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197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它包含有车顶板和过孔线束,所述车顶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在连接管顶部通过外螺纹连接有螺帽,螺帽的顶端设有挡圈,挡圈内侧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有弯管,过孔线束位于弯管内并通过连接管伸入到车顶板内侧。通过采用弯管及多块弹性材料块配合进行密封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防止雨水沿过孔线束进入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和乘客舱,避免发生电安全事故,避免氢管理控制器因线束磨损短路而产生的误报故障,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属于汽车供储氢设备

技术介绍
以氢能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以其使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较好应用研究,与传统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突显出诸多优势。车载供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部件,为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燃料供应,其组成一般包括燃料加注模块、储氢模块、供氢模块以及电控模块四个部分。通常对于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的储氢模块、供氢模块以及电控模块布置于车顶,燃料加注模块布置于车身侧后方。对于储氢模块,为确保氢安全,其上方设计有防护罩板,且为开孔设计,雨水天气或洗车时可能会有雨水通过防护罩板进入防护罩板车顶处集聚;对于电控模块,氢管理控制器需要与整车低压电源、整车通讯、车载供氢系统高低压压力传感器、氢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单元连接,以确保能够正确地收发信号和实施氢安全管理。但是,氢管理控制器部分线束必须通过车顶开孔与整车通讯、位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和乘客舱的氢浓度传感器、整车低压电源连接,开孔处有因漏水而导致电安全事故风险。为解决上述不足,CN207535835U公开了一种防止线束进水而导致汽车线路短路的汽车线束防水胶套,包括胶套本体和线束套,胶套本体和线束套之间设有吸水层,吸水层可以短时间阻止液体流动,但吸水饱和后难以继续发挥作用;CN207725225U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阻水防水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线束防水密封件,包括连接管和两端帽,并在端帽内还设有内堵块,在内堵块与端帽之间设有阻水油脂,此设计比较复杂,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通过采用弯管及多块弹性材料块配合进行密封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防止雨水沿过孔线束进入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和乘客舱,避免发生电安全事故,避免氢管理控制器因线束磨损短路而产生的误报故障,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它包含有车顶板和过孔线束,所述车顶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在连接管顶部通过外螺纹连接有螺帽,螺帽的顶端设有挡圈,挡圈内侧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有弯管,过孔线束位于弯管内并通过连接管伸入到车顶板内侧。所述弯管为两段固定连接,底段竖直布置并与连接管对接,顶段向下倾斜布置并与底段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弯管和连接管内均设有弹性材料块,分别为位于连接管内侧的末端弹性材料块、位于弯管拆弯处的中部弹性材料块和位于弯管入口处的前端弹性材料块。所述弹性材料块为圆盘状结构,弹性材料块的中心设有圆孔,在圆孔的四周设有十字形的楔形切口,过孔线束位于圆孔内穿过。所述末端弹性材料块与连接管内侧壁为过盈配合连接,中部弹性材料块与弯管内侧壁为间隙配合连接,前端弹性材料块与弯管内侧壁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弹性材料块采用SEBS、TPV、TPU、EVA、SBR、CR、NBR、HNBR、EPDM、FPM、IIR、TR、CPE等高分子材料,优选EPDM、EVA、IIR、HNBR、CR等耐候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弯管及多块弹性材料块配合进行密封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防止雨水沿过孔线束进入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和乘客舱,避免发生电安全事故,避免氢管理控制器因线束磨损短路而产生的误报故障,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材料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附图1~4所示,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它包含有车顶板2和过孔线束8,所述车顶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1,在连接管201顶部通过外螺纹连接有螺帽302,螺帽302的顶端设有挡圈301,挡圈301内侧通过密封垫10密封连接有弯管3,过孔线束8位于弯管3内并通过连接管201伸入到车顶板2内侧。进一步的,弯管3为两段固定连接,底段竖直布置并与连接管201对接,顶段向下倾斜布置并与底段圆滑过渡连接。进一步的,弯管3和连接管201内均设有弹性材料块9,分别为位于连接管201内侧的末端弹性材料块903、位于弯管3拆弯处的中部弹性材料块902和位于弯管3入口处的前端弹性材料块901。进一步的,弹性材料块9为圆盘状结构,弹性材料块9的中心设有圆孔905,在圆孔905的四周设有十字形的楔形切口906,过孔线束8位于圆孔905内穿过。进一步的,末端弹性材料块903与连接管201内侧壁为过盈配合连接,中部弹性材料块902与弯管3内侧壁为间隙配合连接,前端弹性材料块901与弯管3内侧壁为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的,弹性材料块9采用SEBS、TPV、TPU、EVA、SBR、CR、NBR、HNBR、EPDM、FPM、IIR、TR、CPE等高分子材料,优选EPDM、EVA、IIR、HNBR、CR等耐候材料。车载供氢系统1通过螺栓紧固于氢燃料电池客车车顶板2,在临近氢管理控制器4处的车顶板2上设有连接管201,弯管3通过连接螺帽302与连接管201连接,同时在连接螺帽302与挡圈301之间设有密封垫10;储氢系统线束5一端与氢管理控制器4连接,另一端与车载供氢系统1中高压储氢容器瓶口组合阀上的高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高压电磁阀连接;供氢系统线束6一端与氢管理控制器4连接,另一端与车载供氢系统1中减压器上集成的中压电磁阀、中压压力传感器连接;储氢模块氢浓度传感器线束7一端与氢管理控制器4连接,另一端与车载供氢系统1中的氢浓度传感器连接;过孔线束8一端与氢管理控制器4连接,另一端穿过弯管3分别通过燃料电池发动机舱与乘客舱氢浓度传感器线束801、通讯线束802、低压电源线束803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和乘客舱氢浓度传感器、整车通讯线束、整车低压电源连接;在弯管3中设有3个弹性材料块9;进一步的,车载供氢系统1由储氢模块、供氢模块、电控模块、燃料加注模块组成,其储氢模块由高压储氢瓶组成,高压储氢瓶上安装有集成瓶阀和氢浓度传感器,其中集成瓶阀上集成有高压压力传感器、高压电磁阀、温度传感器等部件;供氢模块由减压器、中压电磁阀、中压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组成;电控模块由氢管理控制器4、储氢系统线束5、供氢系统线束6、储氢模块氢浓度传感器线束7、过孔线束8等组成;进一步的,车顶板2上设有材质与车顶板2一致的连接管201,其管径大小需确保过孔线束8的接插件可通过,高度为45mm~80mm;车顶板2上布置有车载供氢系统1,两者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进一步的,弯管3截面形状为圆形,选用与车顶板2相同规格的钢材或不锈钢、热浸镀锌钢、电镀锌彩钝钢制作,管径40mm~80mm,壁厚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它包含有车顶板(2)和过孔线束(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1),在连接管(201)顶部通过外螺纹连接有螺帽(302),螺帽(302)的顶端设有挡圈(301),挡圈(301)内侧通过密封垫(10)密封连接有弯管(3),过孔线束(8)位于弯管(3)内并通过连接管(201)伸入到车顶板(2)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它包含有车顶板(2)和过孔线束(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1),在连接管(201)顶部通过外螺纹连接有螺帽(302),螺帽(302)的顶端设有挡圈(301),挡圈(301)内侧通过密封垫(10)密封连接有弯管(3),过孔线束(8)位于弯管(3)内并通过连接管(201)伸入到车顶板(2)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3)为两段固定连接,底段竖直布置并与连接管(201)对接,顶段向下倾斜布置并与底段圆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车载供氢系统线束过孔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3)和连接管(201)内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丽君王凯陈大华边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