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98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7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故障零部件所属类型,若故障零部件满足条件A时,则为A类零部件,否则,为B类零部件;条件A为:当发生故障后,不会影响人身和车辆安全,但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且能通过提高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的基准目标怠速,以避免发动机熄火;当故障零部件为B类零部件时,不调整基准目标怠速;当故障零部件为A类零部件时,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将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基准目标怠速中,得到最终目标怠速;将基准目标怠速调整至最终目标怠速。本申请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发动机零部件出现故障时,不仅难以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也无法保证车辆可以跛行回家以便于进行维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怠速是发动机工作时最常见的工况,怠速转速过高会造成油耗、排放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问题,怠速转速过低会造成发动机抖动、NVH等问题。当发动机零部件发生故障时,需要首先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其次车辆尽可能跛行回家,即驾驶到维修店进行维修,最后保证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NVH等尽可能影响较小。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采集各种信号并输入到发动机控制器,由发动机控制器判断车辆处于何种怠速工况,在怠速行驶工况与怠速工况下进行不同的空气量补偿,从而可以克服不论何种工况均采用同一空气补偿模式带来的弊端,改善了发动机工作稳定性,提高了整车驾驶性能。上述方案针对的是发动机零部件未发生故障情况下怠速的控制问题。然而,对于发动机零部件出现故障情况下的怠速的控制,目前鲜有报道,若发动机零部件出现故障时,不仅难以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也无法保证车辆可以跛行回家以便于进行维修,更无法保证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NVH等尽可能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发动机零部件出现故障时,不仅难以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也无法保证车辆可以跛行回家以便于进行维修的问题。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故障零部件所属类型,若所述故障零部件满足条件A时,则为A类零部件,否则,为B类零部件;所述条件A为:当发生故障后,不会影响人身和车辆安全,但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且能通过提高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的基准目标怠速,以避免发动机熄火;当所述故障零部件为B类零部件时,不调整所述基准目标怠速;当所述故障零部件为A类零部件时,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将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中,得到最终目标怠速;将所述基准目标怠速调整至所述最终目标怠速。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类零部件包括如下六种子类型:影响充气效率变化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一子类零部件;影响充气效率变化超过第二阈值且不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二子类零部件;影响空燃比变化超过第三阈值的第三子类零部件;影响空燃比变化超过第四阈值且不超过第三阈值的第四子类零部件;影响点火效率变化超过第五阈值的第五子类零部件;影响点火效率变化超过第六阈值且不超过第五阈值的第六子类零部件。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故障零部件对充气效率、空燃比和点火效率的影响大小,判断所述故障零部件所属的子类型;根据所述故障零部件所属的子类型的预设梯度补偿量,获取零部件怠速补偿量;根据车辆所在档位及车速,获取车速怠速补偿量;将所述零部件怠速补偿量与车速怠速补偿量相加,得到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子类型所对应的预设梯度补偿量均满足如下条件:定义修正怠速波动范围为: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且在N档或P档条件下的怠速允许波动范围乘以修正倍数后所得到的波动范围;在N档或P档条件下,将所述预设梯度补偿量作为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所述基准目标怠速后,发动机的怠速波动不超过所述修正怠速波动范围。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故障零部件属于第一子类零部件至第六子类零部件中的其中一种子类型时,将该子类型所对应的预设梯度补偿量作为零部件怠速补偿量;当所述故障零部件属于第一子类零部件至第六子类零部件中的其中两种子类型时,从该两种子类型所对应的预设梯度补偿量中选择预设梯度补偿量较大的一个,并将该较大的预设梯度补偿量乘以补偿系数后,作为零部件怠速补偿量,所述补偿系数大于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系数满足条件:定义修正怠速波动范围为: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且在N档或P档条件下的怠速允许波动范围乘以修正倍数后所得到的波动范围;在N档或P档条件下,将所述零部件怠速补偿量作为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所述基准目标怠速后,发动机的怠速波动不超过所述修正怠速波动范围。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车辆所在档位及车速,获取车速怠速补偿量,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档位是否为倒档、1档或2档;若是,则根据车速大小,将车速对应的预设修正补偿量作为车速怠速补偿量;若否,则令车速怠速补偿量取值为0。