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03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领域,一种液力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和变矩器总成;所述变速箱总成包括变速箱壳体,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内的变速箱输入轴、顺车离合装置、倒车离合装置和输出轴装置。该液力变速箱对离合器毂的安装方式进行了简化,而离合器毂无需一体焊接并做渗碳处理,如此离合器毂上的滑槽宽度即可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满足与外摩擦片适配宽度,既可实现轴向运动,又能避免周向松动导致的使用过程的抖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变速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力变速箱。
技术介绍
在物料搬运行业中,内燃叉车的应用广泛。内燃叉车用的变速箱有常见的机械变速箱、液力变速箱。由于液力变速箱是通过液力介质(传动油)进行能量传递的,与机械变速箱相比,它具有传动平稳,噪音低,操纵舒适等优点,从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液力变速箱采用多片式湿式离合器,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由单个离合器实现前进或者后退。具体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431510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该液力传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减速器驱动桥总成和比例液压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总成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之间通过万向联轴节实现动力传递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通过弹性支座组件实现箱体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包括固定一起的变速箱壳体和变矩器壳体,变矩器壳体内设置变矩器总成,变速箱壳体内设置输出齿轮、输出法兰、中间轴总成、输入轴总成、进油轴套总成、主动齿轮、PTO齿轮和内泵齿轮,输入轴总成包括前进档离合器,中间轴总成包括后退档离合器。前进档离合器和后退档离合器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其说明书附图2,图中的前进档离合器和后退档离合器,中间转轴(前进轴或后退轴)上均设有径向延伸部,离合器毂是连接固定在径向延伸部,一般采用焊接。外摩擦片连接在离合器毂上,内摩擦片连接在离合器齿轮上。通过液压驱动活塞,以调节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的摩擦力,进而控制整个装置的离合。但是上述液力传动变速箱中的离合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离合器毂与中间转轴的径向延伸部需要通过焊接固定,工艺繁琐,效率较低。之所以采用焊接,是因为离合器毂与中间转轴本体、径向延伸部之间要构成用于安装活塞的区域,而活塞需要与离合器毂与中间转轴的径向延伸部之间形成液压腔,故因此一般的可拆卸结构玩法保证液压腔的强度和密封要求。但即便如此,焊接仍然会使离合器毂与径向延伸部的连接处存在微小的焊缝和间隙,液压油会渗透至焊缝和间隙中,长时间使用影响焊接强度,存在安全隐患。2,如上所述,离合器毂与中间转轴焊接固定,并且轴与齿轮在加工成型后还需要进行表面渗碳处理,以达到足够的强度。然而表面渗碳处理会导致,工件表面产生变化。当离合器毂与中间转轴焊接后一体做渗碳工艺处理时,也会导致离合器毂的表面产生变化。但由于外摩擦片与所述离合器毂周向定位且轴向能相对运动,一般需在离合器毂表面设多条轴向的滑槽,滑槽最好需与外摩擦片的凸起相适配,从而既可实现轴向运动,又能避免周向松动导致的使用过程的抖动。但是经表面渗碳处理,离合器毂上的滑槽宽度难以保证,如事先的滑槽宽度做了足够的冗余,则可能导致渗碳后滑槽宽度仍然较大,而会产生周向松动;如事先的滑槽宽度冗余不足,则可能导致渗碳后滑槽宽度较小,外摩擦片难以安装。另外在液力变速箱中,由于多数机械液压系统的压力来自于液压泵,液压泵的驱动方式又分为发动机直接驱动和整车皮带轮传达两种方式。在小吨位叉车中通过柴油机直接驱动的方式更为广泛的使用,故需在配套小吨位叉车的柴油机上设计一个供驱动液压泵使用的PTO输出接口,以实现PTO的动力传递。而不同的PTO传递路线以及传递结构,不仅会影响整个变速箱结构的紧凑性,也会影响到整体的传动效率;而现有的PTO传递路线还有改进的空间。如上文所提到的公开号为“CN10431510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该专利的附图2所示,PTO轴及其上的齿轮是与输入轴总成相连接,然后通过内泵齿轮将动力传输到油泵总成上。又如公告号为CN21059139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带湿式离合器的拖拉机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轴,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动力输出轴和动力连接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变速输出系统,所述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连接轴之间滑动套设有滑移套,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有湿式离合器上用于安装内片的安装座,所述动力连接轴连接所述湿式离合器上用于安装外片的外壳,所述外壳传动连接PTO动力输出系统,还包括用于所述滑移套和所述湿式离合器工作的控制系统。该方案中的PTO动力输出系统也采用单独的驱动齿连接于动力连接轴上。上述文献所提到的PTO轴设置方式占用变速箱内部空间较大,导致变速箱体积更大,成本更高。在以上基础上,现有液力变速箱内离合装置的润滑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301537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本中公开的一种自动变速器用离合器毂,包括第一离合器内毂、第二离合器外毂和活塞,第一离合器内毂设有出油孔,所述第二离合器外毂设有第二离合器外毂支撑轴,第二离合器外毂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延伸至第一离合器内毂与活塞之间;第一离合器内毂、延伸部以及第二离合器外毂支撑轴形成兜油油道。该技术方案是通过出油孔与兜油油道连通,解决了传统的多挡变速箱设计中多个离合器空间布置不足及难加工的问题,对多挡自动变速箱的空间进行了压缩,使其结构更加的紧凑,加工更加简便,成本更加的低廉,在节约空间降低加工难度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第一离合器中摩擦片的润滑问题。但其方案中,由于出油孔与兜油油道与内外摩擦片副相距较远,从而无法直接对其进行润滑,即需要较大量的润滑油才能实现对于摩擦片的润滑。