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及阻尼材料填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345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包括:上板及下板,在上板与下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层径向隔板,在径向隔板设置有过胶孔,在与径向隔板垂直的方向还设置有轴向隔板。通过设置轴向隔板来抵消由车轮的轴向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使车轮降噪阻尼器同时具有径向和轴向的双向降噪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的阻尼材料填充方法,将车轮降噪阻尼器的金属骨架放入硫化模具内,利用硫化模具使阻尼材料均匀分布到径向隔板之间的间隙,使阻尼材料与径向隔板和轴向隔板融为一体,避免了阻尼材料与径向隔板和轴向隔板连接部位开裂,提高了车轮降噪阻尼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及阻尼材料填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及阻尼材料填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网络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速铁路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铁路速度的提高,列车运行所带来的噪声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列车行驶时,车轮在轨道上滚动,由于表面粗糙度及轮轨踏面凹凸不平,激发车轮模态振动响应,产生强烈振动和结构噪声,并经车轮表面辐射到空气传播,既影响乘车人的舒适度也给铁路周围的带来巨大的噪声污染。若将一种降噪结构或材料安装在车轮上,通过抑制振动噪声源能量,可达到降低车轮噪声辐射等级的目的。当前车轮降噪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车轮阻尼器、车轮降噪板、车轮降噪环和弹性车轮,都是在车轮上增加弹性阻尼减振的结构或部件来降低辐射噪声。其中,与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车轮阻尼器。经专利检索,与本专利技术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专利:1、申请号为“201710981813.7”、申请日为“2017.10.20”、公开号为“CN107584705A”、公开日为“2018.01.16”、名称为“车轮降噪块的阻尼层填充方法、定位结构及车轮降噪块”、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采用硫化粘接的方式将阻尼材料填充至车轮降噪块的夹层结构的空隙层中形成阻尼层,且在硫化粘接时利用定位块对夹层结构的约束层进行定位以避免其在硫化过程中变形;硫化时,定位块设在夹层结构的边缘且定位块的一部分伸入空隙层内部为约束层提供支撑定位,避免在硫化过程中夹层结构变形。本专利技术采用硫化成型方式,保证了阻尼层与夹层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阻尼层的均匀程度和美观程度,且在硫化填充时采用定位块对夹层结构的约束层进行定位控制,避免约束层和安装板在硫化过程中由于端部自由度大而导致的变形问题而使阻尼层厚度不均匀,从而保证了车轮降噪块的制造质量和尺寸偏差,并可提高减振降噪效果。2、申请号为“201710981817.5”、申请日为“2017.10.20”、公开号为“CN107584966A”、公开日为“2018.01.16”、名称为“一种车轮降噪方法及多层式车轮降噪块”、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轮降噪方法及多层式车轮降噪块,其中车轮降噪方法是在车轮上设置多层式车轮降噪块来进行减振降噪的,在多层式车轮降噪块中设置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孔一和孔二,通过两个端部螺栓分别穿过孔一和孔二拧入到车轮上,在多层式车轮降噪块中靠近轮轴一侧设置第一外约束层,在安装板和第一外约束层之间设置悬浮状内约束层,中空的芯轴穿过悬浮状内约束层且芯轴的一端与安装板接触,芯轴的另外一端与第一外约束层相接触,悬浮状内约束层通过阻尼层一硫化粘接在安装板和第一外约束层之间,通过中部螺栓穿过第一外约束层、芯轴和安装板后拧入到车轮的周向内侧部上,从而将多层式车轮降噪块的中部连接在车轮上。3、申请号为“201710981730.8”、申请日为“2017.10.20”、公开号为“CN107696789A”、公开日为“2018.01.16”、名称为“一种动力吸振式车轮降噪块及降噪方法”、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的车轮降噪块包括稳固支架和弹性阻尼层,稳固支架上开有安装孔,稳固支架包括安装板、共振板和中间体,共振板包括弹性部分和质量部分,弹性部分和质量部分交替分布,弹性阻尼层与共振板交替分布。车轮在运行过程中,在外力的激励作用下,会引起剧烈的共振,通常外界的激励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车轮产生的振动是多阶模态振动频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稳固支架的共振板沿长度方向划分有弹性部分和质量部分,弹性部分的厚度小于质量部分的厚度,形成多个固有频率振动子系统,并将振动子系统的多个固有频率调节至与车轮运行时的多阶模态振动频率相近,从而大幅度增强减振降噪效果。