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698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其结构包括烘干炉主体、进料管支撑壳、伸入口、下料溜管、进料集中槽、引风机和排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料溜管采用斜溜式,中间无拐点,有效的解决了易堵料的问题,且下料溜管底部的出料口采用平口式,风向与截面积垂直,有效的降低了漏风系数,提高了炉膛热量使用率,且在下料溜管外侧中部设置了耐火浇注料,使溜管更耐温,不易氧化,大大的提高了溜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
本技术涉及下料溜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
技术介绍
烘干是指用某种方式去除溶剂保留固体含量的工艺过程,通常是指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的过程,按照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传播的方式,现有通过烘干炉对物料进行烘干,烘干炉需要通过下料溜管将物料导入至烘干炉内。但现有技术的下料溜管采用垂直转弯式,因物料潮湿,拐角处易堵料且不便清理,下料溜管出料口采用垂直式,截面积较大,引风机工作时,漏风系数较大,降低了前端炉膛热效率,下料溜管背面为钢板,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内,易氧化锈蚀,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下料溜管采用垂直转弯式,因物料潮湿,拐角处易堵料且不便清理,下料溜管出料口采用垂直式,截面积较大,引风机工作时,漏风系数较大,降低了前端炉膛热效率,下料溜管背面为钢板,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内,易氧化锈蚀,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包括烘干炉主体、进料管支撑壳、伸入口、下料溜管、进料集中槽、引风机和排气管,所述烘干炉主体左侧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相互锁固,所述进料管支撑壳顶端开设有伸入口,所述烘干炉主体顶部安装有一引风机,且引风机顶部与排气管进行连接,所述下料溜管通过伸入口贯穿进料管支撑壳伸入至烘干炉主体内,所述下料溜管顶端通过螺栓与进料集中槽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溜管由管体、固定板、出料口、耐火浇注料组件组成,所述管体顶端与固定板相互焊接,所述管体底端开设有一出料口,所述管体外侧中部通过耐火浇注料组件进行包裹,所述管体通过伸入口贯穿进料管支撑壳伸入至烘干炉主体内,且固定板底端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顶端的伸入口处进行锁固。进一步的,所述耐火浇注料组件由左外管、右外管、安装板、固定螺栓、底板和耐火浇注料组成,所述左外管和右外管底端均焊接有底板,所述左外管和右外管前后两端均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左外管和右外管均包裹在管体外侧,且通过固定螺栓对左外管和右外管连接处的安装板进行锁固,所述左外管和右外管与管体之间通过耐火浇注料进行填充。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从左至右向下倾斜,且管体底部的出料口呈水平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集中槽由上至下渐缩,且底部与管体内径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呈半圆弧状,底板弧度与管体一致,且两个底板内壁与管体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耐火浇注料呈圆形状,且厚度为三厘米。(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下料溜管采用垂直转弯式,因物料潮湿,拐角处易堵料且不便清理,下料溜管出料口采用垂直式,截面积较大,引风机工作时,漏风系数较大,降低了前端炉膛热效率,下料溜管背面为钢板,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内,易氧化锈蚀,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本技术将下料溜管采用斜溜式,中间无拐点,有效的解决了易堵料的问题,且下料溜管底部的出料口采用平口式,风向与截面积垂直,有效的降低了漏风系数,提高了炉膛热量使用率,且在下料溜管外侧中部设置了耐火浇注料,使溜管更耐温,不易氧化,大大的提高了溜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料溜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耐火浇注料组件结构俯视剖面图。图中:烘干炉主体-1、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口-3、下料溜管-4、进料集中槽-5、引风机-6、排气管-7、管体-41、固定板-42、出料口-43、耐火浇注料组件-44、左外管-441、右外管-442、安装板-443、固定螺栓-444、底板-445、耐火浇注料-44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包括烘干炉主体1、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口3、下料溜管4、进料集中槽5、引风机6和排气管7,烘干炉主体1左侧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2相互锁固,进料管支撑壳2顶端开设有伸入口3,烘干炉主体1顶部安装有一引风机6,且引风机6顶部与排气管7进行连接,下料溜管4通过伸入口3贯穿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至烘干炉主体1内,下料溜管4顶端通过螺栓与进料集中槽5相互锁固。