出的地坑中;摄像地坑框架四周使用水泥回填,并预留出面覆盖表面盖板的安装空间,完成水泥回填后,表面盖板整体与跑道地面水平;摄像地坑框架内设置有补光照明装置,补光照明装置整体为平面装置,补光照明装置设置有通孔;高速相机机构布设于摄像地坑框架底部;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朝向上方,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能够通过补光照明装置的通孔拍摄到表面盖板;表面盖板为透明的亚克力盖板。地坑高速摄像装置能够观察拍摄试验车辆的底部底盘部件及其附属装置的运动状态和变形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部件开发测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测试的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碰撞试验中使用高速相机拍摄记录碰撞试验过程;并能够开展视频画面的动态分析。特别对于新能源车型碰撞过程中电池模块以及发动机舱内高压线路部分的挤压变形情况的视频拍摄,成为汽车碰撞测试的热点。现有解决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底部摄像的技术方案大多是要在试验室建设之初就要开始规划建设大型的摄影地坑,实现实验人员能够进入碰撞区域的底部,通过透明的玻璃盖板使用高速相机拍摄观察试验车辆碰撞过程。但因为近年来汽车工业,尤其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标准法规的持续更新,关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实验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是对于C-NCAP2020版的信息中涉及到MPDB两车对碰试验;对于现有的碰撞试验室而言,需要开展对碰试验观察底部拍摄,则需要重新对已有的碰撞试验室进行改造施工,施工周期也会较长,对于实验室正常运行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解决碰撞过程中底盘高速摄像问题,可以在较短周期内完成试验室的技术改造来实现汽车碰撞测试中底盘底部动态变化的高速摄像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拍摄地坑设计和建造的成本高,施工周期较长且实施难度较大,大大降低了实验室改造成本和风险。该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地坑框架、表面盖板、高速相机机构和补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摄像地坑框架和补光照明装置安装在跑道上预先挖出的地坑中;摄像地坑框架四周使用水泥回填,并预留出面覆盖表面盖板的安装空间,完成水泥回填后,表面盖板整体与跑道地面水平;摄像地坑框架内设置有补光照明装置,补光照明装置整体为平面装置,补光照明装置设置有通孔;高速相机机构布设于摄像地坑框架底部;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朝向上方,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能够通过补光照明装置的通孔拍摄到表面盖板;表面盖板为透明的亚克力盖板。进一步地,摄像地坑框架包括地坑框架,加强肋板,相机预留孔位;亚克力盖板安装孔位,补光照明装置和相机的线缆出口,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地坑框架为长方体钢架焊接成型;使用钢板外包长方体钢架的侧面以及下表面;地坑框架上焊接加强肋,在靠近上表面的加强肋预留亚克力盖板安装孔位;地坑框架内有一层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设置相机预留孔位;地坑框架的靠下侧壁上设置补光照明装置和相机的控制线缆出。进一步地,亚克力盖板至少为40mm,通过沉头螺栓将亚克力盖板固定在地坑框架上,且保持亚克力盖板的上表面与地面水平。进一步地,高速相机机构包括高速相机,相机安装位置板,相机调节支架上部,相机调节支架下部,相机调节支架安装板;高速相机通过相机安装位置板固定在相机调节支架上部;相机调节支架下部和相机调节支架安装板固定,相机调节支架安装板通过相机调节支架安装孔位固定于地坑框架的底板上,相机线穿过补光照明装置和相机的线缆出口。进一步地,补光照明装置包括散热铝边框,光学面罩,导光板,反光纸,铝制底板,LED发光芯片;光学面罩、导光板、反光纸、铝制底板中间预留相机镜头孔位;将光学面罩,导光板,反光纸依次覆盖在铝制底板的上表面,反光纸在最下层,光学面罩在最上层;散热铝边框与铝制底板凸起吻合,LED发光芯片直接使用胶水粘接在铝制底板。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高速摄像地坑拍摄方案和相关装置的设计可以较为高效、全面的对于一般汽车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开展汽车碰撞试验中,观察拍摄试验车辆的底部底盘部件及其附属装置的运动状态和变形情况。第一、可以使用动态分析软件开展高速视频的影像数据的分析;对于车辆研发人员直观了解车辆的设计仿真与实际运动过程的相符合程度。为车辆安全性的提高获得有价值的影像数据支持。第二、该地坑高速摄像装置按照不同车型可以选择合适的高速相机及摄像镜头即可满足汽车碰撞实验过程中对于车辆底盘的拍摄范围的需求;该方案还充分考虑到摄像系统所需要的补充照明以及线路布置问题,设计了高速相机支架调节装置,和LED灯光面板的安装平台;从而能够配合使用微型高速摄像机,来实现实时拍摄记录实车碰撞过程中的车辆底盘及发动机舱下的部件的变形及运动姿态;采集视频数据开展画面的动态分析的能力。