一些实施例中,当车速不大于第一预设速度时,所述车速对应的预设修正补偿量为正值;当车速不小于第二预设速度时,所述车速对应的预设修正补偿量为负值;其中,第一预设速度小于第二预设速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10%;第二阈值为5%;第三阈值为8%;第四阈值为3%;第五阈值为10%;第六阈值为4%。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基准目标怠速调整至所述最终目标怠速,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最终目标怠速与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怠速阈值;若是,则以第一增加速率为单位调节所述基准目标怠速,直至当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与最终目标怠速的差值不大于怠速阈值且大于允许误差范围时,以第二增加速率为单位调节所述基准目标怠速,直至当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与最终目标怠速的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将所述所述基准目标怠速节为所述最终目标怠速;其中,所述第二增加速率小于第一增加速率;若否,则以第二增加速率为单位调节所述基准目标怠速,直至当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与最终目标怠速的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将所述基准目标怠速调节为所述最终目标怠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在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存在实际怠速、基准目标怠速以及在N档或P档条件下的怠速允许波动范围,通常整车控制器控制实际怠速达到基准目标怠速,并在怠速允许波动范围内进行波动;而当发动机发生故障时,通过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以对基准目标怠速进行补偿,达到最终目标怠速,整车控制器便可将实际怠速控制调节到最终目标怠速,从而可以在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发动机不会熄火,使得车辆尽可能跛行回家,便于车辆进行维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车辆所在档位及车速获取车速怠速补偿量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n判断故障零部件所属类型,若所述故障零部件满足条件A时,则为A类零部件,否则,为B类零部件;所述条件A为:当发生故障后,不会影响人身和车辆安全,但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且能通过提高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的基准目标怠速,以避免发动机熄火;/n当所述故障零部件为B类零部件时,不调整所述基准目标怠速;/n当所述故障零部件为A类零部件时,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将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中,得到最终目标怠速;将所述基准目标怠速调整至所述最终目标怠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故障零部件所属类型,若所述故障零部件满足条件A时,则为A类零部件,否则,为B类零部件;所述条件A为:当发生故障后,不会影响人身和车辆安全,但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且能通过提高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的基准目标怠速,以避免发动机熄火;
当所述故障零部件为B类零部件时,不调整所述基准目标怠速;
当所述故障零部件为A类零部件时,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将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所述基准目标怠速中,得到最终目标怠速;将所述基准目标怠速调整至所述最终目标怠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类零部件包括如下六种子类型:
影响充气效率变化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一子类零部件;
影响充气效率变化超过第二阈值且不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二子类零部件;
影响空燃比变化超过第三阈值的第三子类零部件;
影响空燃比变化超过第四阈值且不超过第三阈值的第四子类零部件;
影响点火效率变化超过第五阈值的第五子类零部件;
影响点火效率变化超过第六阈值且不超过第五阈值的第六子类零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最终怠速补偿量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故障零部件对充气效率、空燃比和点火效率的影响大小,判断所述故障零部件所属的子类型;
根据所述故障零部件所属的子类型的预设梯度补偿量,获取零部件怠速补偿量;
根据车辆所在档位及车速,获取车速怠速补偿量;
将所述零部件怠速补偿量与车速怠速补偿量相加,得到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类型所对应的预设梯度补偿量均满足如下条件:
定义修正怠速波动范围为: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且在N档或P档条件下的怠速允许波动范围乘以修正倍数后所得到的波动范围;
在N档或P档条件下,将所述预设梯度补偿量作为所述最终怠速补偿量,补入所述基准目标怠速后,发动机的怠速波动不超过所述修正怠速波动范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零部件故障后怠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故障零部件属于第一子类零部件至第六子类零部件中的其中一种子类型时,将该子类型所对应的预设梯度补偿量作为零部件怠速补偿量;
当所述故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龙刘磊岳永召赵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