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32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抑制端子组间的电气不良影响。本公开的连接器(10)具备第一端子组(36)、第二端子组(38)、绝缘性的壳体(30)及导电性的导电部件(60),其中,第一端子组(36)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20),第二端子组(38)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20),壳体(30)将第一端子组(36)和第二端子组(38)排列并保持成两层,导电部件(60)具有分隔部(62)和一对延伸部(64),分隔部形成为板状,并以将第一端子组(36)与第二端子组(38)之间分隔的方式保持于壳体(30),一对延伸部(64)从分隔部的两侧的侧缘朝向第一端子组(36)侧和第二端子组(38)侧中的任一方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113197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信号的高速传输用的基板用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壳体,保持端子组;以及平板状的板,具有导电性。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在壳体中被配置成上下两层。板以将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分隔的方式保持于壳体,以减少或避免在端子组间产生的串扰等电气不良影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13197号公报然而,上述连接器的板能够将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在上下方向分隔。但是,在各个端子组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各个端子组的信号、噪声容易从板的两侧传递到另一个端子组。因此,即使在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配置有板,也会顾虑在端子组间产生的串扰等电气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抑制端子组间的电气不良影响的技术。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绝缘性的壳体及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所述壳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排列并保持成两层,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分隔部和一对延伸部,所述分隔部形成为板状,并以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分隔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壳体,所述一对延伸部从所述分隔部的两侧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组侧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侧中的任一方延伸。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端子组间的电气不良影响。r>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器的主视图。图2为拆下了屏蔽壳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为相当于图3的IV-IV线处的剖面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0:连接器20:端子22:端子连接部24:电线连接部30:壳体32:嵌合部33:端子配置槽34:端子保持部36:第一端子组38:第二端子组41:第一壳体42:第一嵌合部43:第一端子保持部44:第一安装凹部46:第二壳体47:第二嵌合部48:第二端子保持部49:第二安装凹部50:收容凹部60:导电部件62:分隔部64:延伸部70:屏蔽壳W1:芯线W:电线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1)一种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绝缘性的壳体及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所述壳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排列并保持成两层,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分隔部和一对延伸部,所述分隔部形成为板状,并以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分隔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壳体,所述一对延伸部从所述分隔部的两侧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组侧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侧中的任一方延伸。除了通过分隔部将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分隔之外,还能够通过一对延伸部抑制各个端子组的信号、噪声从分隔部的侧缘朝向另一个端子组侧传递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串扰的发生,从而能够降低或者避免对高频特性的电气不良影响。(2)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对延伸部延伸到覆盖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任一方的侧部的位置为止。一对延伸部延伸到覆盖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中的任一方的侧部的位置为止。即,能够将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沿面距离确保得较大。由此,能够通过一对延伸部可靠地抑制各个端子组的信号、噪声从分隔部的侧缘朝向另一个端子组侧传递的情况。(3)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对延伸部被所述壳体覆盖。由于一对延伸部被壳体覆盖,所以在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能够防止一对延伸部与对方侧连接器接触等而破损的情况。[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参照以下的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连接器10]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为安装于多个电线W的末端的屏蔽连接器。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器10具备端子20、壳体30、导电部件60和屏蔽壳70。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对一部分部件标注标号,而对其他部件省略标号。[端子20]多个端子20分别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进行加工而形成。如图3所示,端子20具备端子连接部22和电线连接部24。端子连接部2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平板状。端子连接部22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端子连接。电线连接部24与端子连接部22的后方相连而形成。电线连接部24与在电线W的末端露出的芯线W1连接。由此,端子20与电线W的末端电连接。[壳体30]壳体3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30具备嵌合部32和端子保持部34。[嵌合部32]嵌合部32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如图1至图4所示,嵌合部32以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扁平形态与端子保持部34的前端部相连而形成。在嵌合部32的上部及下部,在左右方向上横向排列地形成有多个端子配置槽33,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2配置于端子配置槽3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部32的上部横向排列地配置有5个端子20。另外,在嵌合部32的下部,以相对于上部的端子20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状态横向排列地配置有5个端子20。如图2所示,端子配置槽33形成为从与端子保持部34之间的边界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到嵌合部32的前端部为止的凹状。即,如图1至图4所示,在嵌合部32的上部及下部,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2沿左右方向排列并配置成上下两层。将在嵌合部32的上部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上层的多个端子20设为第一端子组36,在嵌合部32的下部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下层的多个端子20设为第二端子组38。换言之,第一端子组36包括在嵌合部32的上部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5个端子20,第二端子组38包括在嵌合部32的下部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5个端子20。[端子保持部34]如图1~图4所示,端子保持部34形成为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多个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2通过压入于端子保持部34的前端部而被保持于壳体30。在端子保持部34的后部,收容有与从后方导入的多个电线W连接的电线连接部24。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30通过将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6沿上下方向组装而构成。[第一壳体41]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41从上方组装于第二壳体46。第一壳体41具备第一嵌合部42和第一端子保持部43。第一嵌合部42构成嵌合部32的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绝缘性的壳体及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其中,/n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n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n所述壳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排列并保持成两层,/n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分隔部和一对延伸部,/n所述分隔部形成为板状,并以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分隔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壳体,/n所述一对延伸部从所述分隔部的两侧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组侧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侧中的任一方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8 JP 2019-0631421.一种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绝缘性的壳体及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
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排列配置的多个端子,
所述壳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排列并保持成两层,
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分隔部和一对延伸部,
所述分隔部形成为板状,并以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悠城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