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1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包括底模以及位于底模的内外两侧的侧模,侧模包括合模位置以及开模位置,在侧模位于合模位置的情况下,底模与侧模围成浇筑腔,在侧模位于开模位置的情况下,侧模远离底模;基座,设置于底模的内外两侧;导轨结构,设置于基座和/或底模上,侧模能够在导轨结构上滑动;驱动机构,驱动侧模在合模位置与开模位置之间移动。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箱涵模具拼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箱涵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
技术介绍
大型箱涵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的主要构件,安装在成型隧道内部的正中下方,是路面的主要承载构件。箱涵采用预制方式制作,即在箱涵模具内灌注混凝土浇筑成型。现今箱涵模具结构大部分采用人工拼装式,箱涵模具由底模、内外模板等多个独立构件组成,拼装箱涵模具时,人工用吊车将每片模板吊至底模上,再通过螺栓锁紧各模板,形成箱涵模具。浇注完成后,同样人工拆除模具的模板,用吊车逐个将每片模板吊到合适位置摆放。这种拼装和拆卸箱涵模具的方式操作的难度系数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箱涵模具拼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包括底模以及位于底模的内外两侧的侧模,侧模包括合模位置以及开模位置,在侧模位于合模位置的情况下,底模与侧模围成浇筑腔,在侧模位于开模位置的情况下,侧模远离底模;基座,设置于底模的内外两侧;导轨结构,设置于基座和/或底模上,侧模能够在导轨结构上滑动;驱动机构,驱动侧模在合模位置与开模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侧模包括位于底模外侧的外模,外模包括前外模以及位于前外模两侧的侧外模,侧外模包括侧外模本体以及连接于侧外模本体前端的外角模,在侧模位于合模位置的情况下,外角模能够与前外模连接,外角模包括向外凹入的凹腔,凹腔的前腔壁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α1,凹腔的后腔壁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β1,导轨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并引导侧外模滑动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倾斜设置,第一导轨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γ,α1>γ>β1,和/或,侧模包括位于底模内侧的内模,内模包括前内模以及位于前内模两侧的侧内模,侧内模的外表面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α2,前内模的外表面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β2,导轨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并引导侧内模滑动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倾斜设置,第二导轨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γ2,α2>γ>β2。进一步地,在导轨结构包括第一导轨的情况下,角度γ1与角度β1之间的差值在2°至5°之间,在导轨结构包括第二导轨的情况下,角度γ2与角度β2之间的差值在2°至5°之间。进一步地,侧模包括位于底模外侧的外模、位于底模内侧的内模以及位于外模与内模后端的后外模,外模包括位于模具本体前侧的前外模,内模包括位于模具本体前侧的前内模,其中,导轨结构包括设置于底模上并引导后外模前后滑动的第三导轨;和/或,导轨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并引导前外模前后滑动的第四导轨;和/或,导轨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并引导前内模前后滑动的第五导轨。进一步地,侧模包括位于底模内侧的内模以及位于底模外侧的外模,基座包括位于底模内侧的内基座以及位于底模外侧的外基座,箱涵模具还包括:内模定位结构,设置于内基座上,内模定位结构与内模配合以使内模位于预设位置;和/或,外模定位结构,设置于外基座上,外模定位结构与外模配合以使外模位于预设位置。进一步地,在箱涵模具包括内模定位结构的情况下,内模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座以及可枢转地设置于第一定位座上的第一连接杆,内模上设置有第一配合座,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配合座固定连接;在箱涵模具包括外模定位结构的情况下,外模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座以及可枢转地设置于第二定位座上的第二连接杆,外模上设置有第二配合座,第二连接杆与第二配合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箱涵模具包括内模定位结构的情况下,内模包括位于前侧的前内模以及位于前内模两侧的侧内模,内模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固定于前内模的一端,第一定位板的另一端固定于侧内模的靠近于前内模的一端以限制前内模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在箱涵模具包括外模定位结构的情况下,外模包括位于前侧的前外模以及位于前外模两侧的侧外模,外模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的一端固定于前外模的一端,第二定位板的另一端固定于侧外模的靠近于前外模的一端以限制前外模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地,侧模包括位于底模内侧的内模以及位于底模外侧的外模,箱涵模具还包括:模间定位结构,设置于内模与外模上,以使内模与外模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进一步地,模间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模上的第三定位座,设置于外模上的第四定位座以及连接于第三定位座与第四定位座的第三连接杆。进一步地,箱涵模具还包括:第一紧固件,设置于底模与侧模之间。进一步地,侧模由多块模板拼成,箱涵模具还包括:第二紧固件,设置于相邻两块模板之间。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在侧模位于合模位置的情况下,液压缸的液压杆抵顶侧模。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箱涵模具由底模和侧模围成,侧模能够在导轨结构上滑动。箱涵模具拼装时,先将底模放置在预定位置,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侧模滑动至合模位置,此时底模与侧模能够围成浇筑腔,可将混凝土注入浇筑腔内形成箱涵。当箱涵浇筑完需要拆卸箱涵模具时,通过驱动机构将侧模拉开至开模位置,即可取出箱涵。