最后,目前的液力变速箱的行车和驻车制动均为一体式制动器,其中有采用外部蓄能器独立控制实现驻车,也有采用内部双活塞分体控制实现驻车,但都属于轮毂制动形式。这类制动方式在液压系统或单支制动器出现故障时,车体驻车的可靠性常会出现安全隐患。如公告号为“CN203035814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常闭湿式驻车制动器,涉及车辆制动器制造领域。传动轴的前、后部分别装有左端盖与右端盖,左、右端盖分别连接在静壳体两端;动摩擦片内齿与传动轴相啮合,静摩擦片外齿与静壳体啮合;活塞小头端面与动摩擦片接触,大头外端面均匀加工有用于安装弹簧组件的多个内孔,活塞大头左侧端面与静壳体之间带有充油形腔和进油口,活塞与静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左端盖靠静摩擦片端面和静壳体、活塞小头靠动摩擦片端面均带有用于封闭形腔内油液循环的循环油流动槽。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常态时,在弹簧组件的弹力作用下活塞小头端面以衡定的压力压靠在动摩擦片上,摩擦片被压合,制动器闭合。车辆启动时,松开驻车制动手柄使得液压油注入活塞与静壳体间的油腔内,活塞在液压油推动下右移,压缩弹簧组件,摩擦片松懈,传动轴和动摩擦片随变速箱输出轴转动。当驻车或紧急制动时,拉动驻车制动手柄,活塞与静壳体间的油腔与回油路导通,在弹簧组件的作用下,活塞左移压合动摩擦片,制动器闭合。上述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常闭湿式驻车制动器中,左、右端盖分别连接在静壳体两端,且左端盖还通过螺栓与变速箱壳体相连接,该方案通过变速箱壳体实现制动,但采用了左、右端盖和静壳体,结构复杂且需要保证左、右端盖和静壳体的自身强度和连接强度,满足制动强度需求。另外,还需要保证左、右端盖和静壳体的连接部位密封性问题,避免液压油或润滑油外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力变速箱,该液力变速箱对离合器毂的安装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和变矩器总成;所述变速箱总成包括变速箱壳体(1),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内的变速箱输入轴(2)、顺车离合装置、倒车离合装置和输出轴(61)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顺车离合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套设在变速箱输入轴(2)上的顺车离合齿轮(41),以及连接在变速箱输入轴(2)上的第一齿轮(42),以及与所述顺车离合齿轮(41)连接固定的离合器毂(32);所述离合器毂(32)通过内外摩擦片副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2)相连接;所述倒车离合装置包括倒车轴(51),以及通过轴承套设在倒车轴(51)上的倒车离合齿轮(52),以及与所述倒车轴(51)连接固定的第二齿轮(53);所述倒车离合齿轮(52)上固定连接有离合器毂(32),离合器毂(32)通过内外摩擦片副与所述倒车轴(51)相连接;/n所述输出轴(61)装置包括输出轴(61),以及连接在输出轴(61)上的输出齿轮(62);所述第二齿轮(53)与第一齿轮(42)相啮合,顺车离合齿轮(41)和倒车离合齿轮(52)分别与输出齿轮(62)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和变矩器总成;所述变速箱总成包括变速箱壳体(1),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内的变速箱输入轴(2)、顺车离合装置、倒车离合装置和输出轴(61)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顺车离合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套设在变速箱输入轴(2)上的顺车离合齿轮(41),以及连接在变速箱输入轴(2)上的第一齿轮(42),以及与所述顺车离合齿轮(41)连接固定的离合器毂(32);所述离合器毂(32)通过内外摩擦片副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2)相连接;所述倒车离合装置包括倒车轴(51),以及通过轴承套设在倒车轴(51)上的倒车离合齿轮(52),以及与所述倒车轴(51)连接固定的第二齿轮(53);所述倒车离合齿轮(52)上固定连接有离合器毂(32),离合器毂(32)通过内外摩擦片副与所述倒车轴(51)相连接;
所述输出轴(61)装置包括输出轴(61),以及连接在输出轴(61)上的输出齿轮(62);所述第二齿轮(53)与第一齿轮(42)相啮合,顺车离合齿轮(41)和倒车离合齿轮(52)分别与输出齿轮(62)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摩擦片副包括间隔布置的多片外摩擦片(33)和内摩擦片(34);顺车离合装置中,内摩擦片(34)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2)周向定位且轴向能相对运动,外摩擦片(33)与所述离合器毂(32)周向定位且轴向能相对运动;倒车离合装置中,内外摩擦片副包括间隔布置的多片外摩擦片(33)和内摩擦片(34),外摩擦片(33)与所述离合器毂(32)周向定位且轴向能相对运动,内摩擦片(34)与所述倒车轴(51)周向定位且轴向能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顺车离合装置和倒车离合装置均包括液压驱动组件,液压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能沿变速箱输入轴(2)/倒车轴(51)轴向运动,并作用于内外摩擦片副以调节外摩擦片(33)和内摩擦片(34)间的摩擦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42)一体连接固定在变速箱输入轴(2)上,第二齿轮(53)一体连接固定在倒车轴(51)上;所述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53)的径向外端部上设有朝向离合器毂(32)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31);
顺车离合装置中,液压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齿轮(42)的轴向延伸部(31)、本体部及变速箱输入轴(2)的外壁所围合构成的区域内;液压驱动组件与第一齿轮(42)的本体部之间形成液压腔(37),液压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第一齿轮(42)的轴向延伸部(31)、变速箱输入轴(2)外壁密封配合;
倒车离合装置中,液压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齿轮(53)的轴向延伸部(31)、本体部及倒车轴(51)的外壁所围合构成的区域内;液压驱动组件与第二齿轮(53)的本体部之间形成液压腔(37),液压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第二齿轮(53)的轴向延伸部(31)、倒车轴(51)外壁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立峰金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