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70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涉及矿山充填技术领域。包括挡墙组件、前支撑墙、后支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包括格栅模袋,所述格栅模袋设置于巷道内且位于所述前支撑墙和所述后支撑墙之间,所述后支撑墙位于待充填区一侧,所述格栅模袋设置有贯穿所述格栅模袋的挡墙泌水孔,所述格栅模袋前侧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孔。设置好前、后支撑墙及挡墙组件后,往格栅模袋内充入充填料浆,可达到有效封堵待充空区采场巷道的目的,待充填料浆凝固后可取下前支撑墙,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施工速度快捷,稳定性好,成本低廉,适应各种巷道断面,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待充填采场空区做充填挡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充填
,尤其涉及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采矿过程中遇到的地表岩移、塌陷、深部岩爆、冲击地压等地质灾害难题,充填采矿方法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空场法、崩落法相比,充填法以其适应条件广、采矿损失贫化率低、有利于维护地压及采场稳定、易于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等显著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色及黄金等各类贵金属矿山几乎全部采用充填法,甚至部分煤矿都已开始采用充填法。充填法的主要缺点是工艺复杂、采矿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充填挡墙是充填采矿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艺环节,其作用是在待充填采场空区底部入口的巷道中构筑密闭墙以封闭采空区,确保随后充入空区的充填料浆不会流至采场外,技术上对充填挡墙的要求主要包括:具备一定的强度,整体性好,封闭效果好。目前国内外充填挡墙的构筑主要包括:(1)砌筑挡墙法,采用空心砖等材料砌筑充填挡墙,并在挡墙外表面喷浆加固,该种方式国内应该最广,具有成本低廉、施工工艺简单的优势,但存在施工效率低、作业周期长、挡墙不牢固的不足,挡墙垮塌及跑浆事故屡屡发生,严重者会导致井下设备报废及人员生命安全;(2)喷射混凝土筑墙法,即先用钢网、麻袋布和钢筋等在挡墙设计的位置绑扎一个充填挡墙帷幕,将其固定在巷道顶帮预留的锚杆上,之后采用湿喷台车在该帷幕上喷射湿喷混凝土,该种方式在国外应用较广,具有施工速度快、挡墙牢固等优势,但混凝土挡墙造价成本过高并且养护周期较长,有时无法满足充填采矿周期需求。现有技术中(专利号CN204609936U)公开了一种快速构筑充填挡墙,包括充填袋、支撑气柱、进料孔和排气孔;所述支撑气柱安装于充填袋的两侧,由横向气柱、竖向气柱和充气孔组成,所述进料孔和排气孔均布置于充填袋上。上述现有技术可以快速构筑充填挡墙但是该充填袋为一个能够充满整个巷道的充填袋,虽然充填袋由一定渗水能力的编织布缝制而成,但就整体而言其泌水效果较差,充填袋充填完成后需要较长时间泌水凝固,使构筑充填挡墙周期较长,而且该充填挡墙没有挡墙泌水孔,采场内的充填料浆无法进行脱水使得采场充填周期过长影响整个采场采矿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充填挡墙泌水较差的技术问题,采用格栅模袋的技术手段,达到采场内充填料浆快速脱水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包括挡墙组件、前支撑墙、后支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包括格栅模袋,所述格栅模袋设置于巷道内且位于所述前支撑墙和所述后支撑墙之间,所述后支撑墙位于待充填区一侧,所述前支撑墙位于待充填区相反一侧,所述格栅模袋设置有贯穿所述格栅模袋的挡墙泌水孔,所述格栅模袋位于所述前支撑墙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孔。作为优选,所述格栅模袋沿巷道径向的截面大于巷道的截面,以便于所述格栅模袋能够充满整个巷道,所述挡墙泌水孔贯穿方向与巷道平行。作为优选,所述挡墙组件还包括顶部固定组件,所述格栅模袋通过所述顶部固定件固定在巷道的顶部与两侧侧帮上。作为优选,所述顶部固定件为卡扣。作为优选,所述挡墙组件还包括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设置于所述格栅模袋与所述后支撑墙之间,且挂设在所述后支撑墙上。作为优选,所述前支撑墙包括连接板、铰接组件、锁紧组件、伸缩杆,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横竖两个方向的T型槽,所述铰接组件通过所述锁紧组件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铰接组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销、连接座,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连接座通过锁紧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螺钉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座通孔与设置在连接板T型槽内的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后支撑墙包括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横向固定件、竖向固定件,所述横向固定件固定在巷道两侧侧帮上,所述竖向固定件固定在巷道底部与顶部上,所述多根横向支撑杆并排设置,且所述横向支撑杆两端与所述横向固定件固定,所述多跟竖向支撑杆并排设置,且所述竖向支撑杆两端与所述竖向固定件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竖向支撑杆均避开所述格栅模袋上的挡墙泌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施工速度快捷。