其中,所述下料溜管4由管体41、固定板42、出料口43、耐火浇注料组件44组成,所述管体41顶端与固定板42相互焊接,所述管体41底端开设有一出料口43,所述管体41外侧中部通过耐火浇注料组件44进行包裹,所述管体41通过伸入口3贯穿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至烘干炉主体1内,且固定板42底端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2顶端的伸入口3处进行锁固。其中,所述耐火浇注料组件44由左外管441、右外管442、安装板443、固定螺栓444、底板445和耐火浇注料446组成,所述左外管441和右外管442底端均焊接有底板445,所述左外管441和右外管442前后两端均焊接有安装板443,所述左外管441和右外管442均包裹在管体41外侧,且通过固定螺栓444对左外管441和右外管442连接处的安装板443进行锁固,所述左外管441和右外管442与管体41之间通过耐火浇注料446进行填充。其中,所述管体41从左至右向下倾斜,且管体41底部的出料口43呈水平状态,有利于降低了漏风系数,提高了炉膛热量使用率。其中,所述进料集中槽5由上至下渐缩,且底部与管体41内径贴合,有利于将物料导入至下料溜管4内。其中,所述底板445呈半圆弧状,底板445弧度与管体41一致,且两个底板445内壁与管体41贴合,有利于对耐火浇注料446底部进行密封。其中,所述耐火浇注料446呈圆形状,且厚度为三厘米,使下料溜管4更耐温,不易氧化,大大的提高了下料溜管4的使用寿命。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使用者所需的位置上,然后将需要进行烘干的物料放入进料集中槽5内,通过进料集中槽5将物料导入至下料溜管4的管体41内部,由于管体41从左至右向下倾斜,通过管体41倾斜将物料导入至烘干炉主体1内,下料溜管4采用斜溜式,中间无拐点,有效的解决了易堵料的问题,通过烘干炉主体1对导入的物料进行烘干处理,控制引风机6对烘干炉主体1内物料烘干时产生的水汽进行吸引,且通过排气管7将水汽进行排出,由于下料溜管的管体41底部的出料口采用平口式,风向与截面积垂直,有效的降低了漏风系数,提高了炉膛热量使用率,且下料溜管4外侧中部设置了耐火浇注料446,在对耐火浇注料446进行注料时首先将左外管441和右外管442套接在管体41外侧,然后通过固定螺栓444将左外管44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包括烘干炉主体(1)、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口(3)、进料集中槽(5)、引风机(6)和排气管(7),所述烘干炉主体(1)左侧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2)相互锁固,所述进料管支撑壳(2)顶端开设有伸入口(3),所述烘干炉主体(1)顶部安装有一引风机(6),且引风机(6)顶部与排气管(7)进行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溜管(4),所述下料溜管(4)通过伸入口(3)贯穿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至烘干炉主体(1)内,所述下料溜管(4)顶端通过螺栓与进料集中槽(5)相互锁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包括烘干炉主体(1)、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口(3)、进料集中槽(5)、引风机(6)和排气管(7),所述烘干炉主体(1)左侧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2)相互锁固,所述进料管支撑壳(2)顶端开设有伸入口(3),所述烘干炉主体(1)顶部安装有一引风机(6),且引风机(6)顶部与排气管(7)进行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溜管(4),所述下料溜管(4)通过伸入口(3)贯穿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至烘干炉主体(1)内,所述下料溜管(4)顶端通过螺栓与进料集中槽(5)相互锁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溜管(4)由管体(41)、固定板(42)、出料口(43)、耐火浇注料组件(44)组成,所述管体(41)顶端与固定板(42)相互焊接,所述管体(41)底端开设有一出料口(43),所述管体(41)外侧中部通过耐火浇注料组件(44)进行包裹,所述管体(41)通过伸入口(3)贯穿进料管支撑壳(2)伸入至烘干炉主体(1)内,且固定板(42)底端通过螺栓与进料管支撑壳(2)顶端的伸入口(3)处进行锁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烘干下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浇注料组件(44)由左外管(4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海商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科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