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75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包括装置主体和软管,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有仪表台,且仪表台上设置有仪表盘,所述仪表盘前端固定有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内部固定有内管,所述第一套管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软管底端固定有第二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套管、内管、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套管和软管,即可轻松便捷的对软管进行更换,且软管与内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侧面提高了装置的气密性,确保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设置固定杆、防护盖、第一固定块、第三凹槽、滑块、限位块、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一把手和第三把手,能够有效的放置灰尘进入装置主体内部,确保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
本技术涉及线分析仪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线分析仪根据其使用环境和适用范围可分为天线分析仪、数据线路分析仪和气体分析仪等,现有的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基本已经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传统的线分析仪的气管的管口部分通常都是由软管组成,将其与仪表盘上的进气口连接时,通常不是要将软管的一头塞入进气口内部就是需要工作人员在装置运行时,用手扶住两个零件,使其卡合才能够使装置正常操作,操作较为繁琐,且若是要更换气管,就要将整个气管完全摘除。传统的线分析仪的仪表台通常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仪表台上通常会涉及很多个进气口,在其工作环境中,会有大量的灰尘进入装置内部,造成分析数据的不准确,因此亟需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线分析仪更换气管不方便和仪表台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检测结果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包括装置主体和软管,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有仪表台,且仪表台上设置有仪表盘,所述仪表盘前端固定有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内部固定有内管,所述第一套管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软管底端固定有第二套管,且第二套管内部开设有与内管相互配合的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顶端后侧固定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中部设置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的螺纹。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前端中部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导航轴承固定有防护盖,所述装置主体顶端中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后侧中部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装置主体顶端。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底端固定有滑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部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第三凹槽。优选的,所述防护盖顶端中部固定有第三把手,所述限位块后侧中部固定有第一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设置有第一套管、内管、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套管和软管,在需要对软管和内管之间进行连接时,先将软管底端的第二套管往仪表盘表面的定第一套管内部连接,在第二凹槽与内管的相互配合下,转动第二套管,使得第二套管表面的螺纹与第一凹槽内部螺纹相配合,直至第二凹槽底端与内管顶端相抵接,通过上述结构即可轻松便捷的对软管进行更换,且软管与内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侧面提高了装置的气密性,确保了装置的实用性。2、该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设置固定杆、防护盖、第一固定块、第三凹槽、滑块、限位块、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一把手和第三把手,在不使用装置主体时,推动第三把手,在固定杆的作用下防护盖卡合在装置主体顶端,直至防护盖底端与装置主体顶抵接后,推动第一把手,在限位块底端滑块共和第三凹槽的配合作用下,限位块将防护盖卡合,若需要使用装置主体时,反方向拽动第一把手,使其在弹簧的作用下反弹会第二固定块皆可接触对防护盖的锁定,通过上述结构即可轻松便捷的对装置主体进行防护,能够有效的放置灰尘进入装置主体内部,确保了装置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仪表盘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的拆分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仪表台;3、仪表盘;4、第一套管;5、内管;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二套管;9、软管;10、固定杆;11、防护盖;12、第一固定块;13、第三凹槽;14、滑块;15、限位块;16、弹簧;17、第二固定块;18、第一把手;19、第二把手;20、防滑垫;21、第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包括装置主体1和软管9,装置主体1上端设置有仪表台2,且仪表台2上设置有仪表盘3,仪表盘3前端固定有第一套管4,且第一套管4内部固定有内管5,第一套管4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软管9底端固定有第二套管8,且第二套管8内部开设有与内管5相互配合的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第一凹槽6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凹槽7相互配合的螺纹,其作用在于能够是得软管9和内管5进行很好的固定,侧面确保了装置的气密性更加稳定,装置主体1顶端后侧固定有第二把手19,且第二把手19中部设置有防滑垫20,其作用在于便于在装置主体1不使用时,便于对装置主体1进行移动,确保了装置的实用性。装置主体1前端中部固定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导航轴承固定有防护盖11,防护盖11顶端中部固定有第三把手21,限位块15后侧中部固定有第一把手18,其作用在于能够很好的将防护盖11和限位块15进行移动,确保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装置主体1顶端中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2,且第一固定块12上设置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底端固定有滑块14,第一固定块12内部开设有与滑块14相互配合的第三凹槽13,其作用在于更加便捷的使得装置限位块15能够更好的对防护盖11进行卡合式固定,确保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效性,限位块15后侧中部固定有弹簧16,且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7,第二固定块17固定在装置主体1顶端,其作用在于能够轻松便捷的对装置主体1进行防护,能够有效的放置灰尘进入装置主体1内部,确保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工作原理:在需要对软管9和内管5之间进行连接时,先将软管9底端的第二套管8往仪表盘3表面的定第一套管4内部连接,在第二凹槽7与内管5的相互配合下,转动第二套管8,使得第二套管8表面的螺纹与第一凹槽6内部螺纹相配合,直至第二凹槽7底端与内管5顶端相抵接。在不使用装置主体1时,推动第三把手21,在固定杆10的作用下防护盖11卡合在装置主体1顶端,直至防护盖11底端与装置主体1顶抵接后,推动第一把手18,在限位块15底端滑块14共和第三凹槽13的配合作用下,限位块15将防护盖11卡合,若需要使用装置主体1时,反方向拽动第一把手18,使其在弹簧16的作用下反弹会第二固定块17皆可接触对防护盖11的锁定,自此操作结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包括装置主体(1)和软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设置有仪表台(2),且仪表台(2)上设置有仪表盘(3),所述仪表盘(3)前端固定有第一套管(4),且第一套管(4)内部固定有内管(5),所述第一套管(4)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软管(9)底端固定有第二套管(8),且第二套管(8)内部开设有与内管(5)相互配合的第二凹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包括装置主体(1)和软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设置有仪表台(2),且仪表台(2)上设置有仪表盘(3),所述仪表盘(3)前端固定有第一套管(4),且第一套管(4)内部固定有内管(5),所述第一套管(4)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软管(9)底端固定有第二套管(8),且第二套管(8)内部开设有与内管(5)相互配合的第二凹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顶端后侧固定有第二把手(19),且第二把手(19)中部设置有防滑垫(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气管的线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7)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凹槽(6)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凹槽(7)相互配合的螺纹。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军廖刚肖建钟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盈德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