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944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运行终端以及由运行终端驱动的投影仪光源模组、短视焦投影模块、捕捉设备模块、投屏显示界面,所述短视焦投影模块内置多方位反射界面,将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折射分散,通过短距离视焦进行运行终端、投屏显示界面的主体界面显示;所述运行终端进行多维度操作所述捕捉设备模块采集信息,并反馈至运行终端且在投屏显示界面反应出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视觉影像方法根据漫反射的光源折射原理,并采用高透光镀膜进行摄像模组贴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源对用户视力的直接刺激,以及规避常规液晶产品的蓝光辐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觉影像
,尤其涉及了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上,由于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和信息化产品的升级,尤其电视、手机、平板灯产品,由于光源直射而对用户视力的直接光照刺激,以及类似液晶类产品光源直射的情况下的蓝光辐射问题,导致用户的眼部疲劳和伤害。例如应用于学校时,很多中小学生的视力正在逐步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及系统,根据漫反射的光源折射原理,并采用高透光镀膜进行摄像模组贴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源对用户视力的直接刺激,以及规避常规液晶产品的蓝光辐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微型投影以及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初步组装和配套,并且测量手掌在该亮度下的色彩情况,以及在该亮度模式下的色彩是否存在偏差;(2)对摄像模组进行参数测试,以及基于Kinect为基础的算法模型搭建,包含在不同灯照下的手势辨别性的测试,以及不同的色差区分、还有不同高度下的镜头捕捉能力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性;(3)基于以上模组以及AI算法搭建,在CPU的基础下,自主形成系统的自控运行终端,以驱动上述各个模组模块,最终形成以AI算法为基准的视觉互动展示模式。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的微型投影采用短视焦投影模块,负责短距离下的场景呈现和短距离下的投影方案实现,以及根据漫反射设计原理,进行的二次光源设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的摄像模组采用捕捉设备模块,负责主场景下的界面控制和相关动作模型设计,包含指令发出、指令关闭的操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的运行终端负责主场景下的所有设备运行,包含散热、CPU集成化处理、显示界面的反应速度、摄像模组的指令发射速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系统,包括运行终端以及由运行终端驱动的投影仪光源模组、短视焦投影模块、捕捉设备模块、投屏显示界面,所述短视焦投影模块内置多方位反射界面,将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折射分散,通过短距离视焦进行运行终端、投屏显示界面的主体界面显示;所述运行终端进行多维度操作所述捕捉设备模块采集信息,并反馈至运行终端且在投屏显示界面反应出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投影仪光源模组具体为LED灯珠。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机采用DLP2000光学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根据漫反射的光源折射原理,并采用高透光镀膜进行摄像模组贴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源对用户视力的直接刺激,以及规避常规液晶产品的蓝光辐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微型投影以及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初步组装和配套,并且测量手掌在该亮度下的色彩情况,以及在该亮度模式下的色彩是否存在偏差;(2)对摄像模组进行参数测试,以及基于Kinect为基础的算法模型搭建,包含在不同灯照下的手势辨别性的测试,以及不同的色差区分、还有不同高度下的镜头捕捉能力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性;(3)基于以上模组以及AI算法搭建,在CPU的基础下,自主形成系统的自控运行终端3,以驱动上述各个模组模块,最终形成以AI算法为基准的视觉互动展示模式。