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77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在萃取瓶中加入待分析的液体样品,搅拌,定量吸取萃取剂使之滴落于样品液上,达到设定时间后,用取样器从萃取剂液滴内部定量吸取萃取剂,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的样品需要量少,能有效排除复杂样品中共存组分的干扰,实现高倍率富集,降低分析检测限和分析成本,与各种色谱、光谱、电化学分析方法联用非常方便,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天然资源提取、药物及化学品生产等领域的分析过程,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析样品前处理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属于物质分离与分析

技术介绍
以快速、高选择性为特征的高效的分析检测方法是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中药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分析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过程所涉及的体系均具有干扰成分多、目标物含量低等复杂体系的特点,直接定量分析很困难。实现复杂体系快速分析的关键在于建立快速有效的样品制备技术,提高样品浓缩和纯化处理的效率。液液萃取因其在体系物性和操作性方面的特点是应用最广泛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但传统的液液萃取技术无法满足高富集度、快速、可微型化的要求。为此,近年来微萃取制样技术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分为固相微萃取(SPME)和液相微萃取(LPME)两类,共同特征是利用微量的萃取相同步萃取和浓缩。目前已商业化的SPME技术使用的微萃取相是石英纤维萃取头表面的高分子涂层,SPME无需溶剂,但存在萃取头昂贵、易损、易交叉污染、与HPLC联用困难等问题。LPME技术使用的微萃取相是微升级的液滴或液膜,在已有的文献报道中,形成微液相的方法包括毛细管或针头挂滴和液膜法。与SPME相比,基于挂滴技术的LPME方法的传质效率高、价格低、重现性好、易于与各种仪器联用,但由于挂滴过程的稳定性差、取样易夹带,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高。综上所述,源于液液萃取的LPME技术在实施成本、适用范围、检测速度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符合对食品样本、环境样本、中药样本等复杂体系进行常规检测、普及检测与现场检测的要求。LPME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关键在于建立稳定、可控的LPME方法,进而发展LPME与其它高效分析方法的联用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天然资源提取、药物及化学品生产等领域的分析过程,发展一种用于分析样品浓缩和纯化处理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它包含如下步骤第1步在温度恒定、内置搅拌子的萃取瓶中加入待分析的液体样品;第2步启动搅拌装置并使搅拌频率恒定; 第3步定量吸取萃取剂使之滴落于样品液上形成悬浮液滴并开始计时;第4步达到设定时间后用取样器从萃取剂液滴内部定量吸取部分萃取剂,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所述的液体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不低于50%,可通过加入去离子水使样品符合此项要求。所述的搅拌频率的范围为1~50s-1。所述的形成悬滴的萃取剂的密度低于样品溶液的密度。所述的形成悬滴的萃取剂为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脂肪族的酯类和酮类、C6~C16的脂肪烃、C4~C12的脂肪醇。所述的形成悬滴的萃取剂的体积为2~100μL。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于微量有机相滴入具有搅拌场的水相中时,位于搅拌场中心的漩涡会将溶剂吸入,这时溶剂不仅会随着漩涡旋转,而且由于漩涡处存在的局部低压,会使溶剂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水相,增加两相的接触面积,并使溶剂稳定地保持在漩涡中心处,保持搅拌场稳定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有机相形态与流动状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的样品需要量少,仅消耗微升级的有机溶剂,能有效排除复杂样品中共存组分的干扰,实现高倍率富集,降低分析检测限和分析成本,与各种色谱、光谱、电化学分析方法联用非常方便;与已报道的其它液液微萃取方法相比,具有作简便易行、过程稳定可控的特点,可为提高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提供保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天然资源提取、药物及化学品生产等领域的分析过程,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的操作示意图。