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13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属于油田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领域。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包括第一配液罐,第一配液罐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二配液罐,两者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进料口,两者的内部均设有液位计,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均设有阀门;两者的下方设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增容罐具有双罐结构,能够有效分离注入罐与上料罐,从而在补添药品时不影响注液罐的计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
本技术属于油田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领域,尤其是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
技术介绍
现有油田聚合物微球设备配液用配液罐容积小,仅适用于小加药量的单井或小阀组加药使用,对于大剂量加药站点补药频次明显增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给现场实施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罐体应用于大剂量加药站点补药频次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包括相连的第一配液罐和第二配液罐,两者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两者的内部均设有液位计,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均设有阀门;两者的下方设有底座。进一步的,第一配液罐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第二配液罐的底部设有第三排污口。进一步的,第一配液罐和第二配液罐的内部均设有搅拌器。进一步的,第一配液罐的侧面上或第二配液罐的侧面上设有副挂箱,所述副挂箱内设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处设有上料泵,上料泵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由上至下的横截面逐渐缩小。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排污口。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上设有液位观察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增容罐具有双罐结构,能够有效分离注入罐与上料罐,从而在补添药品时不影响注液罐的计量;另一方面,扩大原设备的储罐容积,从而适用大剂量、长周期注入需求,解决了现有罐体补药频次高的问题。进一步的,配液罐底部的排污口便于罐体清洁。进一步的,配液罐内的搅拌器用于搅拌药液,使药液成分更加均匀。进一步的,由于缓冲罐的存在,在添加药品时,能够使配液罐的加药速度得到控制,不影响计量。进一步的,缓冲罐从上到下不断收缩,有助于加药液的排出,降低缓冲罐体中的残余量。进一步的,第二排污口的设置便于清洁缓冲罐的罐体。进一步的,液位观察口的设置便于观察缓冲罐的罐体内部液位。进一步的,相较于常规配液罐增设了一体式副挂箱,不仅有效防止缓冲罐和电控箱内雨水进入导致药品变质、电路短路,而且配有工具架和工具箱用于存放常用工具,免去操作维护时另带工具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右视图。其中:1-第一配液罐;2-第二配液罐;3-电机;4-搅拌器;5-第一液位计;6-第二液位计;7-上料泵;8-第一出料口;9-第一排污口;10-工具箱;11-控制器;12-工具架;13-缓冲罐;14-第二排污口;15-第二进料口;16-副挂箱;17-液位观察口;18-第二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包括第一配液罐1、第二配液罐2、电机3、搅拌器4、第一液位计5、第二液位计6、上料泵7、第一出料口8、第一排污口9、缓冲罐13;第一配液罐1与第二配液罐2一体化设计,顶部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配液罐1内设有第一液位计5和搅拌器4,搅拌器4由设在第一配液罐1顶部的电机驱动,第一配液罐1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8和第一排污口9,第一出料口8的开关由阀门控制;第二配液罐2与第一配液罐1的设置相同;本技术所设增容罐具有双罐结构,可以有效分离注入罐与上料罐,从而不至于补添药品时影响注液罐的计量。实施例1中,第一配液罐1一个侧面或第二配液罐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副挂箱16;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右视图;副挂箱16内一侧设有缓冲罐13,副挂箱16上设有控制器11和工具箱10,工具箱10上侧设有工具架12。缓冲罐13由上至下横截面不断缩小,其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18,第二出料口18处设有上料泵7,上料泵7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口相连通,缓冲罐13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14。由于缓冲罐的存在,在添加药品时,能够使配液罐的加药速度得到控制,不影响计量;缓冲罐从上到下不断收缩,有助于加药液的排出,降低缓冲罐体中的残余量。本技术的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的上料方法和出料方法如下:上料时,将卸药罐车出口通过管线与第二进料口15连接,向缓冲罐13中添加药液,开启上料泵7,经由上料泵7将药液泵入第一配液罐1或第二配液罐2中;通过第一液位计5或第二液位计6确定液位高度,防止溢罐。当液位达到配液罐自定义容积后,关闭卸药罐车闸门,卸下卸药管线,关闭缓冲罐13的第二进料口15,待缓冲罐13中药液泵空后,关闭上料泵7,停止将药液泵入配液罐中,上料工作完成。通过第一出料口8将第一配液罐1或第二配液罐2与注入泵连通,药液通过注入泵泵入流程,通过第一配液罐1对应的第一液位计5进行观察,当第一配液罐1的液位降低至预设液位后打开第二配液罐2对应出口阀门,关闭第一配液罐1出口阀门。待卸料罐车到达后上述步骤完成对第一配液罐1的上料操作,如此往复。当清洗第一配液罐1或第二配液罐2时,打开第一排污口9进行排污处理;当清洗缓冲罐13时,打开第二排污口进行排污处理。以上操作可由控制器来执行,也可以由人员执行。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第一配液罐(1)和第二配液罐(2),两者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进料口,两者的内部均设有液位计,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均设有阀门;两者的下方设有底座;/n第一配液罐(1)的侧面上或第二配液罐(2)的侧面上设有副挂箱(16),所述副挂箱(16)内设有缓冲罐(13),所述缓冲罐(13)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5),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18),所述第二出料口(18)处设有上料泵(7),上料泵(7)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第一配液罐(1)和第二配液罐(2),两者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进料口,两者的内部均设有液位计,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均设有阀门;两者的下方设有底座;
第一配液罐(1)的侧面上或第二配液罐(2)的侧面上设有副挂箱(16),所述副挂箱(16)内设有缓冲罐(13),所述缓冲罐(13)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5),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18),所述第二出料口(18)处设有上料泵(7),上料泵(7)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罐,其特征在于,第一配液罐(1)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9),第二配液罐(2)的底部设有第三排污口。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何治武程辰唐凡朱家杰杨棠英刘保彻徐春梅吕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