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34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电池本体和电磁铁,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所述密封舱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保护套,通过四组缓冲保护套包裹在充电舱本体的四个边角,并且充电舱本体的边角设置有缺口,当充电舱本体发生坠落时缓冲保护套会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对充电舱本体受到的力减小缓冲,并且缓冲保护套可以卡合到充电舱本体的缺口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舱
,具体为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广泛应用与工业,家居和互联网等行业,为人们提供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在智能设备发展的过程中,智能设备的配套设备也随着发展,从传统的有线连接转化为无线连接,更加提高了人们使用的便捷性,智能设备的配套设备的电力来源也通过便于携带的充电舱进行供给,从而使智能设备的整体使用携带变的更为便捷。现有的充电舱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通过外置保护对内部电池和电子元件进行保护,但普通的外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坠落使容易摔坏,导致内部电子元件损坏从而使充电舱受损,现有的充电舱在使用过程中,在人们进行充电时,当电池充满电人员忘记断开充电器时,会使电池长时间于电路连接,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减少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充电舱为了保护内部,保护壳大多数采用全密封的机构,但全密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充电会产生热量从而不利于散电,并且当充电舱外壳有水液的时候,水液会流入充电舱内不易流出,对充电舱造成损坏,因此亟需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充电舱摔落时外壳无法有效保护内部点子元件和电池充满电后不断电会损害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密封外壳不利于电池的散热和进水后不易排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电池本体和电磁铁,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所述密封舱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所述密封舱盖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垫,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内舱,且保护内舱的背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孔,所述保护内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且电池本体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电片,所述电池本体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盒,且充电盒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垫,所述电池本体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口,且充电插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电片,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顶端插设有充电插头,且充电插头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头卡合块,所述充电插头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电片,所述充电插头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合块,所述固定卡合块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磁体,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口密封盖,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优选的,所述充电舱本体的边角设置有缺口,且充电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矩形孔洞。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为四组,且四组缓冲弹簧成镜像分布。优选的,所述缓冲保护套为扇形结构,且缓冲保护套完全包裹充电舱本体的边角。优选的,所述保护内舱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孔洞,且保护内舱的内壁粘贴有防水膜。优选的,所述插头卡合块的顶端为三角形结构,且插头卡合块与固定卡合块组成卡合式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合块的为矩形结构,且固定卡合块与充电舱本体组成滑动式结。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为十字结构,且限位块与充电舱本体组成滑动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电磁铁设置为两组,且电磁铁与电池本体通过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接口密封盖为矩形结构,且接口密封盖的长度大小大于充电插头的长度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保护套,通过四组缓冲保护套包裹在充电舱本体的四个边角,并且充电舱本体的边角设置有缺口,当充电舱本体发生坠落时缓冲保护套会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对充电舱本体受到的力减小缓冲,并且缓冲保护套可以卡合到充电舱本体的缺口内,对充电舱本体进行保护,通过电池本体冲满电后通过电性连接电磁铁,使电磁铁吸附磁体从而解除固定卡合块与插头卡合块的卡合状态,使第二连接导电片和第一连接导电片分离,从而使充电舱本体与外部电路断开,对电池本体进行保护,通过充电舱本体内设置有孔洞,从而使充电舱本体表面滴落水液后,水液会从充电舱本体的孔洞流出,避免水分进入内,同时通过充电舱本体内设置保护内舱,使电池本体充电时热量散发在保护内舱内,通过充电舱本体内的孔洞可以加大保护内舱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加快散热。(1)该装置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保护套,通过四组缓冲保护套包裹在充电舱本体的四个边角,并且充电舱本体的边角设置有缺口,当充电舱本体发生坠落时缓冲保护套会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对充电舱本体受到的力减小缓冲,并且缓冲保护套可以卡合到充电舱本体的缺口内,对充电舱本体进行保护。(2)该装置通过电池本体冲满电后通过电性连接电磁铁,使电磁铁吸附磁体从而解除固定卡合块与插头卡合块的卡合状态,使第二连接导电片和第一连接导电片分离,从而使充电舱本体与外部电路断开,对电池本体进行保护。(3)该装置通过充电舱本体内设置有孔洞,从而使充电舱本体表面滴落水液后,水液会从充电舱本体的孔洞流出,避免水分进入内,同时通过充电舱本体内设置保护内舱,使电池本体充电时热量散发在保护内舱内,通过充电舱本体内的孔洞可以加大保护内舱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加快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扭力弹簧和可视玻璃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舱本体和保护内舱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推板和接口密封盖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舱本体和充电插头结构仰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舱盖和保护内舱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块和散热孔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充电舱本体;2、缓冲弹簧;3、缓冲保护套;4、扭力弹簧;5、密封舱盖;6、可视玻璃;7、保护内舱;8、电池本体;9、充电导电片;10、充电盒;11、防尘垫;12、散热孔;13、充电插口;14、第一连接导电片;15、充电插头;16、插头卡合块;17、第二连接导电片;18、第一弹簧;19、第一推板;20、第二弹簧;21、固定卡合块;22、限位块;23、磁体;24、电磁铁;25、第三弹簧;26、第二推板;27、接口密封盖;28、连接线;29、连接插头;30、防水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1)、电池本体(8)和电磁铁(2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且缓冲弹簧(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4),且扭力弹簧(4)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5),所述密封舱盖(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6),所述密封舱盖(5)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垫(30),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内舱(7),且保护内舱(7)的背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孔(12),所述保护内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8),且电池本体(8)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电片(9),所述电池本体(8)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盒(10),且充电盒(10)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垫(11),所述电池本体(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口(13),且充电插口(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电片(14),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顶端插设有充电插头(15),且充电插头(15)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头卡合块(16),所述充电插头(15)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电片(17),所述充电插头(15)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28),且连接线(2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29),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且第一弹簧(1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19),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合块(21),所述固定卡合块(2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磁体(2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且第三弹簧(25)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26),所述第二推板(2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口密封盖(27),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1)、电池本体(8)和电磁铁(2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且缓冲弹簧(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4),且扭力弹簧(4)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5),所述密封舱盖(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6),所述密封舱盖(5)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垫(30),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内舱(7),且保护内舱(7)的背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孔(12),所述保护内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8),且电池本体(8)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电片(9),所述电池本体(8)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盒(10),且充电盒(10)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垫(11),所述电池本体(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口(13),且充电插口(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电片(14),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顶端插设有充电插头(15),且充电插头(15)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头卡合块(16),所述充电插头(15)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电片(17),所述充电插头(15)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28),且连接线(2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29),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且第一弹簧(1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19),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合块(21),所述固定卡合块(2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磁体(2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且第三弹簧(25)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鸿平贺长峰李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汉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