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78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4
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包括缝合钳和设置在缝合钳前部的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材料为镍钛记忆合金材料;所述缝合钳带动所述缝合针完成缝合操作。所述缝合针的相变温度为40摄氏度‑60摄氏度;所述缝合针加热使用前为笔直状态,经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后,所述缝合针的前端变为外科缝合针形状。结合其它结构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缝合操作受到空间上的局限使得徒手缝合或者针钳缝合都会操作不便、部分地方手无法深入、缝合不牢靠或缝合不到位而影响手术效果、更不利于术后的康复、空间较小的地方容易因器械误碰造成二次伤害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缝合
,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
技术介绍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也就是说,在外科手术中,缝合是普遍的一种手术过程。缝合是将手术切开或外伤所致断裂的组织、器官等进行重建或复位其通道,以期恢复原有功能,是保证术后良好愈合的重要手术步骤。由于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性或功能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一般需要使用缝合工具,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而对于某些部位如肌腱或者韧带撕裂进行缝合时,由于肌腱或韧带附着在骨骼周围,因不同部位的骨骼的连接处结构上的差异和骨骼形状的影响,导致缝合操作受到空间上的局限,徒手缝合或者针钳缝合都会操作不便,部分地方手无法深入,缝合不牢靠或缝合不到位,影响手术效果,更不利于术后的康复。而且空间较小的地方容易因器械误碰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缝合操作受到空间上的局限使得徒手缝合或者针钳缝合都会操作不便、部分地方手无法深入、缝合不牢靠或缝合不到位而影响手术效果、更不利于术后的康复、空间较小的地方容易因器械误碰造成二次伤害的缺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包括缝合钳和设置在缝合钳前部的缝合针1;所述缝合针1的材料为镍钛记忆合金材料;所述缝合钳带动所述缝合针1完成缝合操作。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针1的相变温度为40摄氏度-60摄氏度;所述缝合针1加热使用前为笔直状态,经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后,所述缝合针1的前端变为外科缝合针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针1外部套接有针套1-2。进一步的,所述外科缝合针形状为半圆型或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钳包括上钳臂2和下钳臂3,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通过支点轴4铰接。进一步的,所述上钳臂的前端设置有出针槽,所述出针槽的后端与上钳臂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出针槽的后端还通过钢丝绳与上钳臂的后端靠近钳圈的位置与设置在上钳臂上的系绳扣13紧固连接,所述出针槽和缝合针的一侧相连;放置钢丝绳的隧道置于上钳臂内,在支点轴的一侧穿出。进一步的,所述下钳臂3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空心的置针孔,所述置针孔的后端连接有缝合线7,所述置针孔的外面包裹有水囊,水囊包裹至缝合线7的末端,在所述水囊的末端设置有进水口,用于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缝合针1使其发生相变,所述缝合针1的前端变为外科缝合针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置针孔末端安装有推杆8,所述推杆8末端设置有拨片9,所述下钳臂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卡槽10,所述卡槽内开有两个凹槽,该两个凹槽分别为凹槽一和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就分别形成了档位一和档位二,档位一在拨片卡入时将缝合针推出部分,缝合针的尾端还在置针孔内。档位二在拨片卡入时将缝合针完成推出置针孔,这样在往外拽出缝合钳时,才能使缝合针穿过韧带或肌腱,进而把缝合线带过去。进一步的,卡扣11位于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的末端,所述卡扣11用于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合拢后锁紧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上的钳圈12用于手持操作缝合钳。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的缝合方法,包括:将缝合针1及其连接的缝合线和水囊安装至下钳臂上,伸入需缝合部位,张开上钳臂2和下钳臂3,钳住缝合部位,锁紧卡扣11,通过水囊的进水口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30-120秒,推动推杆将缝合针推出下钳臂,缝合针的前端由于相变力发生相变为半圆型或弧型,继续推动推杆,待缝合针前端穿过上钳臂的出针槽后,继续收紧上钳臂2和下钳臂3并用卡扣锁紧,操作缝合钳继续完成缝合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热相变材料制备缝合针,并巧妙地设置了用于加热的水囊;2.