传统砌筑挡墙成本低廉、施工工艺简单,但施工效率低、砌筑周期长、挡墙不牢固;喷射混凝土挡墙具有施工速度快、牢固等优势,但成本过高。注浆式充填挡墙施工速度快,格栅模袋可在地表批量生产,在井下架设置简单的前、后支撑墙,悬挂好格栅模袋后可直接充填。其施工速度及投入使用周期比传统砌筑挡墙提高数倍以上,也低于喷射混凝土筑墙法的施工时间;(2)稳定性好。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实质是充填体,且与凸凹不平的巷道轮廓完全吻合,充填挡墙的厚度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挡墙的厚度仅仅增加格栅模布的消耗,几乎不影响挡墙成本,因此不存在充填挡墙失稳倾倒的问题。由于选用前、后支撑墙、土工布等综合支撑,充填挡墙不会破损泄露,即使万一局部泄露,也可采取应急措施,不会造成突发性大规模跑浆事故。(3)成本低廉。传统的砌筑式挡墙成本约为0.5万元-1万元,喷射混凝土挡墙成本约为2万元,注浆式充填挡墙成本约为0.3万元,其中前支撑都可以重复使用;(4)可适应各种巷道断面。由于格栅模袋的柔性特点,具有对不同巷道轮廓的自适应性,因此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采场。(5)泌水效果好。由于格栅模袋上设置有挡墙泌水孔,同时配合待充填侧的土工布可以对待充填侧的充填料浆进行快速脱水,加快充填区的凝固缩短充填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充填格栅模袋,其自身也可以快速脱水进一步缩短充填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前挡墙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后挡墙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前挡墙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部分A局部示意图;图中:1-挡墙组件;11-格栅模袋;1101-挡墙泌水孔;1102-进料口;1103-排气孔;12-土工布;13-顶部固定件;2-前支撑墙;21-连接板;22-伸缩杆;23-铰接组件;2301-连接件;2302-连接销;2303-连接座;24-锁紧组件;2401-锁紧螺钉;2402-锁紧螺母;3-后支撑墙;31-横向支撑杆;32-竖向支撑杆;33-横向固定件;34-竖向固定件;4-待充填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包括挡墙组件(1)、前支撑墙(2)、后支撑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1)包括格栅模袋(11),所述格栅模袋(11)设置于巷道内且位于所述前支撑墙(2)和所述后支撑墙(3)之间,所述后支撑墙(3)位于待充填区(4)一侧,所述前支撑墙(2)位于待充填区(4)相反一侧,所述格栅模袋(11)设置有贯穿所述格栅模袋(11)的挡墙泌水孔(1101),所述格栅模袋(11)位于所述前支撑墙(2)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02)和排气孔(1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包括挡墙组件(1)、前支撑墙(2)、后支撑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1)包括格栅模袋(11),所述格栅模袋(11)设置于巷道内且位于所述前支撑墙(2)和所述后支撑墙(3)之间,所述后支撑墙(3)位于待充填区(4)一侧,所述前支撑墙(2)位于待充填区(4)相反一侧,所述格栅模袋(11)设置有贯穿所述格栅模袋(11)的挡墙泌水孔(1101),所述格栅模袋(11)位于所述前支撑墙(2)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02)和排气孔(1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模袋(11)沿巷道径向的截面大于巷道的截面,以便于所述格栅模袋(11)能够充满整个巷道,所述挡墙泌水孔(1101)贯穿方向与巷道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1)还包括顶部固定组件(13),所述格栅模袋(11)通过所述顶部固定件(13)固定在巷道的顶部与两侧侧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固定件(13)为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1)还包括土工布(12),所述土工布(12)设置于所述格栅模袋(11)与所述后支撑墙(3)之间且挂设在所述后支撑墙(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式泌水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墙(2)包括连接板(21)、铰接组件(23)、锁紧组件(24)、伸缩杆(22),所述连接板(2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高岭李向东郑伯坤黄腾龙盛佳张升张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