上述结构便于箱涵模具的开模和合模,避免采用吊装和人工拼装的方式拼装和拆卸箱涵模具,能够降低箱涵生产的操作难度系数和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箱涵模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箱涵模具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图1的箱涵模具的内模定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内模定位结构主视图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箱涵模具的模间定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的模间定位结构的主视图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3的箱涵模具的第一紧固件的侧视图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1的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的第二定位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的第二定位板的侧视示意图;以及图11示出了图1的箱涵模具的第二紧固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浇筑腔;2、凹腔;10、模具本体;20、底模;30、侧模;31、外模;311、前外模;312、侧外模;3121、侧外模本体;3122、外角模;3123、前腔壁;3124、后腔壁;32、内模;321、前内模;322、侧内模;323、第一配合座;33、后外模;40、基座;41、内基座;42、外基座;50、导轨结构;51、第一导轨;52、第二导轨;53、第三导轨;54、第四导轨;55、第五导轨;60、内模定位结构;61、第一定位座;62、第一连接杆;63、第一定位板;73、第二定位板;80、模间定位结构;81、第三定位座;82、第四定位座;83、第三连接杆;90、第一紧固件;100、第二紧固件;110、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本体(10),包括底模(20)以及位于所述底模(20)的内外两侧的侧模(30),所述侧模(30)包括合模位置以及开模位置,在所述侧模(30)位于所述合模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底模(20)与所述侧模(30)围成浇筑腔(1),在所述侧模(30)位于所述开模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侧模(30)远离所述底模(20);/n基座(40),设置于所述底模(20)的内外两侧;/n导轨结构(50),设置于所述基座(40)和/或所述底模(20)上,所述侧模(30)能够在所述导轨结构(50)上滑动;/n驱动机构(110),驱动所述侧模(30)在所述合模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之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本体(10),包括底模(20)以及位于所述底模(20)的内外两侧的侧模(30),所述侧模(30)包括合模位置以及开模位置,在所述侧模(30)位于所述合模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底模(20)与所述侧模(30)围成浇筑腔(1),在所述侧模(30)位于所述开模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侧模(30)远离所述底模(20);
基座(40),设置于所述底模(20)的内外两侧;
导轨结构(50),设置于所述基座(40)和/或所述底模(20)上,所述侧模(30)能够在所述导轨结构(50)上滑动;
驱动机构(110),驱动所述侧模(30)在所述合模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30)包括位于所述底模(20)外侧的外模(31),所述外模(31)包括前外模(311)以及位于所述前外模(311)两侧的侧外模(312),所述侧外模(312)包括侧外模本体(3121)以及连接于所述侧外模本体(3121)前端的外角模(3122),在所述侧模(30)位于所述合模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外角模(3122)能够与所述前外模(311)连接,所述外角模(3122)包括向外凹入的凹腔(2),所述凹腔(2)的前腔壁(3123)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α1,所述凹腔(2)的后腔壁(3124)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β1,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40)上并引导所述侧外模(312)滑动的第一导轨(51),所述第一导轨(5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轨(51)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γ1,α1>γ1>β1,和/或,
所述侧模(30)包括位于所述底模(20)内侧的内模(32),所述内模(32)包括前内模(321)以及位于所述前内模(321)两侧的侧内模(322),所述侧内模(322)的外表面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α2,所述前内模(321)的外表面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β2,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40)上并引导所述侧内模(322)滑动的第二导轨(52),所述第二导轨(52)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轨(52)与竖直平面L之间的角度为γ2,α2>γ>β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所述第一导轨(51)的情况下,角度γ1与角度β1之间的差值在2°至5°之间,在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所述第二导轨(52)的情况下,角度γ2与角度β2之间的差值在2°至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30)包括位于所述底模(20)外侧的外模(31)、位于所述底模(20)内侧的内模(32)以及位于所述外模(31)与所述内模(32)后端的后外模(33),所述外模(31)包括位于所述模具本体(10)前侧的前外模(311),所述内模(32)包括位于所述模具本体(10)前侧的前内模(321),其中,
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模(20)上并引导所述后外模(33)前后滑动的第三导轨(53);和/或,
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40)上并引导所述前外模(311)前后滑动的第四导轨(54);和/或,
所述导轨结构(5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40)上并引导所述前内模(321)前后滑动的第五导轨(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的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30)包括位于所述底模(20)内侧的内模(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发赵金虎赵连生陈健王承震王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