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94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设有间隔条,间隔条将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的空腔分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还包括镀膜加热组件,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镀膜加热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接头、母线、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与所述第二基板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可以有效降低金属浆料与铜箔的接触电阻,大大降低母线的热点,解决了母线过热导致的热量不均的问题;且有效避免了膜层的氧化,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镀膜加热玻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
技术介绍
目前,诸多企业都在进行镀膜加热玻璃的研究,但大多都是采用夹层结构来实现加热。这种玻璃是利用一片单片的玻璃窗通过一种透明塑料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与另一片单片的玻璃窗粘结在一起,导电膜层被设置在其中一层玻璃上。其中,用以导电的膜层一般都是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方法制成的,也被称为离线Low-E膜。而通常情况下,当导电膜层与PVB结合时,因折射因素的影响,其外观颜色变化会非常大,对于控制产品批次的稳定性难度极大,不适于多批次生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中空结构,即能实现加热功能,又可以保证颜色的稳定。然而,现有技术中,母线结构大多仅选用银浆材料,而实际应用中,因银浆电阻无法与膜层电阻匹配,导致母线发热严重,产生“热点”,甚至严重影响产品的加热效果。另外,在实际应用中,Low-E导电膜和纯银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氧化而失去导电加热能力,即便是微量的接触,也会对加热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可以有效降低金属浆料与铜箔的接触电阻,大大降低母线的热点,解决了母线过热导致的热量不均的问题;且有效避免了膜层的氧化,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均匀加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设有间隔条,间隔条将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的空腔分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还包括镀膜加热组件,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镀膜加热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接头、母线、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与所述第二基板固定。镀膜加热组件的设置可有效降低金属浆料与铜箔的接触电阻,大大降低母线的热点,解决了母线过热导致的热量不均的问题;且有效避免了膜层的氧化,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均匀加热。进一步的,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母线包括上下设置的铜箔、金属浆料层,所述金属浆料层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固定,所述铜箔与所述接头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浆料层距离所述第二腔体远离间隔条的内侧壁的水平距离不小于6-9mm,金属浆料层距离间隔条靠近第二腔体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6mm。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浆料层距离所述第二腔体远离间隔条的内侧壁的水平距离不能太近,否则会造成漏电;或者外部空气中的微量氧气、水会进入第二腔体内导致金属导电膜被氧化,破坏膜层。进一步的,所述铜箔的宽度与金属浆料层的宽度比小于0.95:1;所述铜箔的长度与金属浆料层的长度比小于1:1。进一步的,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母线为金属浆料层、金属箔带、带有导电胶的金属箔带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母线的宽度为2-20mm,母线的顶部距离间隔条顶部的垂直距离为0-10mm。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包括金属电极和导线,导线外壁设有绝缘层。进一步的,当镀膜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间隔条内部或者周边开有容纳接头的导线穿过的孔洞。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条的孔洞由密封胶封堵,密封胶为丁基胶、结构胶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条的顶部通过顶部丁基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间隔条的底部通过底部丁基胶层与所述透明导电膜或第二基板固定,所述底部丁基胶层与所述镀膜加热组件间隔设置或底部丁基胶层全部/部分覆盖镀膜加热组件。当底部丁基胶层全部覆盖镀膜加热组件时,底部丁基胶层可以更进一步的对镀膜加热组件进行防护,防止金属导电膜被氧化造成膜层破坏。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热效果,也可以通过外接控制系统根据温度控制加热时长及给定功率等,进一步控制加热温度均匀,适合批量生产。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电膜为离线导电膜、在线导电膜中的一种,所述透明导电膜的面积小于第二基板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结构胶,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间隔条的一端设有封边层,所述第二基板和/或第一基板的外壁设有遮蔽层。封边层由封边剂形成,用来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分等渗入到结构胶内。遮蔽层用以遮盖金属浆料层、铜箔及接头,增加产品的美观程度遮蔽涂层包括但不限于彩釉、底涂、胶贴等。进一步的,所述铜箔的底部有透明导电胶,铜箔通过透明导电胶与所述金属浆料层固定,透明导电胶的覆盖面积大于铜箔与金属浆料层接触面积的三分之一。透明导电胶的覆盖面积大于铜箔与金属浆料层接触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确保铜箔与金属浆料层的固定牢靠,并且使透明导电胶不会外溢。进一步的,所述铜箔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金属浆料层连接。所述金属浆料层为纯银浆或掺杂金、铂、铜、镍、不锈钢、锡、铝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银浆浆料形成的层状结构。所述的第一腔体内充有氩气、氪气、氮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第一腔体内氧气含量小于1%。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条由金属材料、有机复合材料、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接头与母线之间使用金属锡通过焊接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可有效降低金属浆料与铜箔的接触电阻,大大降低母线的热点,解决了母线过热导致的热量不均的问题;且有效避免了膜层的氧化,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均匀加热。(2)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热效果,也可以通过外接控制系统根据温度控制加热时长及给定功率等,进一步控制加热温度均匀,适合批量生产。(3)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通过改变镀膜加热组件在中空玻璃中的位置,有效避免了膜层的氧化,可大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使产品更加可靠。(4)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采用中空结构,即能实现加热功能,又可以保证颜色的稳定,适合多批次生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第二腔体内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底部丁基胶层覆盖镀膜加热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第二腔体内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镀膜加热组件位于第一腔体内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五个中心点的选取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间隔条;31-顶部丁基胶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所述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之间设有间隔条(3),间隔条(3)将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之间的空腔分为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5);还包括镀膜加热组件(6),所述镀膜加热组件(6)位于所述第一腔体(4)或第二腔体(5)内,镀膜加热组件(6)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接头(61)、母线(62)、透明导电膜(63),透明导电膜(63)与所述第二基板(2)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所述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之间设有间隔条(3),间隔条(3)将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之间的空腔分为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5);还包括镀膜加热组件(6),所述镀膜加热组件(6)位于所述第一腔体(4)或第二腔体(5)内,镀膜加热组件(6)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接头(61)、母线(62)、透明导电膜(63),透明导电膜(63)与所述第二基板(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加热组件(6)位于所述第二腔体(5)内,所述母线(62)包括上下设置的铜箔(621)、金属浆料层(622),所述金属浆料层(622)与所述透明导电膜(63)固定,所述铜箔(621)与所述接头(6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浆料层(622)距离所述第二腔体(5)远离间隔条(3)的内侧壁的水平距离不小于6-9mm,金属浆料层(622)距离间隔条(3)靠近第二腔体(5)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加热的中空镀膜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621)的宽度与金属浆料层(622)的宽度比小于0.95:1;所述铜箔(621)的长度与金属浆料层(622)的长度比小于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研耿平赵红英耿振博张得全樊小伟李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