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00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6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筒体、轴承座、转轴、驱动装置和滤筒,转轴内设有出气通道,滤筒外壁覆盖有滤布,外筒体与滤筒之间设置有刮刀和喷淋管,喷淋管上连接有穿过外筒体的供液管,外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口。除尘杀菌系统包括与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的主吸气管以及与主吸气管连通的支吸气管,每根支吸气管远离主吸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设置在人员定位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空气特别是特定位置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粉尘,消杀病毒和细菌,提高空气质量,截断人员聚集环境的疫情传播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的相互传染,各个部门采取了关闭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的措施,如关闭学校,饭店,公园,会议中心,并停办各种人员聚集性的活动。飞机,火车,地铁,汽车客运都停止运营。即使某些场所允许人员流动,也要求每个人必须戴口罩。并且采取开窗通风措施。禁止空调的启用。单位食堂就餐采取分批次就餐的方式,并且保持一定距离的单人座位。这些措施给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严重的影响。戴口罩虽然能减少空气中的飞沫数量和浓度,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数量和浓度,但是人们的习惯导致口罩会不时的被摘下。如吃饭,喝水等动作。因此风险还是存在。像学校的课堂这样的聚集性的场所,不仅是病毒容易迅速传播的地方,还存在着粉笔灰粉尘。学生上课时,老师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擦除所写的字,将会产生粉笔灰粉尘。粉笔灰粉尘被人体吸入,也会有损身体健康。本专利旨在通过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空气的连续净化,连续过滤和连续杀菌,达到预防病毒传播的效果。同时有效清除课堂粉尘和工厂车间粉尘。有益于师生和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空气持续除尘消毒杀菌的空气净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外筒体,外筒体上端连接有轴承座,下端为排渣口,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竖向设置且下端插入外筒体内,上端与一个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外筒体内竖向设置有滤筒,滤筒上端与转轴下端同轴且密封连接,滤筒下端封闭,滤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大量滤孔,转轴内轴向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滤筒内部的出气通道,滤筒外壁覆盖有滤布,滤布覆盖所有滤孔,外筒体与滤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把刮刀和一根喷淋管,刮刀竖向设置且与外筒体固定连接,用于刮除滤布上的滤饼,喷淋管竖向设置且两端封闭,喷淋管侧壁上轴向均布有大量朝向滤筒的喷淋孔,喷淋管上连接有穿过外筒体的供液管,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渣口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推料器,排渣口与螺旋推料器的进料口对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与负压装置连接,负压装置对滤筒内部提供负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内设置有一竖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外壳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固定连接口,第一通孔的上端为第二固定连接口,第一通孔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管,第一旋转管上端介于第一固定连接口和第一轴承之间且通过第一滑动密封圈与第一通孔密封转动连接,转轴与第一旋转管下端固定连接,转轴内的出气通道通过第一旋转管与第一固定连接口连通,第一固定连接口外接负压装置,所述转轴内轴向设置有一根加热圆管,加热圆管内轴向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加热圆管分隔成输送通道和回流通道,加热圆管的下端插入滤筒内,滤筒内设置有加热支管,加热支管沿滤筒内壁迂回曲折布置,加热支管的两端分别与输送通道、回流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圆管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转轴内壁上,加热圆管的上端向上伸出第二固定连接口外,加热圆管通过一个第二滑动密封圈与第一通孔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滑动密封圈位于第一固定管连接口上方的第一通孔内;加热圆管上端与第二旋转接头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接头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内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外壳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三固定连接口,第二通孔的上端为第四固定连接口,第二通孔的下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管,第二旋转管上端介于第三固定连接口和第二轴承之间且通过第三滑动密封圈与第二通孔密封转动连接,加热圆管插接在第二旋转管内并与第二旋转管固定密封连接,加热圆管上端延伸至第三固定连接口上方的第二通道内并通过第四滑动密封圈与第二通孔内壁密封连接,第四滑动密封圈位于第三固定连接口上方,与第三固定连接口正对的加热圆管上开设有与输送通道连通的输送口,输送口上方的输送通道被封板封闭,封板位于输送通道内,回流通道与第四固定连接口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筒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下筒体可旋转地连接在上筒体下端,下筒体外壁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下筒体上端插入上筒体内,上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插入滑槽内的滑杆,滑杆可沿滑槽滑动,使下筒体相对于上筒体旋转和升降,所述滤布的下端与下筒体连接,滤布的上端与上筒体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下筒体底面上连接有一个扭转拉杆。