第三、整个摄像装置分为:地坑框架结构;摄像机装置;辅助照明装置。对于固定框架,五面使用钢板覆盖,肋板加固焊接;只保留顶部使用40mm厚亚克力盖板采用沉头螺钉固定在地坑框架上;便于更换相机镜头,或者维修照明装置,以及更换损坏的透明亚克力板;其次摄像机装置使用倾角调节机构,保证相机在框架内的调节角度自由切换,以适应不同的车型研发需求;最后,辅助照明装置使用LED净化灯,在下底层铺设一个平面,中间空出相机镜头,可以有效减少因补光带来重影和反光,并且使用LED净化灯,可以减少拍摄过程中反光的干扰因素;拆卸安装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摄像地坑位置示意图;图2是地坑框架断面示意图;图3是表面亚克力盖板;图4是高速相机调节安装示意图;图5是补光照明装置示意图;其中:1-被撞汽车,2-牵引轨道,3-试验室地面跑道,4-摄影地坑,4-1-地坑框架,4-2-加强肋板,4-3-相机预留孔位;4-4-亚克力盖板安装孔位,4-5-补光照明装置和相机的线缆出口,4-6-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4-7-透明亚克力盖板,4-8-沉头螺栓孔位,5-1-相机镜头,5-2-高速相机,5-3-相机安装位置板,5-4-相机调节支架上部,5-5-相机调节支架上部固定孔,5-6-相机调节支架下部固定孔,5-7-相机调节支架下部,5-8-相机调节支架安装板,5-9-相机调节支架安装孔位,5-10-相机线缆,6-1-散热铝边框,6-2-光学面罩,6-3-导光板,6-4-反光纸,6-5-铝制底板;6-6-LED发光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5对该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对汽车进行侧面碰撞试验时,被撞汽车1横置在牵引系统轨道的中央,被撞汽车1的纵轴线与牵引系统轨道垂直。撞击装置在牵引系统的带动下,沿着牵引系统轨道高速运行,与被撞汽车1之间进行冲击碰撞。碰撞瞬间,需要高速相机采集汽车、假人和移动壁障各部位的加速度和变形量,同时,需要摄像地坑内的相机拍摄拍过碰撞过程中试验车辆底盘的变形运动过程。因此,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地坑框架、表面盖板、高速相机机构和补光照明装置,其中:摄像地坑框架和补光照明装置安装在跑道上预先挖出的地坑中;摄像地坑框架四周使用水泥回填,并预留出面覆盖表面盖板的安装空间,完成水泥回填后,表面盖板整体与跑道地面水平;摄像地坑框架内设置有补光照明装置,补光照明装置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地坑框架、表面盖板、高速相机机构和补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n摄像地坑框架和补光照明装置安装在跑道上预先挖出的地坑中;摄像地坑框架四周使用水泥回填,并预留出面覆盖表面盖板的安装空间,完成水泥回填后,表面盖板整体与跑道地面水平;/n摄像地坑框架内设置有补光照明装置,补光照明装置整体为平面装置,补光照明装置设置有通孔;/n高速相机机构布设于摄像地坑框架底部;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朝向上方,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能够通过补光照明装置的通孔拍摄到表面盖板;/n表面盖板为透明的亚克力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地坑框架、表面盖板、高速相机机构和补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摄像地坑框架和补光照明装置安装在跑道上预先挖出的地坑中;摄像地坑框架四周使用水泥回填,并预留出面覆盖表面盖板的安装空间,完成水泥回填后,表面盖板整体与跑道地面水平;
摄像地坑框架内设置有补光照明装置,补光照明装置整体为平面装置,补光照明装置设置有通孔;
高速相机机构布设于摄像地坑框架底部;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朝向上方,高速相机机构的镜头能够通过补光照明装置的通孔拍摄到表面盖板;
表面盖板为透明的亚克力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速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摄像地坑框架包括地坑框架(4-1),加强肋板(4-2),相机预留孔位(4-3);亚克力盖板安装孔位(4-4),补光照明装置和相机的线缆出口(4-5),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4-6),
地坑框架(4-1)为长方体钢架焊接成型;使用钢板外包长方体钢架的侧面以及下表面;
地坑框架(4-1)上焊接加强肋板(4-2),在靠近上表面的加强肋板(4-2)上预留亚克力盖板安装孔位(4-4);
地坑框架(4-1)内有一层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补光照明装置放置平台设置相机预留孔位(4-3);地坑框架(4-1)的靠下侧壁上设置补光照明装置和相机的控制线缆出口(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地坑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李充张帆吕行黄诗雯李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