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力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02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肌力锻炼器,包括病床本体、锻炼器本体、铸铁、腕臂带长带和凸魔术贴,所述病床本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锻炼器本体,且锻炼器本体的内部固定有铸铁,并且铸铁的内部设有磁力吸合机构,所述铸铁一侧的锻炼器本体内部设有挡板,且挡板的一侧与锻炼器本体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挡板一侧的锻炼器本体内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靠近挡板的一侧设有两组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并且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强力尼龙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患者进行高效稳定的肌力锻炼,方便了医护人员便捷的使用,而且防止了因肌肉运动不足导致肌肉萎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力锻炼器
本技术涉及锻炼器
,具体为一种肌力锻炼器。
技术介绍
一种神经肌肉并发症,该病以危重病患者出现肢体虚弱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造成终身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早期活动干预可提高肌力,避免骨骼肌肉萎缩,有效减少ICU-AW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及留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使用肌力锻炼器进行拉力操作可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多角度主动抗阻力运动实现下床活动前的过渡训练,有效预防及改善ICU-AW,现有的肌力锻炼器在使用时仍有一些不足有待改进。现今市场上的此类锻炼器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的此类锻炼器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高效稳定的进行肌力锻炼,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锻炼器使用时的患者的康复效果;(2)现有的此类锻炼器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对患者病床进行快速可靠的固定,从而大大的影响了锻炼器使用时的稳定性;(3)现有的此类锻炼器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对患者的手腕进行便捷的固定使用,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力锻炼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锻炼器不便于高效稳定的进行肌力锻炼,对患者病床进行快速可靠的固定,不便于对患者的手腕进行便捷的固定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肌力锻炼器,包括病床本体、锻炼器本体、铸铁、腕臂带长带和凸魔术贴所述病床本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锻炼器本体,且锻炼器本体的内部固定有铸铁,并且铸铁的内部设有磁力吸合机构,所述铸铁一侧的锻炼器本体内部设有挡板,且挡板的一侧与锻炼器本体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挡板一侧的锻炼器本体内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靠近挡板的一侧设有两组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并且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强力尼龙绳,且强力尼龙绳的一端延伸至锻炼器本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强力尼龙绳远离锻炼器本体的一侧固定有弹性尼龙绳,且弹性尼龙绳远离强力尼龙绳的一侧设有腕臂带底板,并且腕臂带底板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凹魔术贴,实现腕臂带结构稳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凹魔术贴一侧的腕臂带底板外壁上设有腕臂带侧板,腕臂带底板和腕臂带侧板皆为布料材质软性连接,腕臂带侧板的内部设有两组通孔,实现腕臂带对患者手腕捆绑。优选的,所述腕臂带底板远离腕臂带侧板的一侧设有腕臂带长带,腕臂带底板和腕臂带长带皆为布料材质软性连接,腕臂带长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凸魔术贴,实现锻炼器快速的将患者手腕进行夹持固定。优选的,所述磁力吸合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永磁体、旋转扣、指针、黄铜以及旋转腔体,所述铸铁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黄铜,且黄铜贯穿铸铁并将铸铁分为两个整体,所述铸铁的内部设有旋转腔体,且旋转腔体一侧的锻炼器本体外壁上设有旋转扣,并且旋转扣远离锻炼器本体的一侧固定有指针,实现磁力吸合机构结构稳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腔体的内部设有永磁体,且永磁体的一端延伸至锻炼器本体的外部与旋转扣固定连接,并且永磁体的另一端与锻炼器本体内壁相铰接,实现锻炼器快速的固定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肌力锻炼器不仅实现了患者进行高效稳定的肌力锻炼,方便了医护人员便捷的使用,而且防止了因肌肉运动不足导致肌肉萎缩;(1)通过患者拉动腕臂带底板,带动弹性尼龙绳和强力尼龙绳进行移动,在支撑弹簧的支撑下推板相对挡板进行移动,锻炼器