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963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所述吸引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吸引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引接头,所述吸引接头远离导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帽,所述吸引接头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弧形槽的槽底一侧开设有吸引孔,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吸引接头内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能够将吸引孔密封,并将吸引孔的大孔径换成通孔的小孔径,在活动板上设置有挡板,挡板能够将通槽密封,使得吸引接头的底端不通,将心外吸引器转换成心内吸引器,本装置能够将心外吸引器和心内吸引器合二为一,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
技术介绍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一根吸引管对心脏内部进行负压吸血,由于负压吸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其存在着将心内膜吸附在吸血口的情况,此时即会造成管口堵塞,需要停止手术进行吸引管的调整,此时就会造成手术时间增长、手术风险提升的危害,损伤的心内膜会严重影响术后的心脏功能。公开号为CN2043374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心内吸引管导管,该吸引管导管包括吸引管本体、设置在吸引管本体外端部的吸引接头和开设在吸引管本体内端部管壁上的吸血孔,所述的吸引管本体内端部还设置有防吸附机构。能够在吸血口处形成撑开罩,将吸血侧孔旷置于撑开罩内的宽敞空间内,防止心内膜被吸附,堵塞吸血口。上述的吸引管导管虽然能够在吸血口处形成撑开罩,避免管口堵塞的情况发生,但是却不能将吸附在组织表面的残留的血液或分泌物快速地吸收,不能更好地暴露局部视野,影响进针、出针、组织切除等的位置的确认。需要在术中频繁更换心内吸引器及心外吸引器,影响手术的效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以解决现有的心内吸引器不能将吸附在组织表面的残留的血液或分泌物快速的吸收;以及需要在术中频繁更换心内吸引器及心外吸引器,影响手术的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解决现有的心内吸引器不能将吸附在组织表面的残留的血液或分泌物快速的吸收;以及需要在术中频繁更换心内吸引器及心外吸引器,影响手术的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所述吸引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吸引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引接头,所述吸引接头远离导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帽,所述顶帽的内部设置有蜂窝状孔洞,所述吸引接头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弧形槽的槽底一侧开设有吸引孔,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吸引孔相对应,所述吸引接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通过复位弹簧与活动板的顶端一侧连接,所述吸引接头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通槽相适配,所述挡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底板的中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弧形槽设置有多个,多个弧形槽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活动板的数量与弧形槽的数量相等。优选的,所述弧形槽上的吸引孔和活动板上的通孔均设置有多个,多个吸引孔和通孔均呈等间距竖直分布。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水平方向的吸引孔之间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导流槽开设于吸引接头的外侧壁上。优选的,所述通槽设置有多个,多个通槽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多个通槽与多个活动板上的挡板一一对应,多个挡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底板的中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设置有引导钢丝,所述吸引接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环。优选的,所述引导钢丝的一端贯穿空槽的底部侧壁并插入吸引接头内,且引导钢丝的一端贯穿导向环并与其中一个活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引导钢丝的另一端贯穿空槽并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位于导流管的外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导流管以及吸引接头上的通孔,将手术视野中的血液、水和其他分泌物等吸入负压吸引装置中,将手术视野暴露的更加清楚。2、本技术通过在导流管内设置有空槽,空槽内的引导钢丝能够快速地拉动活动板,使得活动板转动,使得本装置能够快速地进行心外吸引器与心内吸引器的切换,极大地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弧形槽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复位弹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吸引孔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底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底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空槽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导向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引器主体;2、导流管;3、吸引接头;4、顶帽;5、弧形槽;6、活动板;7、吸引孔;8、导流槽;9、通孔;10、凸块;11、复位弹簧;12、底板;13、通槽;14、挡板;15、空槽;16、引导钢丝;17、导向环;18、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所示的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由图1所示,包括吸引器主体1,吸引器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2,导流管2远离吸引器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引接头3,吸引接头3远离导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帽4,顶帽4的内部设置有蜂窝状孔洞,方便吸收血液,引导钢丝16的另一端贯穿空槽15并固定连接有拉板18,拉板18位于导流管2的外侧。由图2所示,吸引接头3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槽5,弧形槽5设置有多个,多个弧形槽5呈环形阵列分布,弧形槽5内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的数量与弧形槽5的数量相等,弧形槽5的槽底一侧开设有吸引孔7,吸引孔7设置有多个,多个吸引孔7呈等间距竖直分布,多个吸引孔7能够快速的吸收手术视野中的血液或分泌物,以更好的暴露局部视野,明确进针、出针、组织切除等的位置,活动板6上开设有通孔9,通孔9与吸引孔7相对应,通孔9设置有多个,多个通孔9呈等间距竖直分布,多个通孔9起到了吸收血液的作用,同时小孔径的通孔9在吸收血液或异物时不会对心外膜或心内膜造成损伤。由图2和图3所示,相邻两个水平方向的吸引孔7之间设置有导流槽8,导流槽8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导流槽8开设于吸引接头3的外侧壁上,导流槽8的设置使得吸引孔7更加快速便捷的吸收血液,防止血块将吸引孔7的表面堵住而影响吸引孔7的吸收效率。由图4所示,吸引接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0,凸块10通过复位弹簧11与活动板6的顶端一侧连接,复位弹簧11的设置使得活动板6在不受力时能够自动复位。由图5和图6所示,吸引接头3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板12,底板12上开设有通槽13,活动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挡板14与通槽13相适配,挡板14能够将通槽13密封,挡板14远离活动板6的一端与底板12的中部活动连接,通槽13设置有多个,多个通槽13呈环形阵列分布,多个通槽13与顶帽4上蜂窝状孔洞配合能够快速的吸收血液,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远离吸引器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引接头(3),所述吸引接头(3)远离导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帽(4),所述顶帽(4)的内部设置有蜂窝状孔洞,所述吸引接头(3)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槽(5),所述弧形槽(5)内设置有活动板(6),所述弧形槽(5)的槽底一侧开设有吸引孔(7),所述活动板(6)上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与吸引孔(7)相对应,所述吸引接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0),所述凸块(10)通过复位弹簧(11)与活动板(6)的顶端一侧连接,所述吸引接头(3)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通槽(13),所述活动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与通槽(13)相适配,所述挡板(14)远离活动板(6)的一端与底板(12)的中部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远离吸引器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引接头(3),所述吸引接头(3)远离导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帽(4),所述顶帽(4)的内部设置有蜂窝状孔洞,所述吸引接头(3)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槽(5),所述弧形槽(5)内设置有活动板(6),所述弧形槽(5)的槽底一侧开设有吸引孔(7),所述活动板(6)上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与吸引孔(7)相对应,所述吸引接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0),所述凸块(10)通过复位弹簧(11)与活动板(6)的顶端一侧连接,所述吸引接头(3)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通槽(13),所述活动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与通槽(13)相适配,所述挡板(14)远离活动板(6)的一端与底板(12)的中部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5)设置有多个,多个弧形槽(5)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活动板(6)的数量与弧形槽(5)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随时切换模式的心内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5)上的吸引孔(7)和活动板(6)上的通孔(9)均设置有多个,多个吸引孔(7)和通孔(9)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烨凡陈思李庚陈锦杰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