4、申请号为“201721354179.6”、申请日为“2017.10.20”、公开号为“CN207291491U”、公开日为“2018.05.01”、名称为“一种动力吸振式车轮降噪块”、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包括稳固支架和弹性阻尼层,稳固支架上开有安装孔,稳固支架包括安装板、共振板和中间体,共振板包括弹性部份和质量部份,弹性部份和质量部份交替分布,弹性阻尼层与共振板交替分布。车轮在运行过程中,在外力的激励作用下,会引起剧烈的共振,通常外界的激励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车轮产生的振动是多阶模态振动频率。本技术通过将稳固支架的共振板沿长度方向划分有弹性部份和质量部份,弹性部份的厚度小于质量部份的厚度,形成多个固有频率振动子系统,并将振动子系统的多个固有频率调节至与车轮运行时的多阶模态振动频率相近,从而大幅度增强减振降噪效果。5、申请号为“201721354121.1”、申请日为“2017.10.20”、公开号为“CN207310343U”、公开日为“2018.05.04”、名称为“一种防变形的车轮降噪块的硫化定位结构及车轮降噪块”、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包括防变形的车轮降噪块的硫化定位结构及车轮降噪块,其中硫化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和车轮降噪块的夹层结构,定位块包括凸台和支撑块,凸台位于支撑块的一个侧面;夹层结构每两层之间的两端处有空隙层;定位块设置在夹层结构的边缘,且凸台深入空隙层内部。车轮降噪块包括夹层结构和阻尼层,阻尼层设在夹层结构的空隙层内、与夹层结构硫化粘接固定,阻尼层的端面和/或者侧面有定位凹槽。定位结构避免在硫化过程中约束层变形而使阻尼层厚度不均匀,从而保证了车轮降噪块的制造质量和尺寸偏差,并可提高减振降噪效果。6、申请号为“201721354249.8”、申请日为“2017.10.20”、公开号为“CN207310974U”、公开日为“2018.05.04”、名称为“一种多层式车轮降噪块”、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式车轮降噪块,包括安装板和第一外约束层,在安装板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孔一和孔二,通过两个端部螺栓分别穿过孔一和孔二拧入到车轮上,多层式车轮降噪块还包括设置在靠近轮轴一侧处的第一外约束层,在安装板和第一外约束层之间设置悬浮状内约束层,中空的芯轴穿过悬浮状内约束层且芯轴的一端与安装板接触,芯轴的另外一端与第一外约束层相接触,悬浮状内约束层通过阻尼层一硫化粘接在安装板和第一外约束层之间,通过中部螺栓穿过第一外约束层、芯轴和安装板后拧入到车轮的周向内侧部上,从而将多层式车轮降噪块的中部连接在车轮上。本技术提高了减振降噪的效果。7、申请号为“201620760079.2”、申请日为“2016.07.19”、公开号为“CN205853750U”、公开日为“2017.01.04”、名称为“车轮用多层阻尼器”、申请人为“哈尔滨通达工业环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包括:安装板(1),约束层(2)、垫片(4)和阻尼橡胶(3),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包括:上板(1)及下板(4),在上板(1)与下板(4)之间的间隔设置有多层径向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降噪阻尼器还包括:与上板(1)或下板(4)垂直设置的轴向隔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降噪阻尼器,包括:上板(1)及下板(4),在上板(1)与下板(4)之间的间隔设置有多层径向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降噪阻尼器还包括:与上板(1)或下板(4)垂直设置的轴向隔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降噪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隔板(3)上设置有径向隔板开口槽(32),每层径向隔板(3)的径向隔板开口槽(32)在轴向对齐设置,在径向隔板开口槽(32)内设置有轴向隔板(5),所述轴向隔板(5)穿过每层径向隔板(3)的径向隔板开口槽(32),且不与径向隔板(3)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降噪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隔板(5)为两块,两块轴向隔板(5)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轴向隔板(5)的一侧边与上板(1)或下板(4)固定连接,另一侧边为悬臂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降噪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隔板(5)设置有轴向隔板开口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降噪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隔板开口槽(51)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降噪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与下板(4)的宽度相同,径向隔板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芳颜瑶赵文学胡伟辉肖祥龙查国涛王瑞卓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