内置支撑弹簧,当患者牵拉力量大于支撑弹簧自身弹性收缩力时,拉力绳被拉出,同时弹簧产生内部应力矩尺,促进强力尼龙绳自行回缩,锻炼前做好充足的气道管理,所有管道进行合理的二次固定,避免牵拉导致引流管、深静脉置管、气管导管等脱出,患者使用床上锻炼器跟随视频一起做器械拉力操,持续30min/次,3次/d,在护士陪同及心电监护仪监控下进行锻炼,锻炼过程中,若患者心率>基础心率50%、收缩压>160mmHg、呼吸频率>30次/min,则运动幅度递减15°、运动量递减50%,运动不足部分采用被动运动补充,当出现心率超过基础心率70%(或>140次/min),收缩压>180mmHg(或平均动脉压>11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超过4%(或<90%),呼吸频率>40次/min时终止干预,研究强调生理剂量的活动对健康是有好处的,对于ICU患者来说,应更加慎重地制定运动计划,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控制合理运动量、作业强度及频次,在不影响常规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因锻炼导致生命体征的大幅波动、过度的体能消耗以及肌肉关节的功能性损伤,完成整个器械拉力操可相对充分锻炼上、下肢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腓肠肌、小腿三头肌等,同时指腕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踝足趾关节等也可获得较大范围的训练,上、下肢肌肉主动收缩舒张,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的协同运动又可保持其灵活度,实现了患者进行高效稳定的肌力锻炼,防止了因肌肉运动不足导致肌肉萎缩;(2)通过医护人员将锻炼器本体放置在病床本体的一侧,之后旋转旋转扣,指针由OFF指向ON,由旋转扣带动永磁体在旋转腔体内部进行九十度旋转,永磁体的NS极分别对着铸铁,此时从N极到铸铁到病床本体到另一块铸铁到S极,形成磁力线闭合,可以时锻炼器本体牢牢的附着在病床本体上,实现了锻炼器快速的固定安装,方便了医护人员便捷的使用;(3)通过将患者的手腕放置在腕臂带底板的表面,医护人员拿起腕臂带长带,将腕臂带长带的一端穿过通孔围绕患者的手腕缠绕,将凸魔术贴和凹魔术贴粘合一起,通过腕臂带侧板和腕臂带底板以及腕臂带长带将患者手腕进行捆绑固定,实现了锻炼器快速的将患者手腕进行夹持固定,降低了医护人员使用锻炼器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磁力吸合机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病床本体;2、锻炼器本体;3、铸铁;4、磁力吸合机构;401、永磁体;402、旋转扣;403、指针;404、黄铜;405、旋转腔体;5、推板;6、支撑弹簧;7、挡板;8、强力尼龙绳;9、弹性尼龙绳;10、腕臂带侧板;11、通孔;12、腕臂带底板;13、凹魔术贴;14、腕臂带长带;15、凸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肌力锻炼器,包括病床本体1、锻炼器本体2、铸铁3、腕臂带长带14和凸魔术贴15,病床本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锻炼器本体2,且锻炼器本体2的内部固定有铸铁3,并且铸铁3的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肌力锻炼器,包括病床本体(1)、锻炼器本体(2)、铸铁(3)、腕臂带长带(14)和凸魔术贴(15),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本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锻炼器本体(2),且锻炼器本体(2)的内部固定有铸铁(3),并且铸铁(3)的内部设有磁力吸合机构(4),所述铸铁(3)一侧的锻炼器本体(2)内部设有挡板(7),且挡板(7)的一侧与锻炼器本体(2)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挡板(7)一侧的锻炼器本体(2)内部设有推板(5),所述推板(5)靠近挡板(7)的一侧设有两组支撑弹簧(6),且支撑弹簧(6)的一端与推板(5)固定连接,并且支撑弹簧(6)的另一端与挡板(7)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强力尼龙绳(8),且强力尼龙绳(8)的一端延伸至锻炼器本体(2)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力锻炼器,包括病床本体(1)、锻炼器本体(2)、铸铁(3)、腕臂带长带(14)和凸魔术贴(15),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本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锻炼器本体(2),且锻炼器本体(2)的内部固定有铸铁(3),并且铸铁(3)的内部设有磁力吸合机构(4),所述铸铁(3)一侧的锻炼器本体(2)内部设有挡板(7),且挡板(7)的一侧与锻炼器本体(2)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挡板(7)一侧的锻炼器本体(2)内部设有推板(5),所述推板(5)靠近挡板(7)的一侧设有两组支撑弹簧(6),且支撑弹簧(6)的一端与推板(5)固定连接,并且支撑弹簧(6)的另一端与挡板(7)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强力尼龙绳(8),且强力尼龙绳(8)的一端延伸至锻炼器本体(2)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力尼龙绳(8)远离锻炼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有弹性尼龙绳(9),且弹性尼龙绳(9)远离强力尼龙绳(8)的一侧设有腕臂带底板(12),并且腕臂带底板(1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凹魔术贴(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肌力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魔术贴(13)一侧的腕臂带底板(12)外壁上设有腕臂带侧板(10),腕臂带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