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71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可以从起动时起可靠地实现减压的功能,而且可以降低减压功能的切换转速。内燃机(35)具备:减压配重(109),所述减压配重(109)与臂部件(108)结合,利用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摆动轴线(Xs)作用于第一方向(DR1)并根据绕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的旋转角位置而变化的第一转矩(Tf),朝向非动作位置对减压凸轮(106)施加驱动力;弹性部件(125),所述弹性部件(125)与臂部件(108)连结,具有绕摆动轴线(Xs)在第二方向(DR2)上生成第二转矩(Ts)的弹性,并朝向动作位置对减压凸轮(106)施加驱动力;以及起动电机(54),所述起动电机(54)与曲轴(61)连结,在起动之前将曲轴(61)定位于第二转矩超过第一转矩的旋转角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在压缩行程中打开排气门的减压装置的内燃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减压机构,在起动时在内燃机的压缩行程中打开排气门,降低基于活塞的压缩动作的曲轴的旋转阻力。减压机构具备臂部件,该臂部件绕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凸轮轴,在从摆动轴线离开的位置与减压凸轮连结。在臂部件上结合有减压配重,该减压配重根据通过凸轮轴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朝向非动作位置对减压凸轮施加驱动力。在臂部件上连结有朝向动作位置对减压凸轮施加驱动力的扭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45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减压配重的重心根据减压配重的形状而远离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其结果是,减压配重的离心力增大。可以随着离心力的增大而对扭簧施加较大的弹力。即便曲轴位于任意的旋转角位置,在扭簧的作用下,减压凸轮也可以维持在动作位置。在起动时,可以抑制减压功能的不工作。如果减压功能的切换转速进一步降低,则可以进一步抑制敲击声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可以从起动时起可靠地实现减压的功能,而且可以降低减压功能的切换转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内燃机,具备:曲轴;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与所述曲轴连结,相对于所述曲轴以2比1的减速比旋转;减压凸轮,所述减压凸轮在动作位置与非动作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动作位置是在小于预先设定的转速的情况下使具有与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母线的弯曲突面从与所述凸轮轴同轴的假想圆筒面突出的位置,所述非动作位置是使所述弯曲突面从所述假想圆筒面退入的位置;减压滑动面,所述减压滑动面设置于排气侧摇臂,在所述凸轮轴旋转时与所述弯曲突面接触;臂部件,所述臂部件绕与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在从所述摆动轴线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减压凸轮连结;减压配重,所述减压配重与所述臂部件结合,利用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摆动轴线作用于第一方向并根据绕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角位置而变化的第一转矩,朝向所述非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施加驱动力;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臂部件连结,具有绕所述摆动轴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生成第二转矩的弹性,并朝向所述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施加驱动力,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起动电机,所述起动电机与所述曲轴连结,在起动之前将所述曲轴定位于所述第二转矩超过所述第一转矩的旋转角位置。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起动电机在所述曲轴停止时,使所述曲轴反转至在膨胀行程中确立的所述曲轴的旋转角范围。根据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起动电机在所述曲轴反转时发挥比到达压缩行程的上止点的转矩小的转矩。根据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起动电机以预先确定的旋转角使所述曲轴反转。根据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相对于水平面,气缸轴线的倾斜角被设定在如下范围内:在所述曲轴以预先确定的所述旋转角反转了时,将所述曲轴定位于所述第二转矩超过所述第一转矩的所述旋转角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一种内燃机,具备:曲轴;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与所述曲轴连结,相对于所述曲轴以2比1的减速比旋转;减压凸轮,所述减压凸轮在动作位置与非动作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动作位置是在小于预先设定的转速的情况下使具有与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母线的弯曲突面从与所述凸轮轴同轴的假想圆筒面突出的位置,所述非动作位置是使所述弯曲突面从所述假想圆筒面退入的位置;减压滑动面,所述减压滑动面设置于排气侧摇臂,在所述凸轮轴旋转时与所述弯曲突面接触;臂部件,所述臂部件绕与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在从所述摆动轴线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减压凸轮连结;减压配重,所述减压配重与所述臂部件结合,利用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摆动轴线作用于第一方向并根据绕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角位置而变化的第一转矩,朝向所述非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施加驱动力;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臂部件连结,具有绕所述摆动轴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生成第二转矩的弹性,并朝向所述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施加驱动力,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矩以及所述第二转矩被设定为,在所述减压配重相对于所述凸轮轴的中心位于重力方向下方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第一转矩超过所述第二转矩,在除此之外的位置,所述第一转矩低于所述第二转矩。根据第七方面,在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当所述曲轴停止时所述曲轴位于所述旋转角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所述减压凸轮位于所述非动作位置。根据第八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减压凸轮被保持在所述动作位置,直至随着所述曲轴的旋转而所述凸轮轴的旋转速度超过预先确定的旋转速度为止。