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及其内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78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海藻纤维生产的术后康复内裤及其生产工艺,包括混纺、编织、染色、定型和缝制步骤,采用特殊配海藻纤维和长绒棉纱的混纺纱,与锦氨包芯纱一起编织后得裤胚,进一步采用”棉/锦一浴染料”一步法染棉和锦纶,从而缩短40%的染色时间,减少高温染煮的不利影响,避免海藻纤维的损伤,最大限度确保成品的抗菌效果。经该工艺生产的术后康复内裤,弹性适宜,具有良好抗菌效果,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及其内裤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海藻纤维生产的术后康复内裤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实施了泌尿外科、肛肠、妇科等手术后的患者,术后伤口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病患身体虚弱,创口容易感染。市面上销售的普通内裤,其透气性和弹性有限,不利于血液循环,不利于伤口恢复,同时抗菌性不足,难以保持伤口及其周边皮肤的卫生,目前缺少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性能且舒适透气的术后康复内裤。海藻纤维,是从海洋藻类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得的人造纤维,具有抑菌性能和防霉性能优良等特点,是制作康复内裤的优良原料。然而海藻纤维用于生产内裤目前无法实现,其原因在于存在技术难点,主要为海藻纤维多为短纤(1.5D*38mm),韧性和强力不足,无法直接用于织造内衣;另外传统的染色工艺会使海藻纤维溶解,同时,高温也会对海藻造成损坏,从而使抗菌效果下降甚至消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穿着合体舒适,具有良好抗菌效果的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及其生产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混纺将海藻纤维和长绒棉纱经清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捻线流程混纺得到混纺棉纱,其中海藻纤维与长绒棉的混纺比例为15-30:85-70;(2)编织在大圆机上,在25-35℃,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将混纺棉纱与锦氨包芯纱一起编织,得到无缝裤胚;在编织过程中设置与自动送纱器相连的张力控制器,通过张力控制器控制自动送纱器,使其转速稳定为300-500rpm;(3)染色采用棉/锦一浴一步法在PH=6~7条件下染色,染色温度为75-80℃;(4)定型将染色后的裤胚在内衣定型机上烘干,烘干温度为90-100℃,时间15-25秒;(5)缝制根据样板裁剪成无缝裤胚,并使用拼缝机缝合成型。作为优选,步骤(1)中海藻纤维为1.5D*38mm,长绒棉纱为37mm,马克隆值4.2。作为优选,步骤(2)还包括预缩处理步骤,即将裤胚摆平并用蒸汽加热,控制汽蒸温度为75-85℃,处理时间为20-35分钟。作为优选,预缩处理步骤中控制汽蒸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30分钟。作为优选,步骤(3)还包括柔软处理步骤,即将染色后的裤胚采用浓度为2-3%亲水性柔软剂进行处理。作为优选,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100度,时间20秒。作为优选,步骤(5)中缝合针距为20-25针/英寸。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经上述生产工艺生产的术后康复内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海藻纤维与长绒棉纱,采用特殊配比并经一系列流程混纺成混纺纱,提升海藻纱线韧性和强力,使海藻纤维可应用于内衣内裤等产品的生产。2、进一步采用锦氨包芯丝与长绒棉/海藻纤维混纺纱一起编织,增强织物的弹性,提升穿着舒适度和耐穿性,同时可以达到吸湿性和透气性以及柔软的手感。采用具有抗菌性的锦纶纱线,可增强产品的抗菌性能。3、采用圆筒织机无缝编织,裤缝两侧不需缝合,贴身无痕,减少对皮肤和伤口的挤压和摩擦,有益于术后恢复。通过与包纱配搭,合理设定纱线张力及各部位拉伸尺寸,达到“合体、舒适”的穿着效果。4、选用”棉/锦一浴染料”一步法染棉和锦纶,从而缩短了40%染色时间,减少高温染煮的不利影响;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着色,严格控制染色温度,从而得到均匀的色泽。采用以上染色工艺,可以避免海藻纤维的损伤,最大限度确保成品的抗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术后康复内裤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术后康复内裤的版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混纺精选1.5D*38mm的海藻纤维,将其与37mm马克隆值4.2的长绒棉纱,经清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等流程混纺成为60支棉纱,其中海藻纤维含量为16%,棉含量84%。