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70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所述防水工艺包括: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将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其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其中,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避免所述锚杆和所述止水环之间出现渗漏水现象,从而降低隧道修建的安全隐患、避免渗漏水对后期隧道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水技术
,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
技术介绍
隧道防水设计一直是隧道施工中关注的重点,目前的隧道支护结构通常采用复合式衬砌,即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板,可以有效地将围岩中的水阻止在防水板以外,避免出现隧道衬砌漏水、渗水现象。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锚杆是暗挖隧道时钉入岩体和初衬内的,用于后期固定钢筋网片进行喷射混凝土,而防水板在初衬和后期喷射混凝土之间,所以锚杆需要穿透防水板。由于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均会导致岩体涌水,使得锚杆处有明水滴落,而未钉入岩体和初衬内的锚杆的一端是防水薄弱点,导致锚杆穿透防水板的地方存在极大的渗漏水风险,不仅影响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还会给隧道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包括: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将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其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其中,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包括: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涂抹密封胶;在所述密封胶上缠绕防水胶带,形成防水结构。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涂抹密封胶,包括:在距离所述锚杆另一端10mm-20mm的位置涂抹密封胶。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密封胶上缠绕防水胶带,包括:在所述密封胶上缠绕3~5圈的防水胶带。可选地,所述防水胶带为橡胶沥青;所述橡胶沥青的宽度为14~16mm,厚度为0.4~0.6mm。可选地,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防水层的表面为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防水层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底板的边缘朝向所述防水层倾斜。可选地,在所述防水层上预设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过所述止水环的柱体。可选地,所述防水层上设有排水结构,所述底板搭接在所述排水结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然后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再将所述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然后在所述初衬上形成所述防水层,并使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锚杆处有明水滴落的情况下,由于先在所述锚杆外漏的部分形成所述防水结构,再将所述止水环套接在所述锚杆上,因此,可以避免所述锚杆与所述止水环之间出现渗漏水现象。而且,所述止水环的底板还可以将明水引流至所述防水层上,排至其他地方,因此,可以避免所述锚杆处有大量明水累积,进一步降低所述锚杆与所述止水环之间出现渗漏水的现象,从而可以降低隧道修建的安全隐患、避免渗漏水对后期隧道使用造成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锚杆是当代煤矿当中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所述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锚杆不但支护效果好,且用料省,施工简单且快速,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锚杆用于对隧道进行主体加固。所述锚杆用于在修建隧道初期钉入隧道的岩体和初衬内,进行加固岩体,控制变形,防止坍塌。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将所述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岩体和初衬内,另一端漏在外面。步骤102、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锚杆的另一端不完全钉入初衬,外露出来,可以先对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形成防水结构,可以阻止明水顺着所述锚杆从所述锚杆的另一端滴落。步骤103、将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其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将止水环套接在步骤102中形成的防水结构外,使得所述止水环的底板靠近所述初衬。所述底板可以将所述锚杆处的水排至其他地方,避免所述锚杆处有大量明水累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止水环包括底板和柱体,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一端,所述柱体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的中心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具体地,将所述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所述防水结构依次穿透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使得所述底板靠近隧道的初衬。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步骤104、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其中,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使得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所述止水环的底板可以将所述锚杆处的明水引流至所述防水层上,通过所述防水层排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涂刷式、喷射式和粘贴式等方式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可选地,所述防水层可以为防水板,用于阻挡修建隧道的过程中从隧道的岩体中涌出的水,避免隧道衬砌的过程中出现渗漏水现象造成危险事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然后将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使得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然后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使得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这样,在所述锚杆处有明水滴落的情况下,由于先在所述锚杆外漏的部分形成所述防水结构,再将所述止水环套接在所述锚杆上,使得所述锚杆与所述止水环之间不会出现渗漏水现象。而且,所述止水环的底板还可以将明水引流至所述防水层上,排至其他地方,可以避免所述锚杆处有大量明水累积,进一步降低所述锚杆与所述止水环之间出现渗漏水的现象,从而可以降低隧道修建的安全隐患、避免渗漏水对后期隧道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实施例二参照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n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n将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其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n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其中,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的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锚杆的一端钉入隧道的初衬,另一端外露;
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
将止水环的底板和柱体依次套接在所述防水结构外,其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隧道的初衬;
在所述初衬上形成防水层,其中,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初衬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止水环的柱体穿透所述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形成防水结构,包括:
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涂抹密封胶;
在所述密封胶上缠绕防水胶带,形成防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锚杆外露的部分上涂抹密封胶,包括:
在距离所述锚杆另一端10mm-20mm的位置涂抹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杰程伟家李林飞邢毓波赵渊王帅超马同剑罗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