创新缝合方式,适用于外科手术缝合操作,尤其适用于肌腱、韧带等操作空间小、操作不方便的部位进行缝合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针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图4所示,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包括缝合钳和设置在缝合钳前部的缝合针1;所述缝合针1的材料为镍钛记忆合金材料;所述缝合钳带动所述缝合针1完成缝合操作。所述缝合针1的材料为作为热相变材料的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加上所述缝合钳带动所述缝合针1完成缝合操作;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缝合操作受到空间上的局限使得徒手缝合或者针钳缝合都会操作不便、部分地方手无法深入、缝合不牢靠或缝合不到位而影响手术效果、更不利于术后的康复、空间较小的地方容易因器械误碰造成二次伤害的缺陷。所述缝合针1的相变温度为40摄氏度-60摄氏度;所述缝合针1加热使用前为笔直状态,经针套1-2内置的进水孔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后,所述缝合针1的前端变为外科缝合针形状。所述外科缝合针形状为半圆型或弧形。所述缝合钳包括上钳臂2和下钳臂3,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通过支点轴4铰接。这样就能让上钳臂2和下钳臂3绕着支点轴4转动。所述上钳臂的前端设置有出针槽,所述出针槽的后端与上钳臂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出针槽的后端还通过钢丝绳与上钳臂的后端靠近钳圈的位置与设置在上钳臂上的系绳扣13紧固连接,所述出针槽和缝合针的一侧相连;放置钢丝绳的隧道置于上钳臂内,在支点轴的一侧穿出,不影响缝合钳的张合。这样,通过钢丝绳的拉力与弹簧6的推力共同完成出针槽5的收放。缝合钳的上钳臂2和下钳臂3合拢时,通过钢丝绳收回出针槽5,同时将缝合针1的一侧紧紧卡在出针槽5与上钳臂2的前端上。所述缝合针1外部套接有针套1-2。所述下钳臂3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空心的置针孔,所述置针孔的后端连接有缝合线7,所述置针孔的外面包裹有水囊,水囊包裹至缝合线7的末端,在所述水囊的末端设置有进水口,用于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缝合针1使其发生相变,所述缝合针1的前端变为半圆型或弧形的外科缝合针形状。所述置针孔末端安装有推杆8,所述推杆8末端设置有拨片9,所述下钳臂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卡槽10,所述卡槽内开有两个凹槽,该两个凹槽分别为凹槽一和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就分别形成了档位一和档位二,档位一在拨片卡入时将缝合针推出部分,缝合针的尾端还在置针孔内。档位二在拨片卡入时将缝合针完成推出置针孔,这样在往外拽出缝合钳时,才能使缝合针穿过韧带或肌腱,进而把缝合线带过去这样推动推杆将缝合针推出置针孔。转动拨片卡在卡槽内就能防止缝合针退回。卡扣11位于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的末端,所述卡扣11用于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合拢后锁紧所述上钳臂2和下钳臂3,防止后续系扣过程中松开。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钳和设置在缝合钳前部的缝合针;/n所述缝合针的材料为镍钛记忆合金材料;/n所述缝合钳带动所述缝合针完成缝合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钳和设置在缝合钳前部的缝合针;
所述缝合针的材料为镍钛记忆合金材料;
所述缝合钳带动所述缝合针完成缝合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的相变温度为40摄氏度-60摄氏度;所述缝合针加热使用前为笔直状态,经注入40摄氏度-60摄氏度温水加热后,所述缝合针的前端变为外科缝合针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外部套接有针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科缝合针形状为半圆型或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钳包括上钳臂和下钳臂,所述上钳臂和下钳臂通过支点轴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臂的前端设置有出针槽,所述出针槽的后端与上钳臂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出针槽的后端还通过钢丝绳与上钳臂的后端靠近钳圈的位置与设置在上钳臂上的系绳扣紧固连接,所述出针槽和缝合针的一侧相连;放置钢丝绳的隧道置于上钳臂内,在支点轴的一侧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钳臂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空心的置针孔,所述置针孔的后端连接有缝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陈律锟王其亮陆小建周银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