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47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包括:机架;转动源,设在机架上;转轴,设在机架上并与转动源相连;第一止挡部件,固定设在转轴的第一端部上并与线盘的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转轴的第一端部运动;第二止挡部件,可拆卸地设在第二端部上并与线盘的另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转轴的第二端部运动。其中,在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传动凸起,而在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容纳传动凸起的传动凹槽。装置不但解决了线盘容易在转轴上出现打滑并降低缠线效果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线盘及止挡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了线盘和止挡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收线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
技术介绍
图6显示了现有的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200,其包括机架201、设在机架上的转动源、设在机架上并由转动源驱动的转轴202、可拆卸地设在转轴的外端上的锁定螺母203及固定设在转轴202的内端上的至少一个锥形轴套204。其中,锁定螺母203拧紧在转轴202的外端的外螺纹上,并能将套设在转轴202上的线盘205紧紧地抵靠在锥形轴套204上,以使转轴202能在被转动源驱动时通过锥形轴套204和锁定螺母203来带动线盘205旋转,并将线丝缠到线盘205上。在更换线盘205时,锁定螺母203与线盘205之间的磨损和锥形轴套204和线盘205之间的磨损是无法避免的,锁定螺母203与线盘205之间的扭矩和锥形轴套204和线盘205之间的扭矩均依靠摩擦力来实现传递,随着更换线盘205的频次增加,锥形轴套204和锁定螺母203无法继续对线盘205施加充足的夹紧力,线盘205极易在转轴202上打滑并在影响缠线质量的同时加剧线盘205与止挡部件(即锁定螺母203和锥形轴套204)之间的磨损,降低了线盘205和止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其不但解决了线盘容易在转轴上出现打滑并降低缠线效果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线盘及止挡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了线盘和止挡部件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其包括:机架;转动源,设在所述机架上;转轴,具有设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转动源相连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并准许所述线盘从此装入的第二端部;第一止挡部件,固定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上并与所述线盘的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运动;第二止挡部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并与所述线盘的另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运动。其中,在所述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传动凸起,而在所述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容纳所述传动凸起的传动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挡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轴套部和固定在所述轴套部上并具有所述传动凸起的转盘部,以及用于将所述轴套部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能够沿着径向拧入所述轴套部内的螺钉。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凸起和传动凹槽的数量皆为多个,多个所述传动凸起沿着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件的转盘部上,多个所述传动凹槽沿着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线盘上,以使得每个所述传动凸起都能匹配式插入对应的所述传动凹槽中。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凸起和传动凹槽的横截面皆为三角形、多边形或扇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止挡部件为锁紧螺母,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源包括电机及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和转轴的减速机。进一步地,还包括能引导所述线丝均匀缠绕在所述线盘上的布线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布线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线性移动机构、设在所述线性移动机构上的支撑臂、能够拧入所述支撑臂上的螺杆和能够将所述螺杆锁定在所述支撑臂上的锁定螺母,以及设在所述螺杆上并能绕其自由旋转的线轮,所述线性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支撑臂、螺杆、锁定螺母和线轮沿着平行于所述转轴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以通过所述线轮的往复运动引导线丝均匀缠绕在所述线盘上。进一步地,所述线性驱动机构为液压缸、伺服电机或线性电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能通过转动源驱动转轴并通过转轴带动线盘、第一止挡部件和第二止挡部件跟随该转轴同步旋转,以将线丝缠到线盘上。其中,配合的传动凹槽和传动凸起可以有效阻止线盘相对于第一止挡部件转动,转轴与第一止挡部件之间的固定设置可以进一步阻止线盘相对于转轴运动,由此可以有效阻止线盘在转轴上出现打滑并提高该装置的缠线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线盘及止挡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线盘和止挡部件的使用寿命。该装置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第一止挡部件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第一止挡部件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装置的线盘的主视图;图5为图1所示装置的线盘的侧视图;图6示意性显示了现有的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6上的装置;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第一止挡部件4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第一止挡部件4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装置的线盘6的主视图。如图1到图4所示,该装置100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6上,其主要包括机架1、转动源、转轴3、第一止挡部件4和第二止挡部件5。其中,转动源设在机架上1。转动源可选为能够输出转动的装置,比如电机、发动机或液压马达及其与传动机构的组合等。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源包括电机及用于连接电机和转轴3的减速机。转轴3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其中第一端部31设在机架1上并与转动源相连,而第二端部32能够准许线盘6从其上装入到转轴3上。第一止挡部件4固定设在转轴3的第一端部31上并与线盘6的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转轴3的第一端部31运动。第二止挡部件5可拆卸地设在第二端部32上并与线盘6的另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转轴3的第二端部32运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件4上设置有传动凸起41,而在线盘6上为能够容纳传动凸起41的传动凹槽61,使得传动凸起41和传动凹槽61能完成第一止挡部件4与线盘6之间扭矩的传递。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线盘6上设置有传动凸起41,在第一止挡部件4上设有能够容纳传动凸起41的传动凹槽61,使得传动凸起41和传动凹槽61能完成第一止挡部件4与线盘6之间扭矩的传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装置100能通过转动源驱动转轴3并通过转轴3带动线盘6、第一止挡部件4和第二止挡部件5跟随该转轴3同步旋转,以将线丝缠到线盘6上。其中,配合的传动凹槽61和传动凸41起可以有效阻止线盘6相对于第一止挡部件4转动,转轴3与第一止挡部件4之间的固定设置可以进一步阻止线盘6相对于转轴3运动,由此可以有效阻止线盘6在转轴上3出现打滑并提高该装置的缠线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线盘6及各止挡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线盘6和各止挡部件的使用寿命。该装置100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第一止挡部件4包括套设在转轴3上的轴套部42和固定在轴套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转动源,设在所述机架上;/n转轴,具有设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转动源相连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并准许所述线盘从其上装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n第一止挡部件,固定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上并与所述线盘的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运动;/n第二止挡部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并与所述线盘的另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运动;/n其中,在所述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一个上设有传动凸起,在所述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另一个设有能够容纳所述传动凸起的传动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将线丝缠绕于线盘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转动源,设在所述机架上;
转轴,具有设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转动源相连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并准许所述线盘从其上装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
第一止挡部件,固定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上并与所述线盘的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运动;
第二止挡部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并与所述线盘的另一端相抵靠,用以阻止其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运动;
其中,在所述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一个上设有传动凸起,在所述线盘和第一止挡部件二者中的另一个设有能够容纳所述传动凸起的传动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轴套部和固定在所述轴套部上并具有所述传动凸起的转盘部,以及用于将所述轴套部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紧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能够沿着径向拧入所述轴套部内的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凸起和传动凹槽的数量皆为多个,多个所述传动凸起沿着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件的转盘部上,多个所述传动凹槽沿着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线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云贺谢瑾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工马鞍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眉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