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35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悬架装置即使在控制模式的设定切换时也将异响的产生、车辆举动的紊乱避免于未然。具有:产生与衰减动作以及伸缩动作相关的驱动力的电磁致动器;分别获取与电磁致动器相关的驱动力的信息以及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的信息获取部;驱动力运算部,其设定基于与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确定的规定的控制模式,并且基于与该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信息分别设定与电磁致动器相关的目标衰减力以及目标伸缩力;和驱动控制部,其使用基于由驱动力运算部设定的目标衰减力以及目标伸缩力确定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电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驱动力运算部在与电磁致动器相关的驱动力收敛于规定的力范围内的时期进行与规定的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切换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悬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如下电磁致动器的电动悬架装置,该电磁致动器设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与衰减动作以及伸缩动作相关的驱动力。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有如下电磁致动器的电动悬架装置,该电磁致动器设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与衰减动作以及伸缩动作相关的驱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电磁致动器构成为除了电动机之外还具有滚珠丝杠机构。电磁致动器通过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滚珠丝杠机构的直线运动而以产生与衰减动作以及伸缩动作相关的驱动力的方式动作。在此,与衰减动作相关的驱动力意味着衰减力。衰减力是指与电磁致动器的冲程速度的朝向不同的朝向上的力。另一方面,与伸缩动作相关的驱动力意味着伸缩力。伸缩力是指与冲程速度的朝向无关地产生的力。对于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具有对电磁致动器的冲程速度和衰减力的对应关系进行规定的速度-衰减力图表。在该电动悬架装置中,基于电磁致动器的冲程速度、以及速度-衰减力图表来计算与冲程速度对应的目标衰减力,并使用基于计算出的目标衰减力确定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电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由此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2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中,与电磁致动器相关的驱动力会在控制模式的设定切换时骤变,具有导致异响的产生、车辆举动的紊乱的隐患。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悬架装置,其即使在控制模式的设定切换时也能够将异响的产生、车辆举动的紊乱避免于未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第1观点的专利技术的电动悬架装置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具有:电磁致动器,其设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与衰减动作相关的驱动力;信息获取部,其分别获取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所述驱动力的信息以及控制模式选择信息;设定部,其设定基于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确定的规定的控制模式,并且基于与该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信息来设定与该电磁致动器相关的作为衰减动作的目标值的目标衰减力;和驱动控制部,其使用基于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目标衰减力确定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所述电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所述设定部在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驱动力收敛于规定的力范围内的时期进行与所述规定的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动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控制模式的设定切换时也能够将异响的产生、车辆举动的紊乱避免于未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电动悬架装置所具有的电磁致动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电动悬架装置所具有的ECU的内部以及周边部的构成图。图4是概念性表示电动悬架装置所具有的ECU的内部的图。图5A是表示与冲程速度对应的第1衰减力的关系的舒适模式下的第1衰减力图表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与冲程速度对应的第2衰减力的关系的普通模式下的第2衰减力图表的说明图。图5C是表示与冲程速度对应的第3衰减力的关系的运动模式下的第3衰减力图表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的动作说明的流程图。图7是概念性表示变形例的电动悬架装置所具有的ECU的内部的图。图8A是用于变形例的电动悬架装置的动作说明的图。图8B是用于变形例的电动悬架装置的动作说明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11电动悬架装置13电磁致动器43信息获取部47驱动力运算部(设定部)49驱动控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此外,在以下所示的附图中,对于具有共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部件的尺寸以及形状有时会变形或夸张来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11所共同的基本构成〕首先,参照图1、图2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11所共同的基本构成。