海藻纤维具有超过长绒棉的高舒适度,手感类似于丝绸和羊绒。加之其优良的抑菌防霉、可生物降解等本质特性,适合制作贴身的针织品,但海藻纤维多为短纤,无法直接织造内衣。将海藻纤维与长绒棉纱,经一系列流程混纺成混纺纱可提升海藻纱线韧性和强力。锦氨包芯丝与长绒棉/海藻纤维混纺纱一起编织,可以增强织物的弹性,提升穿着舒适度和耐穿性,同时可以达到吸湿性和透气性以及柔软的手感。为配搭高支棉的弹力和韧性,包纱中的氨纶牵伸比设定为2.5-2.7。采用具有抗菌性的锦纶纱线,可增强产品的抗菌性能。2、编织将混纺棉纱与锦氨包芯纱置于20-25℃环境中平衡72小时以上,以保障编织后得到均匀的纹路。此后在大圆机上,在25-35℃,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将混纺棉纱与锦氨包芯纱一起编织,得到无缝裤胚。此种环境条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纱线各部分性能的稳定,减少由于捻度的特殊设定而引起的不利影响。其中圆筒机采用13英寸针筒、9毫米针舌、1152针的编织机进行编织,包芯纱使用2020/20空包丝。在编织过程中设置张力控制器,张力控制器与自动送纱器相连,通过张力控制器的程序设定作用于自动送纱器,使其转速稳定为300-500rpm。每一路纱线的张力设定值为1.0,以达到清晰平整的纹路,尺寸稳定。下机后需摆平,并预缩处理。此环节,为避免对海藻纤维的损伤、避免因此导致的“抗菌性能下降”,优选汽蒸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30分钟。预缩可以消除剩余应力,以防止产生勾丝,提高弹性,利于后续的加工;同时预缩还可以改善裤坯的纹路清晰度,达到良好的产品外观。采用圆筒织机无缝编织,裤缝两侧不需缝合,贴身无痕,减少对皮肤和伤口的挤压和摩擦,有益于术后恢复。通过与包纱配搭,合理设定纱线张力及各部位拉伸尺寸,达到“合体、舒适”的穿着效果。3、染色使用“棉/锦一浴染料”GR\MG在PH=6条件下染色,染料用量为0.5-1.0%,温度控制为80℃以下,染色时间控制为5小时。由于海藻纤维是从天然的海藻提取而出,本身的抗碱抗酸性较弱,在强酸碱染浴中,极易溶解。在实际应用中,为得到所需颜色,染色时难免要添加酸、碱类染色药剂,而且,为得到较高上染率和匀染性,染色过程还需要较高温度和较长加热时间。这些环节控制不良,都会削弱海藻的抗菌性能。本实施例选用”棉/锦一浴染料”一步法染棉和锦纶,从而缩短了40%染色时间,减少高温染煮的不利影响;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PH为6-7)着色,并采用自动染色机智能调整染色温度(不超过80℃),从而得到均匀的色泽。采用以上染色工艺,可以避免海藻纤维的损伤,最大限度确保成品的抗菌效果。为改善织物手感和防止静电,可选用亲水性柔软剂2%进行柔软处理,本实施例采用脂肪族季铵盐水溶液。必要时,深色织物可做固色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混纺将海藻纤维和长绒棉纱经清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捻线流程混纺得到混纺棉纱,其中海藻纤维与长绒棉的混纺比例为15-30:85-70;/n(2)编织在大圆机上,在25-35℃,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将混纺棉纱与锦氨包芯纱一起编织,得到无缝裤胚;在编织过程中设置与自动送纱器相连的张力控制器,通过张力控制器控制自动送纱器,使其转速稳定为300-500rpm;/n(3)染色采用棉/锦一浴一步法在PH=6~7条件下染色,染色温度为75-80℃;/n(4)定型将染色后的裤胚在内衣定型机上烘干,烘干温度为90-100℃,时间15-25秒;/n(5)缝制根据样板裁剪成无缝裤胚,并使用拼缝机缝合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混纺将海藻纤维和长绒棉纱经清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捻线流程混纺得到混纺棉纱,其中海藻纤维与长绒棉的混纺比例为15-30:85-70;
(2)编织在大圆机上,在25-35℃,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将混纺棉纱与锦氨包芯纱一起编织,得到无缝裤胚;在编织过程中设置与自动送纱器相连的张力控制器,通过张力控制器控制自动送纱器,使其转速稳定为300-500rpm;
(3)染色采用棉/锦一浴一步法在PH=6~7条件下染色,染色温度为75-80℃;
(4)定型将染色后的裤胚在内衣定型机上烘干,烘干温度为90-100℃,时间15-25秒;
(5)缝制根据样板裁剪成无缝裤胚,并使用拼缝机缝合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纤维术后康复内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海藻纤维为1.5D*38mm,长绒棉纱为37mm,马克隆值4.2。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梅孙茂福于天宇刘少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润厚木尼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