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的微型投影采用短视焦投影模块1,负责短距离下的场景呈现和短距离下的投影方案实现,以及根据漫反射设计原理,进行的二次光源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光源直射和蓝光辐射。更为具体的,其中投影仪光源模组为LED灯珠。具体的,所述步骤(2)中的摄像模组采用捕捉设备模块5,负责主场景下的界面控制和相关动作模型设计,包含指令发出、指令关闭的操作等,避免杂乱的动作下的错误指令发送。更为具体的,对摄像模组进行参数测试,参数测试包括高度、色温、色差等相关参数。其中摄像模组主要包含算法摄像头:比如舜宇3D交互镜头、OHP2069镜头等,拥有广角摄像、短距离自动对焦马达2等功能的算法捕捉镜头。具体的,所述步骤(3)中的运行终端3负责主场景下的所有设备运行,包含散热、CPU集成化处理、显示界面的反应速度、摄像模组的指令发射速度等。更为具体的,其中CPU具体为高通、海思、瑞芯微等。短视焦模式与场景的启停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运行终端3驱动形态下进行可操控状态下的启动和停止,包含但不限于语音、手势等形态进行可操控状态下的启动和停止。进一步的,多屏场景下的双指令发出,包括空间触控坐标定位,近距离视焦控制操作,单屏场景下的多点操作模式,单屏投射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桌面、幕布、墙壁等,单屏投射切换通过外部产品设计进行多角度的转轴调整。更进一步的,动静场景下物体识别,手势识别,指尖识别,体态识别、AI标识、AI人物虚化等功能。还有,体态与指令的关联与形成,通过不同的体态特征或手势特征,在光影模式下,根据不同的指令动作,进行不同的操作指令发送。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系统,包括运行终端3以及由运行终端3驱动的投影仪光源模组、短视焦投影模块1、捕捉设备模块5、投屏显示界面6,所述短视焦投影模块1内置多方位反射界面,将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折射分散,通过短距离视焦进行运行终端3、投屏显示界面6的主体界面显示;所述运行终端3进行多维度操作所述捕捉设备模块5采集信息,并反馈至运行终端3且在投屏显示界面6反应出来;还包括散热模块4,所述散热模块4为一个外部的散热口设置,配合扬声器,在整体结构上做成类似音响状的声音传输口和产品散热通道,主要包括声源散发和产品散热承载。进一步的,短视焦模式下的影像的自适应调整,自动定位投屏显示界面6的坐标和尺寸以及视焦调试,控制光源流明度和内部设计的折射角度,避免光源直射用户眼睛,采用漫反射光学设计原理,进行光源角度设计,以此达到减缓眼疲劳的作用。更进一步的,还具有反向操作模式,包含投屏显像界面反向控制电脑、手机、ipad等。具体的,所述投影仪光源模组具体为LED灯珠。具体的,所述光机采用DLP2000光学芯片。更为具体的,所述光机采用德州仪器的DLP微型投影技术显示方案。具体的,所述运行终端3是以控制主板为主体作为总驱动,包含CPU、GPU、图像感应器,并结合捕捉设备模块5、自动对焦马达2、短视焦投影模块1等,基于Kinect的捕捉算法对显示场景进行模型建立,以及相对应XY轴的分布确认,以保证在等比例缩放的情况下,摄像头仍能对视觉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利用微型投影以及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初步组装和配套,并且测量手掌在该亮度下的色彩情况,以及在该亮度模式下的色彩是否存在偏差;/n(2)对摄像模组进行参数测试,以及基于Kinect为基础的算法模型搭建,包含在不同灯照下的手势辨别性的测试,以及不同的色差区分、还有不同高度下的镜头捕捉能力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性;/n(3)基于以上模组以及AI算法搭建,在CPU的基础下,自主形成系统的自控运行终端,以驱动上述各个模组模块,最终形成以AI算法为基准的视觉互动展示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微型投影以及投影仪光源模组进行初步组装和配套,并且测量手掌在该亮度下的色彩情况,以及在该亮度模式下的色彩是否存在偏差;
(2)对摄像模组进行参数测试,以及基于Kinect为基础的算法模型搭建,包含在不同灯照下的手势辨别性的测试,以及不同的色差区分、还有不同高度下的镜头捕捉能力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性;
(3)基于以上模组以及AI算法搭建,在CPU的基础下,自主形成系统的自控运行终端,以驱动上述各个模组模块,最终形成以AI算法为基准的视觉互动展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微型投影采用短视焦投影模块,负责短距离下的场景呈现和短距离下的投影方案实现,以及根据漫反射设计原理,进行的二次光源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视焦双模指令交互式视觉影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摄像模组采用捕捉设备模块,负责主场景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余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光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