根据第九方面,在第一~第八方面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搭载于车辆时,根据车辆的停止而停止所述曲轴的旋转,并根据油门的操作而再起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面,在起动电机的作用下,曲轴被定位于特定的旋转角位置。当特定的旋转角位置被确立时,减压配重生成超过由弹性部件生成的第二转矩的第一转矩。超过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使弯曲突面从假想圆筒面突出。因此,当凸轮轴旋转时,减压凸轮的弯曲突面描画排气侧摇臂的减压滑动面。在减压凸轮的作用下排气门打开。即使弹性部件的弹性力降低,也可以通过起动电机的作用从起动时起实现减压的功能。因此,可以降低减压功能的切换转速。可以进一步抑制敲击声的产生。根据第二方面,由于活塞位于膨胀行程中的位置,因此,活塞以在燃烧室内被压缩后的空气的压力向下降方向被推压。接着,燃烧室经过排气行程以及进气行程,因此,相对于活塞的位移,运动阻力缩小。在起动时,可以在压缩行程前对曲轴的旋转赋予势能。内燃机的动作可以顺利地开启。根据第三方面,在曲轴反转时,膨胀行程的活塞无法根据活塞的运动阻力而越过压缩行程的上止点。因此,活塞在反转时在压缩行程的上止点跟前停止。这样,起动时的曲轴的旋转角位置被设定。在起动时,可以在压缩行程前对曲轴的旋转赋予势能。内燃机的动作可以顺利地开启,而且,可以在使凸轮轴的相位处于一定的范围内的状态下开始起动。根据第四方面,起动电机使曲轴反转预先确定的旋转角,因此,与对曲轴的每个旋转角位置设定反转的旋转角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反转的控制。尽管如此,由于活塞必定在压缩行程的上止点跟前停止,因此,内燃机的动作可以顺利地开启。根据第五方面,可以根据气缸轴线的倾斜角在曲轴反转时确保位于特定的旋转角位置的曲轴。可以根据气缸轴线的姿势在曲轴反转时可靠地确保减压功能。根据第六方面,由于可以减轻弹性部件的弹簧载荷,因此,与之相应地也可以抑制减压配重的重量。减压配重的轻量化能够有助于减压机构的紧凑化。根据第七方面,当曲轴停止时曲轴位于旋转角位置以外的位置时,减压凸轮越位于非动作位置,弹性部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具备:/n曲轴(61);/n凸轮轴(82),所述凸轮轴(82)与所述曲轴(61)连结,相对于所述曲轴(61)以2比1的减速比旋转;/n减压凸轮(106),所述减压凸轮(106)在动作位置与非动作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动作位置是在小于预先设定的转速的情况下使具有与所述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平行的母线的弯曲突面(116a)从与所述凸轮轴(82)同轴的假想圆筒面(118)突出的位置,所述非动作位置是使所述弯曲突面(116a)从所述假想圆筒面(118)退入的位置;/n减压滑动面(126),所述减压滑动面(126)设置于排气侧摇臂(93b),在所述凸轮轴(82)旋转时与所述弯曲突面(116a)接触;/n臂部件(108),所述臂部件(108)绕与所述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平行地延伸的摆动轴线(Xs)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82),在从所述摆动轴线(Xs)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减压凸轮(106)连结;/n减压配重(109),所述减压配重(109)与所述臂部件(108)结合,利用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摆动轴线(Xs)作用于第一方向(DR1)并根据绕所述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的旋转角位置而变化的第一转矩(Tf),朝向所述非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106)施加驱动力;以及/n弹性部件(125),所述弹性部件(125)与所述臂部件(108)连结,具有绕所述摆动轴线(Xs)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R1)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DR2)上生成第二转矩(Ts)的弹性,并朝向所述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106)施加驱动力,/n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n具备起动电机(54),所述起动电机(54)与所述曲轴(61)连结,在起动之前将所述曲轴(61)定位于所述第二转矩(Ts)超过所述第一转矩(Tf)的旋转角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JP 2019-0613671.一种内燃机,具备:
曲轴(61);
凸轮轴(82),所述凸轮轴(82)与所述曲轴(61)连结,相对于所述曲轴(61)以2比1的减速比旋转;
减压凸轮(106),所述减压凸轮(106)在动作位置与非动作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动作位置是在小于预先设定的转速的情况下使具有与所述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平行的母线的弯曲突面(116a)从与所述凸轮轴(82)同轴的假想圆筒面(118)突出的位置,所述非动作位置是使所述弯曲突面(116a)从所述假想圆筒面(118)退入的位置;
减压滑动面(126),所述减压滑动面(126)设置于排气侧摇臂(93b),在所述凸轮轴(82)旋转时与所述弯曲突面(116a)接触;
臂部件(108),所述臂部件(108)绕与所述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平行地延伸的摆动轴线(Xs)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凸轮轴(82),在从所述摆动轴线(Xs)离开的位置与所述减压凸轮(106)连结;
减压配重(109),所述减压配重(109)与所述臂部件(108)结合,利用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摆动轴线(Xs)作用于第一方向(DR1)并根据绕所述凸轮轴(82)的旋转轴线(Xc)的旋转角位置而变化的第一转矩(Tf),朝向所述非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106)施加驱动力;以及
弹性部件(125),所述弹性部件(125)与所述臂部件(108)连结,具有绕所述摆动轴线(Xs)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R1)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DR2)上生成第二转矩(Ts)的弹性,并朝向所述动作位置对所述减压凸轮(106)施加驱动力,
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起动电机(54),所述起动电机(54)与所述曲轴(61)连结,在起动之前将所述曲轴(61)定位于所述第二转矩(Ts)超过所述第一转矩(Tf)的旋转角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电机(54)在所述曲轴(61)停止时,使所述曲轴(61)反转至在膨胀行程中确立的所述曲轴(61)的旋转角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电机(54)在所述曲轴(61)反转时发挥比到达压缩行程的上止点的转矩小的转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电机(54)以预先确定的旋转角使所述曲轴(61)反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水平面,气缸轴线(C)的倾斜角被设定在如下范围内:在所述曲轴(61)以预先确定的所述旋转角反转了时,将所述曲轴(61)定位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石贤岩崎崇生阿藤绅司平山周二久我信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