图2黄芩提取液的HPLC谱图。图3黄芩提取液经正辛醇微萃取处理后的HPLC谱图。图4黄芩提取液初始浓度与正辛醇微萃取相最终浓度的相互关系。图5大黄提取液游离蒽醌初始浓度与苯微萃取相最终浓度的相互关系。图6甲胺磷水溶液初始浓度与甲基异丙基酮微萃取相最终浓度的相互关系。图7氨苯碟啶水溶液初始浓度与乙酸丁酯微萃取相最终浓度的相互关系。图8 50%乙腈-水溶液中苯的初始浓度与正辛烷微萃取相最终浓度的相互关系。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的操作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使用内置搅拌子的萃取瓶,萃取瓶内部温度保持恒定,保温方式是使用保温夹套,夹套内通入由超级恒温水浴(或其它恒温装置)提供的温度恒定的气体或液体,或将萃取瓶置于恒温环境中。它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使用移液管(或其它定量取样器)将待分析的液体样品定量地加入到萃取瓶中,样品加入量要保证液面没过搅拌子1cm以上,启动搅拌装置,调节搅拌频率使之保持在设定值。(2)使用移液管(或其它定量取样器)吸取萃取溶剂,将其一次性、定量、平稳地滴入萃取瓶中,使萃取溶剂在样品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滴,同时开始计时。(3)达到设定的萃取时间后,使用微量进样器(或其它定量取样器)从悬浮液滴内部吸取部分萃取相溶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或其它分析仪器)分析检测。上述过程的操作压力可以是常压或接近常压,操作温度可以是常温或接近常温。实施例一用水煎煮得到中药黄芩提取液。将提取液分成两份。第一份经0.2μm微孔膜过滤后用甲醇稀释10倍,吸取2μL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二份用悬滴式液液微萃取处理,步骤如下取提取液10μL置于带夹套的萃取瓶内,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00倍,萃取瓶的夹套中通入由超级恒温水浴提供的25℃的水,启动搅拌装置使搅拌频率稳定在10s-1;取萃取剂正辛醇10μL,滴入到萃取瓶中即开始计时;计时达到300s时,用微量取样器从悬浮液滴中吸取2μL萃取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2为第一份样品得到的谱图,其中黄芩素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6.67%。图3为第二份样品得到的谱图,其中黄芩素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48.2%。经过悬滴式液液微萃取,目标组份黄芩素得到了有效地选择性纯化,降低了后续分析过程的负担。实施例二用乙醇浸提得到中药黄芩提取液,其中黄芩素的浓度为462.3mg/L。分别取0.1、0.3、0.5、0.7、0.9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制得样品液。对样品液进行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步骤如下取提取液1000μL置于带夹套的萃取瓶内,萃取瓶的夹套中通入由超级恒温水浴提供的25℃的水,启动搅拌装置使搅拌频率稳定在1s-1;取萃取剂正辛醇2μL,滴入到萃取瓶中即开始计时;计时达到3600s时,用微量取样器从悬浮液滴中吸取1μL萃取相,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中的黄芩素浓度。将水相样品的初始浓度与测得的萃取相的浓度对应作图,得到图4。可以看到,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7,萃取相的黄芩素浓度达到初始样品的25倍。说明悬滴式液液微萃取与色谱联用适合于痕量成分的定量分析,悬滴式液液微萃取良好的富集效果使色谱对黄芩素的检测限下降10倍以上。实施例三取5g中药大黄加100mL水浸泡24h,然后用滤纸过滤得到澄清的大黄提取液。分别取1mL、2mL、3mL、4mL、10mL提取液,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得到样品液。对样品液进行悬滴式液液微萃取处理,步骤如下取样品液5000μL置于带夹套的萃取瓶内,萃取瓶的夹套中通入由超级恒温水浴提供的25℃的水,启动搅拌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步骤:第1步:在温度恒定、内置搅拌子的萃取瓶中加入待分析的液体样品;第2步:启动搅拌装置并使搅拌频率恒定;第3步:定量吸取萃取剂使之滴落于样品液上形成悬浮液滴并开始计时 ;第4步:达到设定时间后用取样器从萃取剂液滴内部定量吸取部分萃取剂,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阳成林泉骆广生戴猷元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