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渣口通过废料管与废料箱连通,废料箱与过滤回收利用装置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对人员聚集性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局部除尘消毒杀菌的除尘杀菌系统,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飞沫,提高空气质量,消除疫情传播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除尘杀菌系统,包括一根与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的主吸气管,以及若干根与主吸气管连通的支吸气管,每根支吸气管远离主吸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设置在人员定位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气口设置在黑板或墙壁或课桌或椅子或地面或空调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气口设置在驾驶员座椅或方向盘或乘客座椅或车用风道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专利技术通过滤筒和滤布对吸入外筒体的空气进行过滤,拦截空气中的粉尘,其次,本专利技术通过喷淋管向滤布喷淋消毒杀菌剂,使空气在通过滤布的时候,空气中携带的病毒、细菌被消杀,再次,本专利技术利用刮刀对滤布外壁的滤饼及时清除,保持滤布始终具有较好的过滤能力,从而实现对空气持续除尘消毒杀菌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通过布置主吸气管和支吸气管,将吸气口设置到人员定位点,形成对人体呼出的气体的直接捕捉,使人呼出的飞沫难以远距离传播,消除疫情传播风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滤筒与滤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第一旋转接头、第二旋转接头与加热圆管的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除尘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7中:1、外筒体,2、轴承座,3、排渣口,4、转轴,5、驱动装置,6、滤筒,601、上筒体,602、下筒体,7、滤孔,8、出气通道,9、滤布,10、刮刀,11、喷淋管,12、喷淋孔,13、供液管,14、进气口,15、螺旋推料器,16、第一旋转接头,16-1、第一外壳,16-2、第一通孔,16-3、第一固定连接口,16-4、第二固定连接口,16-5、第一轴承,16-6、第一旋转管,16-7、第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外筒体(1),外筒体(1)上端连接有轴承座(2),下端为排渣口(3),轴承座(2)内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竖向设置且下端插入外筒体(1)内,上端与一个驱动装置(5)传动连接,外筒体(1)内竖向设置有滤筒(6),滤筒(6)上端与转轴(4)下端同轴且密封连接,滤筒(6)下端封闭,滤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大量滤孔(7),转轴(4)内轴向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滤筒(6)内部的出气通道(8),滤筒(6)外壁覆盖有滤布(9),滤布(9)覆盖所有滤孔(7),外筒体(1)与滤筒(6)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把刮刀(10)和一根喷淋管(11),刮刀(10)竖向设置且与外筒体(1)固定连接,用于刮除滤布(9)上的滤饼,喷淋管(11)竖向设置且两端封闭,喷淋管(11)侧壁上轴向均布有大量朝向滤筒(6)的喷淋孔(12),喷淋管(11)上连接有穿过外筒体(1)的供液管(13),所述外筒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外筒体(1),外筒体(1)上端连接有轴承座(2),下端为排渣口(3),轴承座(2)内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竖向设置且下端插入外筒体(1)内,上端与一个驱动装置(5)传动连接,外筒体(1)内竖向设置有滤筒(6),滤筒(6)上端与转轴(4)下端同轴且密封连接,滤筒(6)下端封闭,滤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大量滤孔(7),转轴(4)内轴向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滤筒(6)内部的出气通道(8),滤筒(6)外壁覆盖有滤布(9),滤布(9)覆盖所有滤孔(7),外筒体(1)与滤筒(6)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把刮刀(10)和一根喷淋管(11),刮刀(10)竖向设置且与外筒体(1)固定连接,用于刮除滤布(9)上的滤饼,喷淋管(11)竖向设置且两端封闭,喷淋管(11)侧壁上轴向均布有大量朝向滤筒(6)的喷淋孔(12),喷淋管(11)上连接有穿过外筒体(1)的供液管(13),所述外筒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3)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推料器(15),排渣口(3)与螺旋推料器(15)的进料口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上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16)与负压装置(17)连接,负压装置(17)对滤筒(6)内部提供负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接头(16)包括第一外壳(16-1),第一外壳(16-1)内设置有一竖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6-2),第一外壳(16-1)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6-2)连通的第一固定连接口(16-3),第一通孔(16-2)的上端为第二固定连接口(16-4),第一通孔(16-2)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16-5)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管(16-6),第一旋转管(16-6)上端介于第一固定连接口(16-3)和第一轴承(16-5)之间且通过第一滑动密封圈(16-7)与第一通孔(16-2)密封转动连接,转轴(4)与第一旋转管(16-6)下端固定连接,转轴(4)内的出气通道(8)通过第一旋转管(16-6)与第一固定连接口(16-3)连通,第一固定连接口(16-3)外接负压装置(17),所述转轴(4)内轴向设置有一根加热圆管(29),加热圆管(29)内轴向设置有隔板(30),隔板(30)将加热圆管(29)分隔成输送通道(31)和回流通道(32),加热圆管(29)的下端插入滤筒(6)内,滤筒(6)内设置有加热支管(33),加热支管(33)沿滤筒(6)内壁迂回曲折布置,加热支管(33)的两端分别与输送通道(31)、回流通道(32)连通,所述加热圆管(29)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板(34)固定连接在转轴(4)内壁上,加热圆管(29)的上端向上伸出第二固定连接口(16-4)外,加热圆管(29)通过一个第二滑动密封圈(16-11)与第一通孔(16-2)内壁密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天力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