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11所共同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构成电动悬架装置11的一部分的电磁致动器13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悬架装置11构成为具有:车辆10的各车轮各自具备的多个电磁致动器13;和一个电子控制装置(以下,称为“ECU”。)15。多个电磁致动器13和ECU15之间,分别经由用于从ECU15向多个电磁致动器13供给驱动控制电力的电力供给线14(参照图1的实线)、以及用于从多个电磁致动器13向ECU15发送电动马达31(参照图2)的旋转角信号的信号线16(参照图1的虚线)而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致动器13在包括前轮(左前轮、右前轮)、以及后轮(左后轮、右后轮)的各车轮各自上,合计配设有四个。各车轮各自所具备的电磁致动器13与每个车轮的伸缩动作配合地相互独立驱动控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多个电磁致动器13各自分别具有共同的构成。因此,通过说明一个电磁致动器13的构成,来代替多个电磁致动器13的说明。如图2所示,电磁致动器13的构成具有基壳17、外管19、球轴承21、滚珠丝杠轴23、多个滚珠25、螺母27、以及内管29。基壳17经由球轴承21而绕轴旋转自如地支承滚珠丝杠轴23的基端侧。外管19设于基壳17,收纳包含滚珠丝杠轴23、多个滚珠25、螺母27在内的滚珠丝杠机构18。多个滚珠25沿着滚珠丝杠轴23的丝杠槽滚动。螺母27经由多个滚珠25而与滚珠丝杠轴23卡合,将滚珠丝杠轴2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与螺母27连结的内管29与螺母27成为一体且沿着外管19的轴向位移。为了对滚珠丝杠轴23传递旋转驱动力,如图2所示,在电磁致动器13中具有电动马达31、一对带轮33及带部件35。电动马达31以与外管19并列的方式设于基壳17。在电动马达31的马达轴31a及滚珠丝杠轴23上分别安装有带轮33。在这一对带轮33上悬架有用于将电动马达3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滚珠丝杠轴23的带部件35。在电动马达31上设有检测电动马达31的旋转角信号的旋转变压器(resolver)37。由旋转变压器37检测出的电动马达31的旋转角信号经由信号线16被发送到ECU15。电动马达31根据ECU15经由电力供给线14向多个电磁致动器13各自供给的驱动控制电力而被控制旋转驱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采用将电动马达31的马达轴31a和滚珠丝杠轴23大致平行地配置并将两者之间连结的布局,缩短了电磁致动器13中的轴向的尺寸。但是,也可以采用将电动马达31的马达轴31a和滚珠丝杠轴23同轴地配置并将两者之间连结的布局。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致动器13中,如图2所示,在基壳17的下端部设有连结部39。该连结部39连结固定于未图示的簧下部件(车轮侧的下臂、转向节等)。另一方面,内管29的上端部29a连结固定于未图示的簧上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电磁致动器,其设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与衰减动作相关的驱动力;/n信息获取部,其分别获取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所述驱动力的信息以及控制模式选择信息;/n设定部,其设定基于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确定的规定的控制模式,并且基于与该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信息来设定与该电磁致动器相关的作为衰减动作的目标值的目标衰减力;和/n驱动控制部,其使用基于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目标衰减力确定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所述电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n所述设定部在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驱动力收敛于规定的力范围内的时期进行与所述规定的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JP 2019-0611411.一种电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磁致动器,其设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与衰减动作相关的驱动力;
信息获取部,其分别获取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所述驱动力的信息以及控制模式选择信息;
设定部,其设定基于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确定的规定的控制模式,并且基于与该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信息来设定与该电磁致动器相关的作为衰减动作的目标值的目标衰减力;和
驱动控制部,其使用基于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目标衰减力确定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所述电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
所述设定部在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驱动力收敛于规定的力范围内的时期进行与所述规定的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动作。


2.一种电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磁致动器,其设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与衰减动作以及伸缩动作相关的驱动力;
信息获取部,其分别获取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所述驱动力的信息以及控制模式选择信息;
设定部,其设定基于由所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相关的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确定的规定的控制模式,并且基于与该控制模式相关的设定信息分别设定与该电磁致动器相关的、作为衰减动作的目标值的目标衰减力以及作为伸缩动作的目标值的目标伸缩力;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智史米田笃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