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包括主控电子装置及外设电子装置。主控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固定件及第一接口。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接口与第一通孔对接,并收容于第一通孔内。外设电子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接口。第二固定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用于与第一固定件相插接。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接口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一接口相插接,以使得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电性连接。如此,将使得主控电子装置与外设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稳定地建立通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连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多数情况下,便携式电子设备都需要与外部设备建立数据连接。现有技术中,一种方式是采用俗称“猪尾巴”的连接线与外部设备连接,可这种方式不仅影响产品美观,而且连接线容易丢失导致产品无法工作。另一种方式是电子设备及外设上都装设无线通信模块,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而且也容易受到网络信号影响导致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连接的稳定性的电子装置连接系统。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所述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包括:主控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固定件及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通孔对接,并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及外设电子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插接,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口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口相插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第一抵持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一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卡槽对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抵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第二抵持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远离所述第二抵持部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接的收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卡槽对接。进一步地,所述外设电子装置包括第二电路板及连接线缆,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连接线缆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设电子装置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抵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均为USBType-C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为橡胶制品。上述电子装置连接系统中,通过将所述主控电子装置的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外设电子装置的第二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插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接口将与所述第二接口对接。如此,将建立稳定地通信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电子装置连接系统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子装置连接系统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3为电子装置连接系统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连接系统100主控电子装置10第一壳体11第一固定件12第一抵持部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一电路板13第一接口14外设电子装置20第二壳体21限位件212第二固定件22第二抵持部221第二连接部222收容槽224第二电路板23第二接口24连接线缆25通孔111、124、211、225卡槽123、2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会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以对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子装置连接系统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及相关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100包括主控电子装置10及外设电子装置20。所述主控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1及多个第一固定件12。这些第一固定件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设有多个通孔111。每一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第一抵持部121及第一连接部12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抵持部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之间形成一卡槽123。所述卡槽123与所述通孔111对接,并使得所述通孔111的边缘卡接于所述卡槽123内。如此一来,所述第一抵持部121将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122从所述第一壳体11伸出。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2设有一通孔124。所述通孔124贯穿所述第一抵持部121、所述卡槽123及第一连接部122。所述主控电子装置10还包括第一电路板13及第一接口14。所述第一接口1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第一接口14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13与所述第一抵持部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口14与所述通孔124对接,并收容于所述通孔124内。所述外设电子装置20包括第二壳体21及多个第二固定件22。这些第二固定件22与所述第二壳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22可插拔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2。所述第二壳体21设有通孔211。每一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第二抵持部221及第二连接部222,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抵持部2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2之间形成一卡槽223。所述卡槽223与所述通孔211对接,并使得所述通孔211的边缘卡接于所述卡槽223内。所述第二连接部222沿远离所述第二抵持部221方向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对接的收容槽224。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22设有一通孔225,所述通孔225贯穿所述第二抵持部221、所述第二连接部222及所述收容槽224。所述外设电子装置20还包括第二电路板23及第二接口24,所述第二接口24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口24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14插接,以使得所述主控电子装置10与所述外设电子装置20之间可以建立通信。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2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所述第二接口24穿过所述通孔225而收容在所述收容槽224内。如此,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22插入所述收容槽224时,所述第一接口14与所述第二接口24对应插接,所述主控电子装置10与所述外设电子装置20实现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接口24还通过连接线缆25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3电性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路板23也可与所述第二抵持部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口2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3,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3电性连接。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21的侧壁在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包括:/n主控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固定件及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通孔对接,并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及/n外设电子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插接,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口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口相插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包括:
主控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固定件及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通孔对接,并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及
外设电子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插接,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口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口相插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第一抵持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一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卡槽对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抵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并与所述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洲,赖自玮,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